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远震P波残差,我们探测到了一个由高P波速度物质构成的柱体,它从俄勒冈Newberry火山顶部下面10km以内的地方延续到深度25km的地壳中部。我们认为这一柱体主要由一些在火山形成时侵入的亚固态辉长岩岩基和岩脉所组成。在火山下观察到的高P波速度严格地限制了目前可能存在于Newberry火山之下地壳中的岩浆房的大小。这些可能包括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东部的Cascades山脉越过Newberry火山到东部熔岩高平原的、180km长的地震折射断面,研究了这一区域下面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3—5km厚的近地表火山流岩(1.6—4.7km/s)和沉积岩屑压在火山下面的断块构造之上。在Newberry火山的东部和西部,火山下部的基底(5.6km/s)已下沉并形成了5km深的盆地。中地壳(深度8—28km)  相似文献   

3.
从大地电磁测深、瞬变电磁法和施伦贝尔(Schlumbefgcr)电阻率测深的解释中发现,俄勒冈(Oregon)州中部的Newberry火山的电性结构是由四个单元组成的。从地表向下,地电单元为(1)非常高阻的、年轻的非蚀变火山岩;(2)由蚀变凝灰岩组成的较老的火山物质的良导层;(3)很厚的,推测是部分侵入岩的电阻层,及(4)地壳底部的良导体。这种模型与Cascade  相似文献   

4.
Newberry火山是第四纪的一个大规模火山,位于俄勒冈(oregon)州中部的上Cas-cade火山群脊东约60km处。剩余重力异常约为正12mGal。重力异常场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火山的下方即海平面下约4km深处下伏着一直径约20km,厚约2km的铁镁质侵入体。沿北西向山脊隆起的基底可能形成一部分下伏的多余物质,这样就减小了次火山侵入体的体  相似文献   

5.
从构造沉降、年轻火山群的存在和高热流的观点来看,俄勒冈Cascades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生产潜力。但是,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来提供大尺度地壳岩浆体存在的明确证据的努力失败了,这与美国西部某些其它流纹岩火山中心的情况不同。在Hood山和Newberry火山进行的一些远震残差研究没有显示出在这些火山之下存在着可探测到的尺度的地壳岩浆囊  相似文献   

6.
俄勒冈州Newberry火山区的地壳结构及地热潜力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俄勒冈(Oregon)州中部Newberry火山区的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结果表明,在Newberry破火山口下部存在着一个小岩浆体。通过钻孔技术已采到其温度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在假想的岩浆体上部存在热液系统。基于热液矿物学研究,这个热液系统的温度恰是在它  相似文献   

7.
由走时和振幅解释地壳震相,取得美国西部新的地壳P波速度—深度函数,其地震折射剖面为犹他州Delta以西的剖面和科罗拉多州Lamar以西的剖面,前者位于盆地山脉省北部地区,后者位于落基山脉南部Great Plains地区。新地壳结构不只证实了较早推断的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而且得到更为详细的地壳速度变化范围。盆地山脉省的地壳特点是地壳  相似文献   

8.
李哲  郑勇 《地震研究》2022,(4):509-516
山西裂谷带是华北克拉通差异性破坏的过渡区域,其结构和发震构造对于认识该区域的动力学机制和发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得到该区域的速度结构图像及发震构造。结果显示:(1)山西裂谷带北部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断裂构造复杂;在地壳浅部,速度异常与地形构造相吻合;(2)在中下地壳,速度结构开始主要受到火山下方物质的影响,呈现部分低速异常;(3)在山西裂谷带两侧,太行山脉相较于吕梁山脉有着更浅的山根,吕梁山脉北端下方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差异性破坏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上一讲中,介绍了几种主要震相类型的特征。这些震相内包含有震源和介质的信息。本节将介绍震相的应用,就是指提取这些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限于篇幅,只能把这些方法的原理加以介绍,其方法细节请参照有关文献。一、地壳厚度的计算地壳厚度是确定地壳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用天然地震的体波震相P_(11)、Pn、(pP)~*、SP′和PS来计算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10.
在俄勒冈(Oregon)州Newberry火山翼部已完成了两个取心的钻孔。“GEO N—1”号钻孔的热流为180mW/m~2,形成了可供商业开采用于地热发电的充足的地下热水。“GEO N—3”号孔的热流值就小得多了,仅为86mW/m~2,我们满怀希望地强调“雨幔”(rain curtain)作用对这种在两个不同地点所产生的现象的详细讨论将导致在对其物理过程进  相似文献   

