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周边9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1960—2008年逐月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0 ℃/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四季平均气温的升高亦很显著,以冬季的升温速率最大;年、季节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季平均日较差则显著减小,且以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为特点。年降水量以0.87 mm/10a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略有差异且均不显著,春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夏、秋和冬季略有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年和冬季湿润指数略有增大,春、夏和秋季湿润指数略有减小。年日照时数以34.8 h/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各季节日照时数亦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年平均风速以-0.092 m·s-1·(10a)-1的速率呈显著减小趋势;各季节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小,以冬季的减小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1959―2014年中国西沙站和涠洲岛站及其临近陆地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个海岛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近岸陆地的差异。结果表明:1)近56年西沙和涠洲岛及近岸陆地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西沙增暖速率(0.19℃/10 a)大于涠洲岛(0.104℃/10 a)。显著的差异出现在近10年,西沙持续增暖(0.38℃/10 a),而涠洲岛气温却呈下降趋势(-0.48℃/10 a)。从季节变化上,2个海岛都有春季越来越暖、冬季越来越冷的趋势。与周围陆地的气温相比,2个海岛的气温均高于近海陆地,但增温速率却小于近岸陆地。2)分析近56年降水量的变化,发现海岛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天数均小于陆地。受冬、夏季风转换的控制,海岛及近岸陆地有旱季、雨季的划分,且近半个世纪以来降水量波动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伴随降水天数的减少,降水强度呈显著增长趋势。对比2个海岛近1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发现西沙站的旱季有越来越旱的趋势,涠洲岛及近岸陆地无论旱季、雨季降水量都有增加的趋势,表现为湿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曾婷  杨东  郭佩佩  宋苗  马露  薛双奕 《热带地理》2014,34(6):783-793
使用安徽省1960―2012年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最小二乘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近53年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3年来安徽省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93 mm/a和0.02℃/a的倾向率呈增加趋势;季节变化表明,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春、秋两季则呈减小趋势;四季气温均有所升高,春季气温增幅最大。2)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95%;与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不同,年均温和四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3)降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夏、冬两季降水量由北向南减小幅度逐渐增大,春季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加幅度逐渐增大;气温的空间变化并无一定规律,但宿州是四季以及全年增温幅度最大的地区。4)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和气温均与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和南方涛动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3、9和11月的降水与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以及南方涛动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9月,气温受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和南方涛动影响较显著;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对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影响更明显。5)近53年来,El Nino事件和La Nina事件的出现频数分别为16和15次,La Nina事件对降水的增加的影响强于El Nino事件,而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气温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1960-2012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4 ℃/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并于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升温幅度最大,达0.52 ℃/10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44 ℃/10a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速率0.25 ℃/10a,增暖的不对称性导致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以0.18 ℃/10a的速率显著减小。年降水量以1.08 mm/10a的速率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四季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亦不显著,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湿润指数均有减小趋势,冬季湿润指数有增加趋势;年、季平均风速皆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减小的速率为0.15 m·s-1·(10a)-1,日照时数以5.6 h/10a的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季节日照时数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塔克拉玛干地区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杨莲梅 《中国沙漠》2003,23(5):497-502
从地面水汽压(大气含水量)、平均风速、湿润指数、相对湿度和气压的角度分析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塔克拉玛干地区气候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具有显著减小的线性趋势,并于1973年发生了由大到小的突变。②夏、秋、冬季和年地面水汽压(大气含水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较大幅度波动式上升,具有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夏、秋季地面水汽压于1969年和1973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秋、冬季大气含水量的显著增加并没有导致降水量的增加,降水量的变化不能充分反映大气含水量的变化。③夏季湿润指数有显著增加趋势,春季有微弱的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夏季和年有显著增加趋势,春季有微弱的上升趋势,说明综合反映气候干湿变化的湿润指数变化与单用降水量表示的气候干湿变化不完全一致。④夏、秋季和年相对湿度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夏季和年相对湿度分别于1970年和1974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⑤年和四季的平均气压40a来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近50 a来气温变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4,他引:28  
