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穴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以英、美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英、美等国家洞穴事故的分析,认为洞穴探险事故的发生主要由洞穴地形险峻或岩石崩落、疾病和低体温、洞穴水、被困和失散等原因造成。洞穴事故发生时间多在春、夏、秋季节; 15~ 34岁年龄段发生频率较高,其中以20~ 24岁年龄段发生频率最高。洞穴事故除了可能造成人员低温、极度疲倦和溺水等伤害外,往往造成四肢、头部或躯干损伤,其中以小腿、踝关节外伤最为多见。根据发达国家的洞穴探险经验,文中还讨论了防范洞穴探险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普及绥阳红果树景区旅游科普知识,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提供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的科普示范,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景区地质背景,阐述了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区“飞拉达”攀登、SRT(单绳技术)升降、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及其产品开发方式。研究表明,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丰富、美观、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及科普价值;开展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在红果树景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娱乐性、功能性强,发展潜力较大,绥阳红果树景区的探险、洞穴养生项目可作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多元化开发之范本。   相似文献   

3.
自然风景资源是地球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等各层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特殊价值的国土资源;是一种供人们游览,观赏,度假,修学求知,探险猎奇和科学考察而具吸收力的土地资源,地学扩大服务领域,旅游地学要为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构筑大旅游体系作出贡献,由此,提出江苏旅游地学有待研究的3个方面:(1)全省旅游资源的系统调查,编制全省旅游资源分布,区划系列图件,旅游层圈线带大旅游发展的科学区划;(2)针对江苏旅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发和地理大发现,激发了人们探险和旅行的强烈兴趣;但是,主要以考察地质现象为目的的旅行,则是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中英联合洞穴探险及冠岩地下河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洞穴探险是指使用某些专门的探洞装备和技术,考察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进入或不容易进入的洞穴。近十多年来,英、美等一些国家已利用洞穴探险技术,为洞穴学研究服务。他们的探洞技术发展很快,装备也不断更新。在洞穴测绘、洞穴摄影、洞穴潜水、攀登技术、洞内安全措施以及洞内生活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大量洞穴学研究的资料和成果。我国的岩溶区面积和洞穴数量居世界之首,但洞穴考察程度还很低,尤其在南方岩溶峰丛山区,发育有较多危险的天窗、竖井、落水洞,以及一些充水的洞穴。   相似文献   

7.
论喀斯特旅游自然资源调查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万钰 《中国岩溶》1991,10(3):225-232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就已开辟的旅游热点和热线而论,喀斯特旅游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喀斯特旅游资源尚缺乏完善的分类和统一的工作方法。 笔者根据科学类型、属性、功能、成景条件、美学价值、开辟类型和项目,为便于保护和管理应用,将其划分为:(1)山石、(2)水体、(3)洞穴、(4)植物、(5)动物、(6)气象、(7)灾害共七大类。指出洞穴资源的调查除旅游观光内容外,还应重点对修学、探险、医疗、潜水等功能进行评价,以发展中国喀斯特现代旅游。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中总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获得投奔 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认识与区域上已经取得的多学科成果,论述了牙鲁藏布大峡谷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深部存在着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大另弯的形成是地幔上涌体作用于岩石圈和地表的效应。地幔上涌体的确认揭开了该地区的特有的生物学,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周缘地区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壳-幔动力学,地球系统中各圈层间耦合作用及大陆块体运动学研  相似文献   

9.
以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K2,海拔8611m)闻名的喀喇昆仑山,发育着规模巨大的山地冰川.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曾对喀喇昆仑山进行过许多次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质》2004,37(2):i001-i002
位于罗布泊洼地和敦煌国家地质公园之间的广阔地域,自然环境异常恶劣,气候变化无常,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大自然在这里孕育出了五光十色的景物,曾吸引了无数旅游探险者,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曾吞噬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的躯体。2 0 0 2年开始,笔者有幸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从事国土资源调查研究,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认为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人文景观、天象景观、地学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和运动休闲探险等。随着敦煌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和罗布泊探险等旅游项目的展开和持续,使得两个旅游景…  相似文献   

11.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于北极腹地,它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其中以斯匹次卑尔根岛最大,面积达38,000km~2,位于北纬76°30′至80°48′之间,大部分面积被永久冰雪覆盖.该岛冬季严寒,没有白天.但夏季没有黑夜,一天24小时太阳高挂在天空,而且还比较暖和,最温暖时温度可达冰点以上,是探险考察的最好季节.每年这个时候,世界各国不同专业的考察队都来到这里.笔者参加剑桥大学北极科考队,在该岛作过考察.  相似文献   

12.
陈伟海 《中国岩溶》2009,28(4):439-43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天坑之都、洞穴之城”——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国际洞穴探险与岩溶旅游产业开发研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人数约20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全国岩溶景观与洞穴科研、  相似文献   

13.
草科风景区是贡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坡的一个景区,面积约1000km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品位高,集雄、险、奇、秀、幽于一地。1994年在地质填图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新发现鹅颈项登山探险旅游路线和莲花山宗教文化景区。建议把草科风景区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冰川、地质研究、登山探险和山区公路建设的需要,我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区和喀喇昆仑山区的巴托拉冰川进行了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大比例尺成图的尝试。在1966年至1978年间,绘制出1:50000比例尺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图和1:60000比例尺的巴托拉冰川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伍光和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07,29(4):664-667
在中国的三大类现代冰川中,海洋型冰川以其末端海拔最低、易于到达、冰川地貌复杂多样和周围自然风光优美而最能吸引众多游客,因此最宜开展旅游活动;亚大陆型冰川次之;极大陆型冰川雪线及冰舌末端海拔最高,不易到达,周边自然风光相对单调,只适合特殊群体进行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从形态类型考察,冰帽、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一般只适宜观赏,而山谷冰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游客还可登上冰舌,直接体验冰上生活.最后还对川、滇、藏、青、甘、新六省区冰川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蓄水后旅游景观变化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开鸥  李玉生 《中国岩溶》1998,17(3):296-300
本文论述了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旅游景观的淹没和“高峡出平湖”的新景观。据预测,水库蓄水后,受淹没影响的景点39处,峡区峡谷气势有所减弱,但雄姿犹存;水库正常高水位达175m 时,将新增湖泊11处、岛屿14处,支流上可提高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峡谷37条、溶洞15个,许多世界级的自然奇观可望得到开发。届时,三峡工程库区将成为观光游乐、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及从事水上运动的多功能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大峡谷险峻幽深、峭壁如削,是以峡谷观光、地质探险、洞穴科普为基础的旅游区,以其独特的砂岩峰林构成的自然风貌和原始次森林构成的古野景观让世人震撼,被誉为“刚刚醒来的睡美人”。  相似文献   

18.
规模空前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活动,集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于一身,是一次极其艰巨的国际合作活动。该活动在1991年“南极条约”。期满之前举行,目的在于强调南极洲作为环境、生物保护区的特殊意义,南极洲丰富的资源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 南极洲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将按“南极条约”及其“合作、和平”精神持续下去。 考察队由六个国家的六名队员组成,维尔·斯蒂格(美国)、路易·艾地安(法国)、维克多·巴雅夫斯基(苏联)、杰夫·萨莫斯(英国)、舟津圭三(日本)和秦大  相似文献   

19.
雷彬  李江风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2015,36(3):377-384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草科风景区旅游资源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科风景区是贡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坡的一个景区,面积约1000km^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品位高,集雄,险,奇,秀,幽于一地。1994年在地质填图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新发现鹅颈项登山探险旅游路线和莲花山宗教文化景区,建议把草科风景区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