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磁特征线法是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以磁报震方法。该方法不仅分析、使用简便,物理意义清楚,而且有定量的预报指标及国内大量的震例,并在我区地震监测预报的应用中已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初探了兰州台地磁特征线法的参数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关系及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效果,并对该方法预报地震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壳波导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传播特性,野外实践和室内实验,然后作者分析了籍地壳波导来预报地震的可能性后提出了用“地震电磁波法”、“人工源直达—反射波法”、“人工源回波法” 等来捕捉地震电磁信息的辐射异常与介质传播异常,并由此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近几年用地磁特征线法预报地震的基础上进而探讨了地磁“Z分量和向量T的27日滑动差”异常时间跨越式预报地震的两种方法及相应的预报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地磁Z分量和向量T的27日滑动差△Z与△T在基线值附近无规则地跳动。但在南北地震带的南坪至吴忠地段的中强地震前,兰州地磁台的△Z与△T出现异常,其异常幅度分别为,△Z>0.2NT;△T<=0.1。异常时间△t≥14天。据此可按异常时间跨越式法预测未来4.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日期;t=n×△t±1天,(n=1,2)。在近两年地震监视预报中应用上述方法的预报指标对1984年灵武5.2级地震和1985年宕昌5.0级地震作了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4.
广东及邻区地震前地磁变化和异常判别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华 《华南地震》1999,19(1):52-59
应用差值,相关,地磁特征线以及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广东,海南,广西3个台的地磁资料,寻找适用于本区的地磁分析预报方法及地震异常判别指标,结果表明,当参量超过1.5倍均方差时为异常;异常出现半年内在异常台站附近(距离小于250km范围内)发生地震.若两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则未来地震将可能大于6级,在单台分析法中,地磁特征线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效果较好,用特征线法,当广州台特征线参数K-0.  相似文献   

5.
磁层电场引起的Sq“低点位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低纬度地磁场Z分量S_q变化极小值出现的时刻常常被用作预报地震的前兆(即“低点位移”法)。本文指出一种能引起“低点位移”的非地震原因:——行星际磁场北向分量的变化引起磁层大尺度电场的变化;这个变化电场透过阿尔芬层,进入内磁层,并在电离层中形成一个特征的电流体系,使S_q电流体系发生畸变,电流涡的焦点发生位移,从而引起地面磁场Z分量极小值地方时的改变。这个过程所引起的“低点位移”有时可以超过1小时。所以在用“低点位移”法预报地震时,应该考虑行星际磁场的状态,排除非地震起因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6.
“低点位移”是笔者在研究邢台地区余震的地磁前兆时发现的一种地磁异常现象。根据这种现象,于1972年总结出一种预报地震的方法,取名为“日变低点位移法”。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地震后,我们将这一方法在四川地区进行检验,发现低点位移异常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后来四川省地震局应用此方法作为重要的判据之一,成功地预报了松潘、平武7.2级地震。  相似文献   

7.
曹刻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3,26(1):20-25
建立了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选取滇东地区1995-2000年9月间常用的20项前兆资料,研究中强地震前后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占时率为0.158,为小概率事件。地震对应率为5/6=0.83,虚报率为1/6=0.17,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是对应概率很高的短期预报指标。成组异常出现均有成组地震对应,群体前兆“组异常”特征显著。处于计算前兆观测点中心的澄江地震前,异常幅度突出,预示了Synthesis值计算有利于提取近源短期异常。实际检验了Synthesis法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预报意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9 ̄1994年的地震数据,对Nishenko根据地震空区理论所作的预测进行了检验。由于预报是以考虑了板块边缘各段特有的特征震级和复杂时间的首次全球性地震预测,故称之为“新的地震空区”推测。Nishenko的预报给出了从1989年第一天开始,计算时估分别在5a、10a和20a内将会被特征震级填充的约100个地震区各自的发震概率值。目前仅可能对这些首次的预报加以经验。我们所利用的3个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指出,在希腊作用人只要运用PDE地震目录公报即可比VAN更有效地“预报”地震,我们的分析是回顾性的,但该方案可毫不含糊地验证将来的地震活动,从1987年1月1日到1992年6月30日这段时间内,本文运用这个规则“预报”了希腊12次较大地震中的9次,与此相比,VAN的预报只成功4次。  相似文献   