王劲松  费晓玲  魏锋 《中国沙漠》2008,28(4):724-732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西北地区135站1960—2005年逐月资料,通过对该地区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了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一些新特征: ①西北地区的年和各季节均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但陕西南部在夏季出现降温的趋势。冬季和秋季,从塔里木盆地西侧到河套地区,在35°—40°N的带状区域内是增温趋势最强的区域。西北区域整体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达0.37℃/10a,冬季增温可达0.56℃/10a。无论是年或四季平均的增温率,西北地区都比全国平均的要高。②西北地区冬季和年的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但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出现气温明显上升的趋势。③西北地区年气温异常首先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变化型,然后依次为南北相反变化型和陕南气温变化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性。且整体一致型变化近50 a来呈加强态势,而陕南与西北其他地区气温非同步变化的趋势在逐渐缩小。④西北地区近50 a来年气温可分为南疆-高原区、北疆区、西北东部区3个主要空间异常气候区。且从长期倾向来看,南疆-高原区和北疆区有明显的上升变化倾向,西北东部区则表现为波动式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开都河流域上下游4个气象台站(上游巴音布鲁克,下游焉耆、和静、和硕)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与距平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开都河流域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1960-2009年开都河流域上下游年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长强度分别为0.27 ℃/10 a和0.22 ℃/10 a。2000年后气温升高尤其显著,上游和下游的气温分别较50 a平均水平偏高0.97 ℃和0.69 ℃。该流域年最高温没有明显增加,而上下游年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41 ℃/10 a和0.61 ℃/10 a,并与年平均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年代际各月气温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温季节性特征在过去50 a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季气温总体上升,夏季气温相对稳定,冬季与夏季温差逐渐减小,季节性呈变弱趋势。上游年代际间气温季节变化较下游更明显;(2)开都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近50 a上下游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且上游达显著水平。上下游在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上有较大差异,上游年平均降水总量(273 mm)明显高于下游(77 mm),且上游降水量增加强度(9.13 mm/10 a)高于下游(5.34 mm/10 a)。降水量年代际之间有一定差异,降水波动主要是在夏季,上游降水量的波动性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降水、风、湿度、气压和云量等高质量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两站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城站年降水量为503mm,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27mm/10a。长城站和中山站年降水日数均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9d/10a和-12.1d/10a。长城站和中山站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8%和58%。长城站年平均湿度总体上呈不明显下降趋势,中山站没有趋势。长城站盛行风向为西北风,中山站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分别为7.3m/s和7.1m/s。两站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9m/s/10a和-0.23m/s/10a。长城站平均大风日数为137d,记录的极大风速为37.2m/s。中山站平均大风日159d,记录的极大风速为50.3m/s。长城站和中山站年平均气压分别为990hPa和985hPa,变化速率分别为0.65hPa/10a和-0.80hPa/10a。其变化趋势相反,并与两站风速和大风日数及降水日数的变化倾向基本相同。长城站和中山站月平均云量分别为8.8和6.2,其差异显示了两站所处气候带的特点,即长城站地区全年阴天多、云量大,中山站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风蚀区风速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方风蚀区155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平均风速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北方风蚀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 a来,北方风蚀区年平均风速为2.70 m·s-1,呈明显减小趋势,其递减速率为0.017 m·s-1·a-1(α=0.001),1980s风速减小最快,1990s减小最缓慢,2010s风速出现增大趋势;我国北方风蚀区四季的平均风速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春季>夏季>秋季>冬季(α=0.001),不同年代不同季节风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010s除春季外其他季节风速均呈现增大趋势;空间分布上显示,风速变化幅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风蚀区内的新疆西北部和东南部、青海、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龙江以及吉林为风速降低较快的区域,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和山西北部以及新疆的东北部和西部等地区是风速降低不明显的区域。春季和夏季风速降低较快的区域面积扩大,冬季和秋季风速降低较缓的区域扩大;平均风速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结构特征,28 a时间尺度左右为风速变化的主周期,平均变化周期为18 a。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库车、沙雅、新和气象站1961~2000年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观测资料,分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40年来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来年均日照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1.64 h/10a,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夏、秋和春季;近40年来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长倾向率约0.17℃/10a,年内冬、秋两季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呈下降趋势;近4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倾向率约10.16 mm/10a,年内除秋季外,夏、春、冬季降水均呈增长趋势;近40年来年蒸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约149 mm/10a,年内蒸发量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春、秋和冬季.  相似文献   

11.
武汉区域百年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并对缺测数据进行合理插补,建立武汉区域1905~2005年、季3项气温序列。序列结果表明,100a来年均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14℃/10a和0.026℃/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003℃/10a,表明百年来武汉区域夜间增温趋势比较明显,白天气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两个暖期,时段为1920~1940年、1990~2005年,第一个暖期主要是夏、秋季气温偏高,冬、春季不明显,热在白天;第二个暖期则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最明显,夏季较弱,暖在夜间。  相似文献   

12.
