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服饰文化与环境相感应原理,即是在以湿热气候为主和地理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背景下,岭南汉民系服饰各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文中通过对其服饰文化景观横向比较,析出其差异,即分布在江河丘陵地区的广府人服饰文化景观具有多元化特征;深处山区的客家人服饰文化景观特征单一;居住在沿海的福佬人服饰景观特征是精细、耐水.根据以上这些景观差异,划分出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服饰文化亚区.  相似文献   

2.
从岭南园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对岭南园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岭南园林形成的地理背景、岭南园林的地域特征及岭南园林的时空发展特征,得出地理环境对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变迁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提出当代岭南园林应以地方文化为底蕴,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在广东五邑侨乡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新,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应予继承、弘扬和发展,为今天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4.
赵焕庭 《热带地理》2005,25(3):289-292,F0003
自秦朝至宋朝(221BC~1279AD),古广东经济与文化发展深受中原与海外的影响,利用本地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业和文化事业,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粤中广州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在广东乃至岭南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促进广东乃至岭南其他各地区的发展,而粤北自宋至隋经济文化处于广东领先地位说和唐宋时期除粤北外岭南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荒凉落后之说都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岭南舜文化地理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5,25(2):185-188
岭南地区有多处相传是舜涉足过的地方,流传着有关舜的传说,有的地方还有舜的纪念建筑、纪念活动和碑刻,它们构成了岭南的舜文化。这些“舜迹”和相关传说,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即分布在五岭古通道及与古通道相连接的通航河道附近。古老的传说常常给我们传递某些历史信息,这些“舜迹”的线状分布,展示了古交通线的走向,在地理上具有合理性。舜南巡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五千年前中原与岭南人文交流的史实。弘扬和传播岭南舜文化,在今天有其现实意义,岭南的“舜迹”和传说,还有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潼  詹嘉  郭雅坤 《地理科学》2022,42(5):907-917
采用实地考查、信息采集、测绘数据、文献整理等研究方法,以越南阮朝顺化皇城修复的主要宫殿为例,从文化地理学和设计学的角度提取识别越南顺化皇城空间格局、装饰题材、色彩配置的景观特征,揭示其与中国岭南嵌瓷装饰的内在关系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顺化皇城嵌瓷在岭南建筑装饰中融入本土文化,之所以形成越南官署嵌瓷样式,是因为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建筑陶瓷的区际辐射和阮朝统治阶层的青睐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嵌瓷装饰的文化表征集巧丽繁缛于一体的,彰显出宗法礼教与国家意志的皇权空间特质,成为东南亚王宫建筑景观的典范。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活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凡 《热带地理》2015,35(5):637-645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种跨地域的地理现象,涉及到物资、商品、技术、文化、移民等要素的时空流动以及在岭南的区域影响。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以历史地理视角,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所产生的区域效应。研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使岭南及其江河、海陆交互处的地域具有明显的地理边缘效应,对外贸易及其伴生的诸要素的溢出、汇融和交流,带来岭南区域地理空间结构、功能的变化,以及在土地利用、经济地理、聚落地理和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区域效应。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史为鉴,对指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湖初  杨士弘 《地理科学》2004,24(6):738-745
通过广东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①番禺(广州)虽是岭南有名的大都会,但并非最早始发港;②中国西汉对外海上贸易和交通中心在北部湾,故其沿海地区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成为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至吴晋以后海上贸易中心始转移到番禺;③合浦与徐闻同为始发港,但合浦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其地位比徐闻更为重要,汉时也比徐闻繁荣.  相似文献   

9.
试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州城市森林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粟娟  孙冰  黄家平  谢左章 《热带地理》1998,18(3):216-220
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其特色须由岭南文化铸就,广州城市森林如何渗透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岭南风格,对于振兴岭南文化,塑造广州新的形象和风格,形成广州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广州城市森林实现具有备岭南文化特征的途径,认为根据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和手法,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1)以营建岭南乡土树种片林为主体;(2)发展岭南园林;(3)引进抽象式园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广东人屈大均著《广东新语》是一部关于岭南历史地理杰作,涉及自然、经济、文化、聚落、民族地理等部门、内容丰富,见解精到,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在中国地理学史上长期湮没无闻,实有失公允。在人文地理学复兴的今天,应重视对该书的研究,给屈大均其人其书予应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服饰研究文献和相关成果,综述了目前我国服饰地理研究的特点,即多学科综合应用、多角度探究分析为主。基于服饰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极其薄弱,提出今后应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尤应注意服饰的人地关系分析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剖析服饰地域差异和服饰地理分区,以及继承、发掘服饰历史文化遗产,为服饰非物质遗产保护和当今发展服饰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刘益 《热带地理》1996,16(3):276-282
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分析了广东省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岭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岭南文化与主要外省人原籍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珠三角地区岭南文化与主要外省人原籍文化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珠三角六大主要外省人文化与岭南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石和文字表达方式,在文化传统和文化特征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原文化具有浓厚的北方旱作农耕文化的特色,长江流域荆楚文化具有显著的稻作农耕文化的特色,而岭南文化则具有明显的南方海洋文化的特色;具体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物质形态文化领域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正确认识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点,能有助于实现文化的趋同和融合,发展有利于现代化的文化要素,逐步革除不利于现代化的文化要素,在文化互动中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和文化大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综合采用质性和定量方法,从社会阶层、物质环境和消费方式等层面研究佛山岭南天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并分析原住民在绅士化过程中的情感特征。结果发现,物质环境改造加速了地方社会阶层的更替,原住民大多被游客、中产阶级和房产投资者所替代,空间利用方式呈现出高度商业化特征。旅游绅士化虽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的环境改造和经济发展,却衍生出阶层更替、社会排斥和空间隔离等副产品,使传统的本地化生活空间转变为“资本空间”与“消费空间”。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不同于一般城市更新,街区更新应以地方性为落脚点,尊重原住民的情感与历史记忆,不应简单通过商业化手段推进历史街区更新。  相似文献   

15.
广州外来研究生岭南文化融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高校密集地之一,广州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此读研深造。异地求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融入过程。首先采用语义集调查法,明晰外来研究生对岭南文化的3个基本审视基点:高消费经济、学术氛围差、竞争压力大。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外来研究生群体对岭南文化的认知评价和适应范式进行了逐一剖析,总结得出其在岭南文化融入进程中表现出倾向于主动吸纳、自觉内化和行为仿同的融入特征,并呈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共存文化融入型态这一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毕燕 《热带地理》2004,24(3):284-288
分析梧州市骑楼建筑的形成、风格及特色,挖掘梧州市骑楼街区旅游开发的价值,阐述当今骑楼街区的旅游开发,对梧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梧州市骑楼街区的旅游开发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该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珠江三角洲外省文化与岭南文化冲融的地域差异,发现从文化差异类型来讲,除了广州和珠海的广东群体属于倾向岭南文化型外,其余地区不论广东群体还是外省群体都属于中间型;从冲突类型来讲,除广州和珠海属于弱同化型外,其余都属于整合型。产生这些地区差异的关键在于:内资经济与外资经济的此消彼长改变了外省群体与广东群体在数量、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力量对比,外来人口越多或比重越高的地方,整合作用越大,外来人口越少或比重越低的地方,同化力量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