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任务GRACE大大提高了地球重力场模型中长波分量的精度,使得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分离更精细稳态海洋动力地形成为可能。本文利用T/P(1994年~2003年)和JASON-1(2003年~2005年)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了全球30′×30′平均海面高;基于重力场模型WHU-GM-05,计算得到对应于海面高的GRACE海洋大地水准面格网值;利用“移去-恢复法”和高斯滤波求得全球稳态海面地形。与EGM96、R io05、ECCO和GGM02模型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GRACE任务有效的改善了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使得稳态海洋动力地形能够呈现更多细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海岸带多源重力数据和地形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算,对若干影响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我国海岸带Molodensky一阶项对高程异常的贡献在10~30cm,需在Molodensky框架中精化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处理地形影响是提升多源重力场数据处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地球外空间不同高度、任意类型重力场参数的地形影响、地形补偿和地形Helmert凝聚算法可以统一;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大地测量基准不一致的影响会随数据处理算法的不同而变化,在多源重力数据处理时此类影响易变得不可预测和控制;将地形Helmert凝聚理论引入Molodensky框架,可以解决以其他重力场参数(如扰动重力、垂线偏差等)为边界条件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利用地面重力资料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存在着实测资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海洋上的重力资料更为缺乏,而海洋面积又占整个地球的70%以上,因此确定海洋上的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异常,对于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利用T/P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海的海面地形。处理了T/P59~82周(Cycle)1994年第83d~311d的数据,将59~82周数据分成两部分分别估计海面高,并分析了海面高变化。结果与Basic和Rapp1992年确定的海面高作了比较。利用Shepard曲面拟合方法给出了30′×30′平均海面高结果,分别以OSU91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重力场,计算了相应的30′×30′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5.
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局部高程基准通常由一个 (或多个 )验潮站所测的当地平均海面确定。由于海面地形的客观存在 ,人们已经认识到当地平均海面与大地水准面的差异可能达 2m之多。为了获得这一垂直偏差 ,很有必要确定当地平均海面和全球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位值。提出了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和GPS/水准资料计算局部高程基准相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垂直偏差的 2种不同方法。我国目前采用的 1 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青岛验潮站所处黄海平均海面 1 95 2~ 1 979年的验潮记录计算得到。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和分布全国大陆范围的GPS/水准数据 ,计算了 1 985高程基准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结果表明 1 985国家高程基准点的重力位值为( 62 63685 3.40± 0 .1 3)m2 s- 2 ,这比重力位W0 =( 62 63685 6.0± 0 .5 )m2 s- 2 隐含的大地水准面高 ( 0 .2 6± 0 .0 5 )m。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海岸带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岸带多源重力数据和地形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算,对若干影响cm级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我国海岸带Molodensky一阶项对高程异常的贡献在10~30cm,需在Molodensky框架中精化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处理地形影响是提升多源重力场数据处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地球外空间不同高度、任意类型重力场参数的地形影响、地形补偿和地形Helmert凝聚算法可以统一;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大地测量基准不一致的影响会随数据处理算法的不同而变化,在多源重力数据处理时此类影响易变得不可预测和控制;将地形Helmert凝聚理论引入Molodensky框架,可以解决以其他重力场参数(如扰动重力、垂线偏差等)为边界条件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晁定波 《测绘科学》2006,31(6):16-18,23
阐述了联全新一代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卫星测高数据及全球陆地重力数据确定高精度180阶全球重力场模型、以全球重力场模型为框架参考场、利用我国地面重力数据、GPS水准资料、数值高程模型和地形密度信息确定高分辨率cm级区域大地水准面的思想。指出了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利用GRACE卫星每30天的重力位模型分析时变重力场,联系合卫星测高同时相平均海面以及水文、气候和海洋模型,分析我国黄河流域和海洋地区水储量分布和海流季节性变化,并解释与气候要素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数字高程模型、重力数据和高程异常数据,采用"移去-恢复"法和三次多项式拟合算法,确定了河源市cm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研究了地形复杂的城市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的关键技术难点,并提出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球重力场及大地水准面由于受到地表水、海面高异常及地下水动力环境影响,会发生实时变化的问题,该文基于土壤水与海面高数据,采用负荷形变理论和重力场球谐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区域土壤水、海面高异常及土壤水-海面高异常对地面重力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水-海面高异常综合负荷对地面重力变化的影响最大值大于15μGal,对大地水准面影响比较小,影响范围在±4 mm。  相似文献   

