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象地图在制图传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图传输是制图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认知制图的角度,探讨了心象地图在制图传输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心象地图和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人的认知制图能力的客观存在是制图传输得以进行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图传输的扩展模式,增加了从读图者到次读图者之间的传输过程,并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以期完善制图传输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图内容的转换,实质上就是不同资料图投影与新编图投影之间的转换。这是因为地图投影是地图编绘的数学基础,没有了投影这一数学基础,地图的编绘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整幅或局部地图从一种制图投影到另一制图投影的几何改正变换是一个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景景观地图制作过程复杂、效果差等问题,该文研究了全景景观地图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关键技术,包括渐进式投影的地形几何弯曲算法、地形高程垂直夸张、地物模型配置的滚落线生成算法等;完善了全景景观地图的机助制图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全景景观地图制图的效率,最后实现了全景景观地图制图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地图制图中常见视错觉现象的规律和原理,并对此在地图制图应用中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合理地利用视错觉规律,“将错就错”,不仅可减少地图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噪音,提高地图的传输信息效果;还能提高地图表达力,增强地图信息载负功能,为最佳地图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杜萍  刘涛  李鼎凯  杨晓霞 《测绘学报》2019,48(6):747-755
当前,应急响应范式已经由“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应急地图作为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制图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本文介绍了突发事件情景及地理场景的定义,指出地理场景是各情景要素存在或发生的物理空间,同时也是应急地图表达的对象;论述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的基本原理及该制图模式具有的4个主要特点;将传统的地图信息传输理论与新应急响应范式相结合,提出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模式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详细论述了模型中空间信息的传输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影响信息传输效率的地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6.
徐庆荣 《地图》1994,(1):49-52
地图制图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及其对专业课的影响徐庆荣(武汉测绘科技大学430070)在地图制图中,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从探索试验到逐步应用,已经历了数十年之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地图制图学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如同2世纪发明地图投影,15世纪创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说明了五个问题:(1)建议用地图学作为地图(制图)学的总名称,不应认为地图制图学就是地图学。(2)说明国际上当前对地图(制图)学的研究所持有的几种不同学术观点。(3)说明地图(制图)学虽然与许多学科发生联系但还划分不到其它大学科系统中去,当前仍应属于地球科学中的一种。(4)说明,对地图(制图)学的结构与体系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模式。笔者同意第一种学术观点,将地图(制图)学分成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三个层次。(5)说明地图(制图)学当前应着重研究:一、扩大电子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对地理信息数据结构与处理的研究;二、加强地图感受与传输系统的研究,用以提高地图图形的显示与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省区地图和省区地图集是我国制图学在大跃进年代中迅速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地图投影是其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地图的投影问题,其中包括:(1)地图投影的要求,(2)省区地图集应用的投影概况,(3)省区地图的投影特征,(4)采用的投影与系统,(5)投影的计算公式。作者从制图区域内最大变形对投影经纬网格尺寸的影响,比较了同类和不同类各投影间的差别,知道其最大差值为0.25mm,且与绘图误差同级。在等角、等距和等积圆锥投影中,就高精度图上量测的精度±0.5%和其误差±0.05%的要求,计算制图区域的范围,得出对于中国领域内纬差在17°以内的省区,不论采用等角、等距和等积投影以及同类间的统一投影,实用上是没有差异的。在已定的省区幅员和变形的情况下,对于地图资料的利用、编图工艺和图上量测来说,等角投影是最为适宜的投影。在我国大多数省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则更为简便。而在省区的经差超过10°时,可用兰勃特正形投影编制。为使单独出版的地图和地图集中分幅图达到同一地区相应地图上的统一性,地图资料的相互利用,降低编绘成本,应使采用的投影系统最少。根据图上量测的精度和编绘技术的可能性以及投影的差别对用途没有影响的要求,作者认为就我国大陆各省区言,  相似文献   