11.
巴颜喀拉块体地壳结构多样性探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内部地壳岩性的改造、岩性随深度变化及形变构造是探索研究地壳增厚、物质运动问题的关键.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域广袤,通过对块体内中、东部不同区域的深地震广角反射/折射震相的综合分析,利用反射率理论地震图方法对不同性质震相走时及振幅特征进行细致的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内部不同区域地壳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块体地壳厚度50~60 km、整体向西逐渐增厚,结晶地壳平均速度6.07~6.18 km·s~(-1)、岩层速度大幅降低,壳内多强反射界面结构、但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若尔盖盆地地壳介质速度整体低速、壳幔边界较为清晰;中部玉树一玛多段下部地壳发现约6.8 km·s~(-1)的"高速度"介质结构,壳幔边界不清、被改造为2~4 km厚的高速度梯度层,显示了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地壳增厚、介质岩性结构被改造的差异性.地壳内部多组强反射、低视速度走时震相揭示了介质岩性的低速破碎、弱化蠕变以及可能的壳内解耦构造.局部地区下地壳的高视速度震相特征显示了青藏高原地壳改造增厚大背景下可能存在稳定的"原始地壳"结构残留或是与上地幔物质的浸入交流.巴颜喀拉块体内不同区域地壳增厚、岩性结构、结晶基底及壳幔边界性质被改造的多样性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地壳形变及动力学过程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多道地震反封测线穿越了中部冲绳海槽的中央裂谷带,测线位于夏岛一84海凹附近,在这里观浏到了很高的热流值,这些多道反射记录显示出一些可能是岩浆房顶邵产生的反射波. 用10台海底地震仪和4叱炸药进行了地震折射研完,结果表明,中部冲绳海槽的地壳内,在一个强烈衰减的、6.8k血/s的层上边,有一个厚5 km、6.0 km/s的层.即使在震中距大于130 km的地方,也没有观测到来自莫霍界面的信号.这里的地壳被认为是大陆型的,但是地壳下部的Q值低,而上地慢顶部的波速和Q值都狠低. 用10台海底地震仪记录了一个月的天然地震,在这个地区测到了十分活跃的微震活动.有些海底地震仪记录到一些特殊震相,怀疑它们是来自岩浆席的反射波,类似于火山氮动产生的特珠波.  相似文献   

13.
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64,自引:7,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地区的奔子栏——唐克深地震测深剖面以NNE走向穿越松潘——甘孜造山带.根据人工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的震相走时和相关的振幅信息,确定了该剖面二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剖面的地壳结构可分为5层,其中第1,2,3层为上地壳;第4,5层为下地壳.上地壳中部普遍存在低速异常带,但龙日坝以北,这一低速带与其上覆的低速基底合为一体.同时,沿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具有较强的横向变化.据此,可将剖面分为4段,即甘孜——理塘断裂以南、甘孜——理塘断裂至鲜水河断裂、鲜水河断裂至龙日坝断裂和龙日坝断裂以北. 这与区域构造划分基本一致. 地壳厚度沿测线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即从金沙江畔的62 km减小到黄河附近的52 km. 根据PmP震相分析,莫霍界面深度在鲜水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变化.全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较低,为6.30 km/s.奔子栏——唐克剖面揭示了该地区的造山带型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剖面的中部,该地区的上地壳速度为正异常,而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负异常.笔者认为,这是一类有利于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高分辨率地壳结构:远震接收函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国家地震局台网、NECESSArray台网、吉林大学在长白山及其周边地区布设的26个临时台站总计259个台站接收到的16,070条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H-k和CCP(Common Conversion Point,共转换点)叠加成像方法,获得该区高分辨率的地壳结构.观测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和地表高程总体呈镜像关系;西部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级带附近存在莫霍界面深度陡变带;中部的松辽盆地地区受晚中生代的地壳拉伸作用影响,地壳厚度较薄,北部的小兴安岭地区和南部的华北北缘造山带可能同样受拉伸运动影响,具有较小的地壳厚度;松辽盆地莫霍界面深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推测这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东部地区莫霍界面结构比较复杂,依兰—伊通断裂与敦化—密山断裂之间出现复杂震相,可能与该区存在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长白山火山地区地壳厚度较大,对应较高的波速比,推测在该区地壳内存在岩浆囊.  相似文献   

