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句话新闻     
《西部资源》2011,(6):19
■内蒙古煤炭产量快速增长,价格走势平稳。1-10月份,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原煤8.1亿吨,同比增加1.8亿吨,增长28.2%。其中中央企业3.0亿吨,增长18.7%;地方企业5.1亿吨,增长34.6%。进口煤炭1588万吨,同比增长24.1%。10月份,全区逐步进入煤炭消费旺季,由于供给充裕,煤炭价格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西部地区高热值煤和东部地区褐煤平均售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6,(3):46-46
最近,山东兖矿集团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和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技术取得中试成功,我国“煤变油”的产业化进程在有序地进行之中。煤为啥变油?  相似文献   

3.
新华 《西部资源》2013,(4):56-57
今年夏天,由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两个中国煤炭行业“大佬”掀起的新一轮降价大潮已经在全煤炭行业蔓延,其他煤炭企业也被迫应战,导致煤价一跌再跌,直到目前仍没有止跌迹象.而这背后的原因,除国内煤炭需求难见好转外,进口煤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作为大宗商品的煤炭,中国的进口量达到历史高位的2.9亿吨,相对国内超过35亿吨的煤炭产量而言,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进口煤却从2012年开始搅动得国内市场不安宁.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国内经济增速回落,许多高耗能企业尤其是钢厂不得不实行减产,对电力的需求下降,使得年末煤炭需求增速放缓。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将会影响到2012年的煤炭需求,2012年初煤炭需求或出现阶段性的低谷。在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煤  相似文献   

5.
刘秀丽  王昕  郭丕斌  熊睿  聂雷  申俊  张静 《地理科学》2022,42(2):293-302
煤炭与水资源相互影响和制约,如何评价煤炭耗水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机制对煤炭和水资源进行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际标准的煤炭水足迹测算模型,分析2000—2017年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晋陕蒙煤炭水足迹的时空演变趋势,构建煤炭水足迹压力指数评价区域煤炭和水资源的匹配关系,并运用LMDI模型定量分析煤炭水足迹的驱动效应。结论如下:① 煤炭水足迹总量在研究期内呈增长趋势,主要以原煤和火力发电水足迹为主,山西和内蒙古煤炭水足迹最高,陕西最低。② 研究区整体煤炭水足迹压力指数逐渐增大,由煤–水关系缓和型逐渐演变为煤–水关系制约型,从空间分异来看,山西最大,研究期内均属于煤–水紧张型,陕西次之,内蒙古最小,均由煤–水关系缓和型演变为煤–水关系制约型。③ 影响煤炭水足迹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效应和技术效应,前者对煤炭水足迹的影响逐渐增强,后者对煤炭水足迹压力的影响先增强后减弱,各驱动效应空间分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煤炭富集区煤炭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2010,(4):60-60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8月25日上午在中国国际煤化工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应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现代煤化工以示范为主,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6,(3):46-47
方法一:直接液化法。煤和石油最主要差异是碳氢含量不同,如果用化学方法,把氢加到煤炭中去,提高它的氢碳原子比,就可以把煤变成油。这就是煤直接液化最基本的理论依据。直接液化又称“加氢液化”,主要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对煤直接催化加氢裂化,使其降解和加氢转化为液体油品的工艺过程。煤直接液化需要在大约450℃高温、15~20MPa氢气压下进行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升魁  徐增让  沈镭 《地理学报》2008,63(6):603-612
根据1957-2005 年中国各省区煤炭调出和调入数据, 运用SPSS 和GIS 方法, 首先对 “一五”~ “十五”各省区的煤炭流动地域类型进行了判别, 然后在省域尺度研究了煤炭资源 区域流动的时空过程, 最后探讨了煤炭资源流动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一五”~ “十五”中国 省际间煤炭流动演变特征有: 中国省际间煤炭资源流动规模逐年增大, 省际间煤炭调出总量 年均增长5.9%, 煤炭调入总量年均增长5.6%。流动范围逐年扩展, 无流地由1957 年的10 个省区缩小至近年的1 个左右。流场呈集中输流、分散汇流的特征, 调出省区个数< 调入省 区个数, 调出首位度> 调入首位度。煤炭区域流动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有: ① 产消不平衡是煤 炭资源区域流动的基本动力。晋陕蒙、西部煤炭产消盈余, 华东、中南、东北煤炭产消亏缺, 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流动格局。② 运煤通道的改善促进了煤炭区域流动。2005 年交通密度指数在20 以上的省区, 煤炭外运条件较好, 交通密度指数20 以下的省区都不同 程度的存在煤炭外运困难。而且, 统筹交通设施布局与煤炭生产布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煤炭 流动。③ 煤炭区域价格差异是煤炭流动的信号, 对资源流动的方向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991,200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煤炭铁路交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煤炭调出、调入以及空间交流格局的变迁.结果表明:中国煤炭调出城市逐步向南部和西部地区扩展,“三西”(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成为目前煤炭调出量最多的地区,2010年中国煤炭调出高值区与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分布高度吻合;煤炭调入区在空间上逐渐向西南、西北和华南延伸,高值区仍主要位于北方沿海和东北地区,以港口和工业城市为主,河北、广西和江西是调入量增长最快的省份.2010年中国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东以及西南四大煤炭交流系统,山西的影响力开始下降,陕西和内蒙古的影响力迅速增强;煤炭运输集中在少数铁路,并主要运往北方沿海港口,形成了3条“铁路—海运”联运的煤炭运输通道.城市中心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的出度增长减缓,陕西和贵州出度迅速增长;入度较高的城市仍以港口、工业型城市和经济中心为主,其中工业型城市增多,空间上从沿海、东北地区扩展到东南部和中南部.  相似文献   