10.
扰动位的综合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地球重力场任意一种有关信息都可以描述地球重力场一定的情况。根据卫星轨道摄动观测求定的引力位球谐系数只能表示地球重力场的长波分量。大地水准面起伏是地球扰动引力场越来越丰富的有用信息,但目前用其计算的引力位系数也只是在低阶较准确。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单层密度和纯重力异常都利于求定高阶位系数,其中与大地水准面起伏有关的量,如纯重力异常和单层密度,用它们计算位系数等于联合应用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异常,故用其计算的位系数在低阶次精度也较好。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是描述扰动引力场细部最有利的信息。本文给出利用各种类型观测资料计算位系数精度估计式,提出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求定位系数依资料类型的谱特性赋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物理大地测量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而无论是通过求解司托克斯反问题来确定大地水准面及其重力位,还是通过莫洛琴斯基问题求解似大地水准面和实际地球重力位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一个重要的量:空间重力异常。在实际计算中往往需要格网化的重力异常,因此需要建立重力异常模型。本文主要在地球物理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两种推求重力异常的方法,并探讨了利用全球重力场信息源诊断与融合技术推估重力异常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了双输入单输出法,融合处理了我国某地区的重力异常和地形资料两类数据,结合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和63个高精度GPS水准数据,计算了该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  相似文献   

14.
球近似下地球外空间任意类型场元的地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重力归算方法只适用于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异常,不能用于扰动重力、垂线偏差、重力梯度等其他类型扰动重力场元,不适合处理除地面外其他高度上场元的地形影响问题。当前,地球重力场探测的场元类型越来越丰富,探测的高度也逐渐转向航空和卫星高度,精确处理地球外空间各种类型重力场元的地形影响已成为地球重力场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直接分解由地形生成的具有调和性质的引力场,从而导出地球外空间任意高度、任意类型扰动重力场元的地形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在球近似下地形影响的严密算法和高精度快速算法。利用本文推荐的地形影响计算方案,可以方便地处理各种类型地面重力、海洋重力、航空重力、卫星重力、卫星测高数据的地形影响,从而丰富重力场数据处理的内涵,改善地球重力场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测定地球重力场,确定高分辨率的静态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重力场的影响主要分为潮汐部分和非潮汐部分,天文潮汐在潮汐部分中属于直接引力效应,对重力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本文以一个月的星历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文潮汐对GOCE卫星重力梯度观测数据的影响,并统计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研究了天文潮汐对地球上单点重力梯度数据的影响特征;计算了各行星对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影响量级.研究结果表明:天文潮汐对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影响量级处于0.1mE,比GOCE卫星设计精度低一个量级,但是它具有周期性,属于有色噪声,因此在卫星重力梯度数据预处理中需要扣除;天文潮汐对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各分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对角线分量Vxx,Vyy和Vzz要比其他分量略大;月球和太阳对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影响最大,在所有星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S定位技术结合准噶尔盆地区域内的重力资料、水准资料、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以及最新的重力场模型,精确研究并确定准噶尔盆地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以求取不同地区、不同位置高精度的高程异常值,从根本上解决GPS定位技术无法直接提供正常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的研究研究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是大地测量学的科学任务,它与研究地球的其它科学,如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密切相关。研究的方法分为几何的方法和动力的方法。过去所说的几何方法只限于利用天文大地测量数据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常称为天文大地的方法。过去所说的动力方法主要是利用地面重力测量的数据来研究地球的形状(扁率)和它的重力场特征,因此常称为重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城市、平原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建立精度已经达到厘米级,但在矿区进行高程拟合时,由于地面高低起伏没有规则,其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精度并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方法精化似大地水准面,采用移去-恢复法对残差进行建模,使用EGM 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地形起伏信息来精化求解似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异常,同时着重分析了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地形变化信息对高程异常求解的重要性,并使用某矿区实测数据(GPS、水准)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精度要优于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和单一Elman模型,其外符合精度达到了1.14 cm,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19.
自卫星测高技术首次在SKYLAB(1973~1974)中试验成功以来,卫星测高已被广泛应用于海平面、海洋环流、海洋大地水准面及海面地形的确定。随着测高卫星轨道精度的不断提高及观测资料的积累,人们对于海平面及海洋重力场的认识必定会越来越深刻。 本文对卫星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误差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减小卫星径向轨道误差的交叠点平差方法进行了探讨。通常有3种方法可消除交叠点平差的奇异性,即固定弧段法、奇异值分解法和大地水准面拟合法。大地水准面拟合法是以已知的参考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通常可采用由重力位模型所表示的大地水准面,通过赋以适当的权,使海平面到参考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和交叠差同时最小。本文采用大地水准面拟合法,着重探讨了中国海附近的局部区域的交叠点平差法  相似文献   

20.
锜言寿 《现代测绘》2008,31(1):20-22
本文介绍了在泉州市完成分辨率较高、精度较好的GPS/水准网布测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泉州市及周边地区陆地重力测量资料、国内外先进的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先进的大地水准面确定理论与方法,应用remove-restore技术完成了泉州市规划区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工作;同时,利用GPS定位技术结合区域性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成果,探讨解决大比例尺成图像控点高程的测定问题,真正实现利用GPS技术精确确定平面位置的同时,也精确测定了高程,充分发挥GPS测量精度高、快速、灵活的特点与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