15.
有3种有用的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以及与之相应的参考震相Pg、PmP和Pn。每种深度震相和它的参考震相间的到时差可以用来估计震源深度。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RDPM)的方法来估计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对所有地震我们使用同一个震源机制来产生到时差。通过比较发现,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是一致的。由于区域深度震相模拟方法得到的深度依赖于地壳模型,我们审查了这种依赖性并发现10%的地壳模型误差可引起大约10%~15%的深度误差。深度的绝对误差依赖于地壳模型的误差和震源深度本身。震中位置误差对所得的深度影响很小。通过分析理论的和观测的地震图发现,sPmP和PmP震相在某一距离窗中发育较好。在此震中距窗中,它们也较容易识别。我们证实了对sPmP和PmP的假定是正确的,以及区域深度震相在某些地区是不发育的,或不能分辨的。我们也展示了可用于识别区域深度震相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位于华北地震活动带中,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的震源大部分发生在地球的地壳之中。因此,研究地壳的结构,无疑是研究地震予报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研究近震和地方震时,对区域的或者说“局部的”地壳结构的了解就更显得重要。 人工爆破,起爆时间能够精确地测定,爆破点的座标位置为已知的,这样利用人工爆破所激发的各类震相的弹性波走  相似文献   

17.
理论研究和在兰州台的实际观测都表明,当远震 S 波通过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界面——莫霍界面时,S 波的 Sv成份将产生折射转换波,称之为 Sp 波。Sp 波在台站附近的质点振动方式属于 P 波类型。在一定的距离段上,根据其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Sv 波震相可在基式地震仪的垂直分向上辩认出来,是 S 波震相的前驱震相。将 S波震相与 Sp 震相的到时差ΔT 代入公式:H=(ΔT)/K[1/(V_S(K~2-V_S~2δ_S~2)~(1/2))-1/(V_P(K~2-V_p~2δ_p~2)~(1/2))]~(-1)。可求出接收台站附近地壳厚度值 H。本文根据兰州台基式地震仪的21个地震记录,求出了以兰州台为圆心25—50公里环形区域内平均地壳厚度值约为53公里左右。并简要地讨论了 Sp 震相在兰州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 Sp 波震在兰州台可观测范围为18°—50°,S 波震相高效率地转换为 Sp 波震相的距离约在32°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尝试用垂直分量P波接收函数技术,分离莫霍面多次反射透射震相PpPmp,以此确定台阵下方的地壳厚度.利用兰州小孔径台阵记录的16次深远地震资料,分离了PpPmp震相,根据其到时计算台阵下方的地壳厚度约(51.6plusmn;1.8) km,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计算了滇西北地区的16个固定地震台和喜马拉雅台阵项目的103个流动台站(共11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38个5.8级以上的远震事件,从中挑选了5558个信噪比高、震相清晰的接收函数,采用人工读取震相到时的方法,获得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显示:滇西北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呈ES向舌状突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横向变...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第3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上东裂谷带以下存在地壳岩浆库的地震学证据"(Seismic evidence for a crustal magma reservoir beneath the upper east rift zone of Kilauea volcano,Hawaii)的论文,基拉韦厄火山位于美国夏威夷岛东部,一直处于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