9.
高洪生  徐方 《北京测绘》2013,(6):58-60,54
摩洛哥王国地图投影采用等角切圆锥投影,地图基准采用Merchich,结合国内地质制图软件MAPGIS进行兰勃特地图投影配准地图,为在兰勃特坐标系统的国家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地质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刚  盛业华 《地图》2001,(4):19-21
一、引 言  地图是传输各种地物要素的数量与质量、空间分布关系的模型与工具 ,是通过各种专门的符号图解或编码系统 ,使用图者形成对所研究区域的空间信息的认识。数字地图则是指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195 6年Imhof把制图的理论部分称作制图理论(Cartology) ,包括制图传输理论、地图知识和制图方法 3部分。发展到今天 ,传统的制图学理论基础整体大大地拓宽了 ,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 ,联系越来越紧密 ,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传统的地…  相似文献   

11.
地图的模板化输出就是利用模板技术思想将制图专家的地图设计知识和实践经验模板化、可视化,对于实现地图设计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传输与共享,提高地图制图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介绍ArcGIS制图中3种不同的模板技术,分析在.NET平台下采用C#语言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实现地图模板化输出的原理方...  相似文献   

12.
地图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它具有直观形象,便于量算和比较等优点。因此,它在地学及其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地图仅被作为地学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综合制图方法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图信息传输理论创立后,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不但传输显露信息(公开信息)而且还传输了一定数量的隐伏信息,从而加深了用图者对客观实在的认识。它使地图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对测绘成果公益性地图快速保障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为对高现势性、高质量、高效率、灵性化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研究公益性地图自适应快速制作技术也成为迫切要求。本文针对这一需求,基于公益性地图制作关键环节,根据制图范围和图幅尺寸等制图因子,确定比例尺和投影、版面和地图整饰、数据等地图自适应快速制作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图符号设计新思考(一)--地图符号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地图》2004,(1):26-26
地图是用图解形象表现制图对象的工具,制图工作者通过符号化形成地图,用图者经过对地图符号组配的地图识别,认识客观世界,一种视觉的图解语言——地图符号是地图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信息得以传输的媒介。  相似文献   

15.
地图信息论在制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宗宜  祝国瑞 《地图》1998,(2):7-10
近几十年来,传输论、信息论、符号学和感受论等已引起制图学的重视,并已经逐步应用到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制图方法和工艺技术的实践中,促进了制图理论的深入发展。地图信息论不仅在地图传输方面作为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而且在地图设计、地图分析评价和制图综合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一、地图信息论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1.在地图分级设计中的应用1)地图分级信息量的计算每一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含义,有一定的内容特征。当某一数据被划分为某一等级时,我们就获得了某一数据的等级信息。地图分级信息量的计算公式为:式中,m为分级…  相似文献   

16.
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是传统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在Web2.0时代的延伸与发展,对提升现代地图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Web2.0地图的特点和相关工作,研究地图制图模式及其相应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引入信息生态学和布鲁克斯方程,重点探索了基于Web2.0地图的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利用信息学的布鲁克斯方程对Web2....  相似文献   

17.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18.
计算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范式经历了三次转变:中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移动式计算,并向普适计算迈进。不同的计算范式孕育了不同的制图模式,地图制图模式也经历了三次转变:单机版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网络地图制图和移动地图制图,并向普适地图制图的模式改变。普适地图制图是普适计算技术在地图制图领域的应用,是普适计算与地图制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普适地图制图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普适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为今后普适地图制图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任留成 《地图》1998,(4):28-29
地图以特定的投影作为数学基础。日趋广泛的卫星图像制图也必将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投影作为数学基础c自从1974年美国科学家A.P.Colvocresses提出SOM投影以来,空间投影便开辟了地图投影的新领域.空间投影是为了满足航天测图的需要,设计和选择的一种能反映随时间变化的投影方法,是适合于卫星与地球作相对运动时获取的遥感图像的新型地图投影.美国80年代已将SOM投影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卫星MSS图像的处理和连续制图,奠定了空间投影在卫星图像处理和制图方面的应用基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动态传感器如多光谱扫描仪(MSS)。线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地图网络传输和地图网络制图的发展态势,开展了地图符号系统数据结构方面的研究,描述了绘图系统的类层次结构,建立了简单的交互式地图绘制系统;探讨了地图符号的串行化和反串行化问题,并针对SVG的特性及语法,研究了SVG格式地图文档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