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利用疏散昨团NGC2286天区内250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及成员概率判定资料,首次对该星团的半径、光度函数以及内部运动等做较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对NGC2286这个中等年龄的星团,正处于动力学演化的初级阶段,在空间和速度上都没有表现出象年老疏散星团M67那样较为明显的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著名老年疏散星团M67的成员星进行了两点相关函数分析,讨论了团星的空间分布情况及质量分层现象.结果表明:M67成员星的两点相关函数能很好地用幂律形式来描述,其成员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成团性和自相似性.对M67不同光度成员星两点自相关函数的分析表明,亮星相比暗星具有更强的相关强度和更大的相关指数,说明在星团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空间质量分层现象,亮星比暗星具有更强的成团性和更大的中心聚度.不同光度成员星间两点交叉相关函数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光度成员星之间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空间质量分层现象,亮星和暗星在空间分布上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疏散星团NGC 6530的自行观测数据和成员判别结果,给出了星团的光度函数,并详细讨论了星团的质量分层效应。分析表明,NGC 6530存在空间质量分层效应,但并不存在速度质量分层,因此星团的表观空间质量分层可能起因于星团形成时的初始条件,而不是动力学弛豫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合理假设星团成员星的内部随机运动为各向同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纯运动学资料确定星团距离的方法,并依此方法估算出疏散星团M11的速度距离为(1.89±0.52)kpc。这一结果与其他作者给出的星团M11的光度距离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5.
赵君亮 《天文学进展》2007,25(4):338-345
对疏散星团质量分层的有关问题做了简要的评述,包括空间质量分层和速度质量分层的表现形式和探测途径,质量分层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最后概要介绍了2MASS测光资料对探讨疏散星团质量分层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上海天台1.56m反射望远镜1992-1993年拍摄的测光底片的PDS测量结要,采用P.B.Stetson所提供的照相星等归算方法,得到了789颗生的B,V星等,并与GJTR的测光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在已得出疏散星团NGC1750和NGC1758天区恒星的自行和测光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星团包括面密度,并径,距离,年龄,光度函数和质量函数等在内在基本参数,并对运行学特征也进行了讨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天区确定存在的两个独立的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7.
王家骥 《天文学进展》1999,17(2):159-167
应用《Hipparcos星表》中的自行和视差等数据,可以确定员星团、毕星团以及其它近距疏散星团的距离。对由此所得的结果以及由地面观测已得的结果作了评述,指出毕星团的距离问题已经圆满解决,等于(46.34±0.27)pc。可是,由Hipparcos定出的昂星团距离,却比最新的一些地面测定结果近了10%以上.另外,由Hipparcos定出的其他近距星团的距离,明显地分为两种情况,即由鬼星团、后发星团、英仙星团和Blanco1星团确定了一条主序,而易星团与IC2301和IC2602两个星团一起,得出了另一条主序,两者相比,后者暗了约0.5mag.这些问题与矛盾,有待于进一步的地面和未来的空间观测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利用两点相关函数,对著名中年疏散星团M11团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无论对全部成员星还是不同星等的成员星,它们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函数都能很好地以幂律形式描述.不同星等成员星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计算表明,M11已经历了一定的动力学弛豫,出现了质量的空间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疏散星团NGC2286天区中305颗恒星的照相B、V星等,结合其它资料得到了星团的平均色余值为E_(B-V)=0.40m±0.07m,距离模数10.90m±0.10m,相应的距离为r 1510pc±70pc,年龄估值为6×10~7年,由得到的星团HR图讨论了星团的其它性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aia Data Release 2 (Gaia-DR2)星表,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进行邻近疏散星团成员检测.从Gaia-DR2中选取了594284颗恒星(距离太阳100 pc)作为样本,使用恒星的五维数据(三维空间位置和两维自行)进行聚类分析.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将每一维数据标准化到[0, 1]区间内,避免了单位不一致对聚类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k-dist图确定了DBSCAN算法的输入参数(Eps, MinPts).最终,使用DBSCAN算法获取了133颗成员星,它们在五维相空间中可以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应于疏散星团Hyades和Coma.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成员星是可靠的.根据两个星团的成员星, Hyades和Coma的距离分别确定为(46.5±0.3) pc和(84.9±0.4) 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