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贵  胡夕鹏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409-411,417
四川省甘孜州喀勒隆银铅锌矿床,有工业价值的矿脉多达11条,共伴生元素多。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含银矿物主要有银黝铜矿、锑银矿、深红银矿、辉银锑铅矿。银主要存在于方铅矿、银黝铜矿中。了解其特征,为银矿物的利用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银矿床类型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晋东北地区银矿王要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银矿床(包括石英脉型银矿、火山岩型银矿、(隐)爆破角砾岩型银矿),其次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银矿、层控银锰矿床(包括氧化淋滤型锰银矿和铁锰帽型银锰矿).银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在沉积作用、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作用和地表氧化淋滤作用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3.
杨睿娜  纵瑞  杨东潮 《矿床地质》2020,39(3):486-500
董家埝银矿床位于豫西小秦岭地区小河岩体的南缘,矿体赋存于中元古代小河岩体与太古界太华群、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早古生界寒武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的接触部位。文章通过矿相学研究、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能谱半定量分析及电子探针面扫描分析等手段对该矿床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董家埝银矿床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银、辉银矿、硫锑铜银矿、金银矿、银金矿,载银矿物主要为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其中黝铜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主要以可见银及不可见银赋存,可见银包括独立银矿物、显微包体银;不可见银包括晶格银、次显微包体银。赋存形式以独立银矿物、显微包体银及晶格银为主。  相似文献   

4.
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矿化组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矿化组合表明:与301花岗斑岩和304花斑岩岩体有关铅(锌)-银-锡-锑矿化组合,银矿化伴随铅矿化出现,其微量元素富Sn、Sb、Ag,低Bi、Te、Mo、Wo、W为特征;银矿物组合以硫银锡矿-银黄锡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硫锑铜银矿组合为特征,与石英斑岩有关的铜(钼)-银-碲矿化组合,铜矿石以高Te、Bi、Mo和W,低Sb为特征,银矿物组合以碲银矿-六方碲银矿-粒碲银组合和硫银铋矿-块辉铋铅银矿-碲银矿组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下鲍大型Ag-Pb-Zn矿床位于江西冷水坑矿田西南部。矿床地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以分三个阶段:(Ⅰ)闪锌矿-黄铁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岩矿石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下鲍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及银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金属硫化物中不可见银极少。银矿物种类主要为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呈裂隙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中或呈粒间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和早期硫化物晶隙间;另有少量硫银锡矿、含银黝铜矿、淡红银矿、金银矿及深红银矿、硫砷铜银矿等银矿物,呈亚显微粒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粒间或呈固溶体分离结构赋存于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中。主要银矿物大量赋存于铁锰碳酸盐中,表明银矿化与铁锰碳酸盐可能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
石景冲银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硫化物成矿前的石英—碳酸盐阶段;②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③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主要以银矿物的形式产于第三阶段,与铅锌流化物密切共生,研究确定了四种银矿物: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和自然银。据估算,银黝铜矿中的银占整个银矿床含银量的81.3%,其余以类质同像替代的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为主的硫化物中。  相似文献   