10.
钱智 《自然资源》1997,(5):36-45
本文从淮海经济区域煤资源综合评价入手,分析了全区煤炭资源分布,储量,煤种等特点和煤炭开采的区域条件,煤炭生产现状,运销形势以及制约因素,划分出4大煤炭基地,并确立各基地发展方面和矿区接替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煤炭占90%以上,70年代以来,石油、天然气、水电合占25%,煤炭比重下降到75%。2000年,煤67%、石油23.6%、天然气2.5%,水电6.9%。纵观新中国以来的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总趋势是煤炭逐渐下降,煤的单一局面被多样化的能源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2,(1):19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透露说,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达到13户,产量超过1亿吨的煤炭企业达到5户,他们的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4。王显政表示,全国煤炭年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吨,每年以1.8亿吨的幅度激增,今年上半年全国煤产量达到17.7亿吨,  相似文献   

13.
李国平  玄兆辉 《地理科学》2005,25(3):281-287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由主导产业有序更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来实现的。由于煤炭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生命周期现象,所以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地位的煤炭城市适时培育、发展新的非煤主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抚顺市的煤炭产业经历了生命周期的全部过程。曾经作为城市主导产业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并最终将其在抚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让位给石油工业,从而保证了抚顺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对中国其他煤炭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2008,(4):29-29
8月份煤炭生产加快增长,电力、石油生产增势减缓。8月份,全国煤炭产量2.22亿吨,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月末,直供电厂存煤2795万吨,比上月末增加833万吨,同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资源禀赋的主要特点,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持续发展中唯一可依靠的重要化石能源。因此,从能源安全角度和减轻环境压力考虑,开发基于中国资源特征的石油替代燃料,依靠中国资源储备相对丰富的煤炭,通过液化手段,来替代部分石油产品需求,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内蒙古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区域环境容量大,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具有打造千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生产基地的绝对比较优势。因此,在内蒙古建设千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生产基地,既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减轻环境压力,治理全国雾霾困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贺勇 《西部资源》2012,(1):14-14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15日在内蒙古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适度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煤炭大区内蒙古首次将“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内蒙古2011年煤炭产量达到9.79亿吨,比排在第二位的山西省煤炭产量高出1.07亿吨。得益于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实现了在本世纪前十年的经济腾飞,GDP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进口煤炭数量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国外煤炭大量涌入国内煤炭市场,绝非是帮助中国能源“扶贫”,其主要目的就是来赚钱. 目前,国内煤炭价格低迷,许多煤炭企业生存艰难,而进口煤炭与国内煤炭相比,价格便宜、品质稳定、交货准时,如果从成本考虑,进口煤炭经过“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如果把运输费考虑进去,煤价应该高于国内,难道是因为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越南、南非、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煤炭生产技术先进而导致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8.
即时新闻     
《西部资源》2011,(1):20-25
1不久前,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与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签署了《煤制烯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近年来内蒙古以煤炭为基础,打造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又一个大事件,道达尔与中电投将着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的立春已过,山西煤炭市场却逢春尚远。2013年1月4日,西山煤电股价为13.74元。今年春节后上班的头一天,西山煤电开盘股价只有5.98元。"腰斩"的股价,折射出煤炭产业的持续低迷。在价格与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下,煤炭产业复苏迹象难觅,与之相关的税收也遭受冲击。2013年,山西省煤炭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量"半壁江山"的格局终于被打破,全省煤炭行业完成国税税收525.4亿元,同比下降25.8%,占全年国税税收总规模的45.7%,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税收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山西的钱袋子。对于习惯了依赖煤的山西,在过去一年里有些煎熬。煤炭行业受挫,山西眼之所及真的尽是暗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海港口煤炭运输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伟  王成金 《地理学报》2016,71(10):1752-1766
煤炭是支撑和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资源,煤炭运输一直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港口是煤炭运输网络中的关键集散中转节点。本文以中国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以1973-2013年为时间尺度,刻画沿海港口煤炭运输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化,重点分析港口煤炭下水与接卸的空间格局演变,归纳总结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然后,采用数理模型和指标,评价港口煤炭下水与接卸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变化;最后分析港口煤炭运输的专业化职能及空间分异格局,揭示煤炭下水港和接卸港的空间关系及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沿海港口的煤炭运输格局由“南进北出”模式演变为“全进北出”模式,但接卸职能突出的港口仍然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煤炭下水港集中于渤海西岸,而环渤海地区的丹东、大连、烟台、青岛等港口由传统的煤炭下水港演变为接卸港。本研究有助于丰富交通地理和能源地理的理论研究,并为中国沿海港口煤炭运输体系的布局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