西藏近35 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杜军  边多  胡军  廖健  周明君 《地理学报》2007,62(5):492-500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 对西藏25 个站1971~2005 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 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近35 年西藏年日照时 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 平均每10 年减少34.1 h。除冬季变化不大外, 其它各季均为减少趋势, 特别是近25 年, 夏、秋季日照时数减幅加大, 年日照时数减少明显。西藏20 世纪70 年代春、夏季日照充足, 秋、冬季日照偏少; 80 年代季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 以秋季最为明显; 90 年代与80 年代截然相反, 季日照时数均偏少, 尤其是夏季。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 年份均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 而异常偏少年份多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阿里地区年、季照时数的显著增加与总云量的显著减少、降水量减少有关, 其它大部分站点年、季日照时数显著下降与大气水汽压的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YR) is the highest great river in the world, and its basin is one of the centers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in Tibet. Using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the YR basin in 1961–2005,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nnual and four seas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show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the tendency is more significant in winter and fall. The warming in Lhasa river basin is most significant. (2) The precipitation is decreasing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80s and increasing since the 1980s. From 1961 to 2005, the annual and four seasonal mean precipitation is increasing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specially in fall and spring. The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rate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Niyangqu and Palong Zangbo river basins, the closer to the upper YR is, the less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rate would be. (3) The annual and four seasonal mea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has decreased, especially after the 1980s, and most of it happens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decreasing trend i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 YR and Nianchu river basin. (4) Compared with the Mt. Qomolangma region, Tibetan Plateau, China and global average, the magnitudes of warming trend over the YR basin since the 1970s exceed those areas in the same peri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magnitudes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decreasing are larger, suggesting that the YR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to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阿勒泰地区6个气象站点1962-2016年平均风速日值数据资料,采用滑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let小波分析、ArcGIS中插值等方法,研究近55 a来阿勒泰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1)阿勒泰地区风速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以0.021 1 m·s-1·a-1的速率逐步降低,四个季节风速变化趋势与全年一致,其中,夏季下降最突出,递减率为-0.025 4 m·s-1·a-1。(2)平均风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3)Molet小波分析显示,全年及四个季节平均风速变化均存在25~28 a变化周期,春、夏、秋、冬季表现强弱不同,体现出季节性差异。(4)全区年平均风速于1990年发生突变,但不同季节突变年份存在较大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风速突变分别发生在1994年、1993年和1990年,而冬季发生在1983年。(5)城市化进程不是风速显著降低的关键原因,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大气环流的变化可能是引起阿勒泰地区风速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YR) is the highest great river in the world, and its basin is one of the centers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in Tibet. Using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the YR basin in 1961–2005,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nnual and four seas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show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the tendency is more significant in winter and fall. The warming in Lhasa river basin is most significant. (2) The precipitation is decreasing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80s and increasing since the 1980s. From 1961 to 2005, the annual and four seasonal mean precipi-tation is increasing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specially in fall and spring. The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rate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Niyangqu and Palong Zangbo river basins, the closer to the upper YR is, the less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rate would be. (3) The annual and four seasonal mea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has decreased, especially after the 1980s, and most of it happens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decreasing trend i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 YR and Nianchu river basin. (4) Compared with the Mt. Qomolangma region, Tibetan Plateau, China and global average, the magnitudes of warming trend over the YR basin since the 1970s exceed those areas in the same peri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magnitudes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decreasing are larger, suggesting that the YR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to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0―2015年长江流域128个站点的月风速观测数据,结合地形特点将长江流域分成5个子区域,并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修正的Mann-Kendall(MMK)检验对长江流域风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60―2015年长江流域年平均风速以-0.006 5 m/s·a的速率显著下降,5个子区域中,区域中下游丘陵与平原区(R1)下降最显著,上游青藏高原区(R5)次之,上游盆地区(R3)变化最小。2)季节上,全区风速春季下降最快,夏季最慢。而子区域除R1冬季降幅最大外,其余区域季节风速变化速率也为春季降幅最大,夏季最小。逐月变化上,流域整体风速3月下降最快,8月最慢,各子区域风速最大降幅也集中在3月。3)空间分布上,长江流域年平均风速降幅呈现东部大、中部小、西部较大的特点,全区50%的站点下降趋势显著,且这些站点集中分布于R1地区。此外,4个季节风速与年风速的变化趋势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4)长江流域风速下降与北极涛动(AO)指数上升、区域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加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突变与周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站1954—2003年逐月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其近50年来气温、降水突变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盆地年气温与夏、秋、冬季气温增加趋势超过0.01显著性水平临界值,春季气温增加和年较差减小趋势达到0.05显著性水平。降水序列中,只有年降水与夏季降水增加达到0.10显著性水平。盆地各气温序列均有突变发生,年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极显著暖突变,秋、冬季气温突变较春、夏季显著,冬季气温突变时间较其他季节偏早,在各气温序列中年较差突变时间最早。年降水在1976年发生突变,四季降水中只有春、夏季有突变。周期分析显示,盆地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按强弱依次为12 a、7 a和3 a,年降水主周期则依次为9 a和4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