7.
山门银金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贫硫化物型矿石.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锌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砷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马硫铜银矿、硫铜银矿.矿化分6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10~160℃.成矿时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8.
几个独立银矿床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独立银矿床是近十多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类型,因而对银的赋存状态、银的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而这方面的研究对独立银矿床的开发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吉林山门和江西虎家尖三个矿床的研究发现,独立银矿床中的银主要以银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三个矿床银矿物的种类占自然界已发现银矿物的20%,主要包括银的复杂硫盐。硫化物、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硒化物及卤化物、矿物组合表现出了低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吕夏 《河南地质》1997,15(1):61-66
采用人工重砂,光薄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综合方法,查明铁炉坪银铅矿床中的独立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硫锑银矿,硫锑铜银矿和溴氯角银矿等7种。在原生矿石中,银黝铜矿为主要银矿物,并以包裹体形式分布在方铅矿之中,在氧化矿石中,辉银矿,自然银,溴氯角银矿等均占一定比例,矿石的银主要赋存在独立银矿物之中。银矿物粒度细小,形态复杂,选矿时宜采用浮选或浮选一重选联合流程,对氧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伴(共)生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卫宁 《矿产与地质》1994,8(4):233-244
通过20多个伴(共)生银矿床银的矿物及组合、银矿物的工艺性质、银的载休矿物及银在矿石中的平衡配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表明中国伴(共)生银矿床中银的重要工业矿物为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不同的矿床其银矿物组合有所变化,反映其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银矿物粒度细小,多小于0.074mm,主要以包裹银产在载体矿物中。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视其伴生的主金属矿种不同而变化,因而银在不同矿床中的平衡配分结果也有较大差异。中国现行生产矿山银的选矿回收率与其理想回收率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尚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矿研究现状王静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关键词银矿床,单银矿床,银-多金属矿床80年代以来,我国银矿地质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大量的银矿勘查实践,推动了银矿成矿理论研究,深化了银矿地质规律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第Ⅳ阶段以外,其余3个成矿阶段均发育银矿化,以第Ⅱ、Ⅲ阶段为主。第Ⅰ、Ⅱ阶段银矿化与方铅矿密切共生,主要以珠滴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方铅矿内部和边部,少量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中。而第Ⅲ阶段的银矿化则截然不同,绝大部分银矿物充填于石英颗粒之间,抑或被石英颗粒所包裹。银矿物种类主要包括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辉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纵观整个矿化过程,银矿物具有由早期复杂硫盐类矿物演化至晚期简单硫化物、自然银的趋势。其中第Ⅲ阶段银矿物粒度细小且包裹在石英颗粒内部或颗粒裂隙间,平均粒径小于30 μm,即使在磨矿细度200目以下占90%的条件下也难使银矿物单体完全解离,成为制约提高银回收率的最主要因素。建议矿山采用浮选氰化联合工艺,既提高了银的回收率,又顺带回收矿石中少量的金矿物。同时,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和银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还对银铅共生关系的原因和机制开展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银赋存形式及其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鑫培 《云南地质》1994,13(1):74-85
白牛厂银矿是近年发现探明的一大型银锡铅锌矿床。矿床产于隐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层间破碎带中,矿床围岩为中寒武纪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银主要呈硫盐矿物出现,共有28种,常见银矿物有银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辉锑银矿等。  相似文献   

14.
江彪  陈毓川  王成辉  张大权  白鸽 《矿床地质》2015,34(6):1295-1308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银矿床进行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划分为38个银矿床成矿系列(组),59个亚系列。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归结出中国银矿床成矿谱系。研究表明,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结构及演化具有时空不均衡性、银矿床类型演化渐趋多样化、矿石建造类型演化渐趋复杂化等特点,文章指出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对全国银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指导意义,并结合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特点分析了银矿床今后找矿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色金属伴生银矿床中若干银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艺  覃朝科 《矿物学报》1999,19(4):426-434
有色金属矿床伴生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则构成为银资源的主体,在各种类型的伴生银矿床中,银主要作用独立银矿物产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银矿物。中国主要有色金属伴生银太床中已初步发现银矿物50多种。本文对其中若干种国内首次发现或 少见的银矿物的产出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民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银矿物主要有三种: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Zn-Ag和Pb-Cu-Ab两类矿石中。  相似文献   

17.
该矿床中银品位可达数千g/t.工业矿物为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辉银矿、硫铜银矿等.本文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粒度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银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床是南秦岭重要的大型银矿床,矿体产于武当群变质火山岩中,受剪切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相学研究表明,含银矿物与方铅矿常同脉产出,从早到晚产出的含银矿物分别为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辉铜银矿,有从银矿化向铜矿化转变的趋势,反映了成矿流体从早到晚由氧化变为还原。测得与银金矿密切共生的白云母氩-氩坪年龄为231.0±2.0 Ma(MSWD=0.96),反等时线年龄为229.5±1.4 Ma(MSWD=0.73),与前人测得的本区剪切带多硅白云母氩-氩年龄一致,表明成矿作用与区域剪切构造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20.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矿物组合多样,矿石组构复杂,具有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特征,成矿阶段可划分为(I)闪锌矿-黄铜矿-硫砷铜矿-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黄铁矿-石英-方解石三个成矿阶段。通过野外调查、地质编录、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分析,本文对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中不可见银极少。银矿物种类主要为硫砷铜银矿、辉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呈裂隙银或粒间银形式赋存于矿区碧玉、铁锰碳酸盐和早期金属硫化物中,次以包裹银形式赋存于早期硫化物中。另,在硫砷铜矿中发育极少的类质同象不可见银。银矿化主要形成于成矿阶段Ⅱ,银主要以硫的络合物形式运移,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沉淀,形成银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