10.
北天山重点监视区地下流体临震前兆标志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八五”短临预报和“九五”中短期(1年尺度)前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整点值、日测值、原始曲线法、一阶差分法和日工法,系统地分析了北天山1985年以来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研究了在此期间控制区范围内发生的7次Ms5.0级以上中强地震前临丑异常显示特征,探索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流体临震前兆标志,表明只要正确地识别地震前兆的中长期向中短期、短期、临震前兆过渡的标志,并进行短临跟踪,是可以实现临震预报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东北地震区内的一个地震“窗口”——齐齐哈尔小地震活动区小震年频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小震年频度变化比较典型,可作为监视区域应力场增强或减弱的前兆敏感点。它包含了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具有较高的中短期预报效能。可供距“窗口”半径300千米范围内作年度地震“三要素”预报思考。  相似文献   

12.
自一九七七年以来,我们针对我国地震发生的时间特征提出了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倍九法。这是一个经验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R值用于地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晓青 《中国地震》2000,16(3):256-262
在回顾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的基础上,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推导,给出了预报指标“有异常”与“无异常”状态下预报的震发生的R值及其相互关系,多异常状态下地震发生的R值分布计算及其与方法总的R值的关系及在异常取值间隔与预报时空尺度不一致的情况下R值的正确计算与预报方法等结果,最后讨论了与预报评分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月24日,四川省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震前我们曾觉察到远近地震活动性的某些相关性。 一、世界大震与川滇强震的相关性 川滇地震区位于喜马拉雅弧和缅甸弧的汇合部位附近,它的地震活动水平与世界大震有一定关联。根据统计预报的“相关区判别法”,用当年(t)和前一年(t—1)的世界大震,预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此次地震前短临预报的基础上,对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微观和宏观前兆的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地震活动在该区最典型的短临异常特征是平静,分析了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和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所显示的“膨胀—扩散模式”的孕震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用“特征信息”的方法对1991年1月29日忻州上社5.1级地震进行预测的经过,认为利用电磁波预报地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九五”子专题“水化学参量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预报方法对河北省及邻区1983年以来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程扫描.在预报指标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本省的水氡资料特征作了适当调整.结果表明,“中期、短期异常预报跟踪方法”在河北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效能R值评分结果表明,70%以上井孔的水氡资料通过R值检验,具有监测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1987年2月17日江苏射阳5.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及中期预报。通过对射阳5.1级地震前短临异常的初步总结,发现短临异常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阶段性、同步性和相关性,空间分布呈现“多源”前兆场特征。据此,探讨了预报江苏及南黄海的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Stark(1996)所做的一些评论与 Varotsos 等(1996a)的评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如果仅当预期的地震震级超过5.0级时我们决定发布一次预报,还有,如果我们的预报规则系统奏效的话,那么,我们预计不能预报出一些震级为5.0以及更小一点的事件(甚至一些较大的事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处于自然状态的”地震活动序列不是泊松分布的……”,等等]。不过,在本文中,我们澄清了一些导致 Stark 说”Varotsos 等提出了一些错误的建议”的误解。我们强调,绝大多数的VAN 预报中的容许误差限不是后验校准的,因为这些容许误差限是在1987~1989年这一讨论期间的前一年发表的。在25次结果良好的相关中仅有两次,Δt 值是后验延长的,不过我们强调,这两次预报事先确认为是属于一种新的情况,这种新情况称之为地震电信号的电活动(地震电信号序列),它不同于单一(孤立)的地震电信号情况。我们完全同意 Stark(1996)的建议,按照这一建议,人们“避免了为地震变量规定一种概率分布的必要性,这是一项既有争议又有问题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构造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宗晋 《中国地震》1992,8(1):10-17
1991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出版了1∶600万全国震中图,超过10万个大小震中点染的图象具有大量的中上地壳的构造信息,本文以目视地震线法对天山地震区、阿拉善-祁连山地震区、青藏地震区、南北中轴地震带、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浙黔、东南沿海等九个地区的地震构造格局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