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立足西溪本上,挖掘湿地文化,充分利用馆藏,不断拓展和深化展览内涵,努力探索和创新办展模式,平均每年举办十场专题展览。2016年度,已举办了"同书西溪赋,共抒西溪情——全国书法邀请展"、"生命奥秘·脊椎王国——动物标本展"、"逐梦自然——俞肖剑生态摄影展"、"温暖旧时光——2016湿地主题少儿绘画展"、"糕中滋味·印里人生——西溪印糕版艺术展"、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湿地齐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2013年的最后一项专题展览,此次展览以"湿地、生命、人"为主题,"低碳、环保"为设计理念。同时,设计材料以"瓦楞纸"为主,巧妙运用几何体的元素组合拼装,充分体现出"易拼易装、循环利用"的展示手法。展览将展出包括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等2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展出区域包括博物馆的中庭、回旋长廊和三楼专题展厅。  相似文献   

3.
<正>十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始终在思考和尝试,纵深挖掘西溪湿地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专题展览、戏曲展演、编撰西溪文化出版物等,"换道"超越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提升公众文化素质和博物馆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博物馆紧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建筑设计以"绿丘"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万余m~2,200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开馆7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坚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以湿地保护利用为担当。正如它高达30 m的"湿地新芽"观光塔,占据着全国湿地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6.
“草木有心——诗经湿地植物文化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专题展览。展览从《诗经》中的湿地植物入手,将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知识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展览模式,通过馆藏文物、动植物标本、图版手绘等实物展品,融合视觉、触觉、听觉效果,向观众深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文章尝试从选题定位、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配套设计4个方面梳理总结该展览在策划、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以期为中小型博物馆专题展览相关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业务方式,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博物馆陈列的展览思路和手法也逐渐发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展览类型独立运作的传统模式慢慢发生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多种类型展品相互补充的"跨界融合"类展示模式悄然兴起。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荷文化展为例,通过阐述展览的定位、主题和内容,分析"自然"与"人文"在陈列展览中的融合运用,总结该学科跨界展览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8.
恐龙主题展一直是国内展览市场上的"宠儿"。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提高展览的吸引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挑战。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原创展览"如何复活一只恐龙"为恐龙主题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实现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和有机结合,才能突破传统的"标本+标牌"模式,增强展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浙江省林业厅、西溪湿地管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湿地博物馆承办,浙江省旅游协会协办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在浙江杭州中国湿地博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湿地类博物馆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流程将有助于湿地类博物馆健康发展。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湿地类博物馆建设的前期规划、展览内容文本设计、建筑设计与施工、展览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等一般流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的不同流程,根据布展面积和布展经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博物馆建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依法立园、依法护园"的实践入手,简要回顾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的出台和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法保护湿地和弘扬生态文明"对西溪湿地的价值导向及实践意义,从而提出"依法保护、依法管理、依法利用、依法行政"的四大举措,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历史与现实和谐、政府与群众和谐"的"和谐西溪"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采集了杭州市西溪I期、II期、III期及和睦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研究沉积物中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溪湿地I期、II期、III期及和睦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层理明显,沉积特征变化不大,剖面各层容重随沉积物深度增加均呈"S"型增长趋势;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和密度均以010 cm层最高,全氮含量均以010 cm层最高,全氮含量均以05 cm层较高;有机碳储量大小顺序为西溪湿地III期>和睦湿地>西溪湿地I期>西溪湿地II期;总氮储量大小顺序为和睦湿地>西溪湿地III期>西溪湿地II期>西溪湿地I期。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两者均与沉积物深度或容重呈指数式负相关关系。人为扰动明显降低了西溪湿地I、II期沉积物中的碳、氮含量及储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前景,并就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湿地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十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在提升内部管理的基础上,打通宣传、展示、研究、教育、收藏等各个环节,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打造了多个"绿色"主题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6.
国家湿地公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要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融合,承接新使命和新要求。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内容以"讲故事、扬文化、传科学"的原则,从宣教主题、宣教设施和宣教活动入手,挖掘最具生态文明内涵的主题,依托形式多元的宣教活动和场所,形成"点、线、面"立体开放型的生态文明宣教体系,展示"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0月11-13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宝盛园召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程东红,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常州市科技局局长刘斌,常州市金坛区副区长刘明江等参加本次会议。常州博物馆、金坛区博物馆及全国各省市从事湿地保护和湿地博物馆管理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湿地资源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18.
<正>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是张掖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发力重点,充分彰显"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博物馆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馆内布展坚持以自然、湿地、生态为主线,以"戈壁水乡、生态未来、古城文明"为主题,以"塞上江南·印象张掖""地貌大观·多彩张掖""丝路重镇·人文张掖""湿地之城·生态张掖""城市未来·大美张掖""湿地·生命的摇篮"为展示脉络,  相似文献   

19.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全力探索“西溪模式”,寻求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的平衡点,努力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在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过程中,主要抓住“规划、保护、管理、研究”4个环节建设好西溪湿地天堂。坚持规划先行,构筑区域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实施科学保护,调整并规划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与容量;注重精心管理,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做好深入研究,努力为湿地保护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杭州人工湿地与西溪湿地4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夏季杭州植物园观鱼池人工湿地和西溪湿地的4种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生理生态差异。测定了植物的光饱和曲线,蒸腾速率(Tr),计算了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呼吸速率(Rd)等生理参数。研究发现,夏季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状态优于西溪湿地的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是人工湿地大于西溪湿地,而呼吸速率则是西溪湿地大于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为净化鱼池水的沙基质结构以及间歇式供水条件在净化富营养化水的同时也为其中生长的植物创造了好于自然湿地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