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湖南省煤田地质特征,进一步研究普查找煤方向,我们依照毛主席“要认真总结经验”的伟大教导,对我省历年来的煤田地质资料进行了初步综合分析,拟成此文。参加这项工作的除我公司地质科全体同志外,还有我省煤田第六勘探队和煤田物测大队部分同志,成文后,蒙地质力学研究所,湖北地质学院有关同志审阅,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同志在谈到南方找煤问题时,曾强调指出要“根据构造的规律去寻找煤田和个别煤层分布的规律”;他认为:“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和构造体系有关系”。近年来,南方各地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在找煤勘探的实践中,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论断的份量和意义。一些煤田地质队运用以构造体系分类和构造型式鉴定为中心环节的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普查找煤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在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构造体系分类和构造型式鉴定的基础上,从改造和建造的结合来说明煤田地质规律,指导普查找煤工作。本文就几种构造型式与煤田分布的关系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煤田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学者对“含煤系统”的界定和划分标志,运用煤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思路和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含煤系统的主控因素,提出了中国含煤系统的研究思路、构成要素,建立了符合我国煤田地质特色的含煤系统模式,即提出了含煤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成格架.“含煤系统”6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为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国际能源机构《煤文摘》、“煤光盘”收录,是中科院信息所“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源刊之一,已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的《中文…  相似文献   

5.
《煤田地质与勘探》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期刊 ,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的新发现、学术论文、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成果。本刊是原煤炭部、陕西省和全国的优秀科技期刊 ,也是中文核心期刊 ,被美国 Ei Page One数据库和国际能源机构《煤文摘》、“煤光盘”收录 ,是中科院信息所“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所选1 2 86种统计源刊之一 ,已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和中科院信息所“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为全文上网…  相似文献   

6.
对于碳沥青成因的研究,在《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第5期,马钖昭、袁望成同志曾写过“湖北通山碳沥青性质及成因的初步研究”一文;朱建国同志写过“湖南碳沥青煤成因的探讨”一文。我们受安徽省科协的委托,作为一个咨询项目对黄山西山地区碳沥青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在此也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为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国际能源机构《煤文摘》、“煤光盘”收录,是中科院信息所“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源刊之一,已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的《中文科…  相似文献   

8.
《煤田地质与勘探》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期刊 ,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的新发现、学术论文、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成果。本刊是原煤炭部、陕西省和全国的优秀科技期刊 ,也是中文核心期刊 ,被美国EiPageOne数据库和国际能源机构《煤文摘》、“煤光盘”收录 ,是中科院信息所“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所选1 2 86种统计源刊之一 ,已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科院信息所“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煤田地质与勘探》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期刊 ,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的新发现、学术论文、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成果。本刊是原煤炭部、陕西省和全国的优秀科技期刊 ,也是中文核心期刊 ,被美国 Ei Page One数据库和国际能源机构《煤文摘》、“煤光盘”收录 ,是中科院信息所“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所选 12 86种统计源刊之一 ,已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和中科院信息所“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为全文上…  相似文献   

10.
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现探明储量18.87亿t。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枣庄的煤炭资源自元代末期就开始零星开采,清晚期洋务运动时进入规模开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境内共有各类矿井65对,目前陶枣煤田资源已近枯竭,滕南、滕北煤田已经进入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期。  相似文献   

11.
黄启声 《地质学刊》2004,28(3):192-192
苏南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奇缺,找煤是缓解办法之一。但是,第四系覆盖给找煤工作带来了困难,因而引发了利用区域重磁资料进行煤田预测的想法。经研究于1960年3月写出“江苏省部分地区的煤田物探工作”一文,提出新芳镇西块及红塔镇是煤田有望区的观点,后经电测和钻探查明都是工业煤田,并较快建井开采。煤田勘测中电法面积普查可以圈定煤系和断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地质局在三月下旬召开的队党委书记和队长会议上,根据全国地质会议确定的“大力加强南方缺煤省、区的煤田普查勘探工作”的精神,重点部署了煤田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华北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讨论会”于1984年9月16日至2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89个单位135人,包括煤炭部、地质矿产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山西省科协、山西省地质学会、山西省煤炭学会、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煤管局和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并讲了话,给会议以很大鼓舞和支持。中国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14.
广西境内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以海相成煤为主,早侏罗世、古近纪、新近纪为陆相成煤。煤多属高灰、中-高硫、低热值的“二高一低”煤,已查明的资源总量21.36亿t,保有量18.56亿t。以古近纪-新近纪的煤田最多.其次为晚二叠世煤田。煤类以褐煤、贫煤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百色-南丹以东、钦州-来宾-柳城-融水以西的区域内。在168个探(矿)区中,仅38%达到勘探程度。根据资源条件及勘查程度,指出在老矿区(井)的外围和深部(如红山矿区西南部、中北部深部、罗城煤田深部、宜山煤田中部、扶绥煤田中段北部、百色煤田中东部)、桂西地区(如凤山-大化、隆林-乐业相对隆起区域、大新古隆起周边)、桂东南和桂南地区(如大洲盆地、钦灵盆地、江平盆地、十万大山盆地)等处有找煤前景,并预测了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湖南省第一煤田地质勘探队的职工,多年来,一直在想着:作为一个战斗在祖国南方的煤田勘探队,如何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战略方针?如何能在找煤勘探方法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6.
龙永煤田暴露区找煤基本勘查完毕,隐伏区找煤成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根据区内地层及构造特征,结合找煤实例分析,认为:①区内地表出露翠屏山组中下部地层的区块以及三叠系下统溪口组与翠屏山组中下部直接接触的区块,由于层间滑脱断层缺失上部地层,使煤系地层埋藏变浅,是找煤的有利范围;②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东部,造成童子岩组的地层重复,由于上盘构造复杂,含煤性变差失去勘查价值,下盘煤系地层保存完整,煤炭资源量可观,其下盘可作为找煤的主要方向;③煤田东部红林坪-白沙-茶林盂一带出露白垩系沙县组(即红层).如“红层”与下伏地层为小角度不整合接触,则其“红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及翠屏山组接触地带为找煤的有利区块;④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因厚度大,煤系地层埋藏深,找煤难度较大;⑤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内发育规模较小.煤田内出露的“老地层”基本上为基底隆起.其下找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6,14(5):33-33
北票煤矿是辽宁省盛产优质炼焦煤的一个老矿区,现有储量已近尾声,工人队伍已开始向外转移。以往认定北票煤田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以断裂为主;并认为愈往矿区北部,煤系上覆盖层愈厚,有煤也勘探、开采不了。在这一认识下,北票煤田的找煤一直局限在矿区边缘、盆地边缘、断裂边缘所谓的“三边”线上,煤田的前途当然地认为是不大了。   相似文献   

18.
煤资源勘探区数据库系统简介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173队和中国地质大学矿产地质系共同完成的“煤资源勘探区数据库系统”科研课题具有以下特点:a.数据库立足于用户需求和煤田勘探现状,又考虑到勘探技术的发展,设计2础扎实。b.以建库为重点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重点科研项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煤质专业报告”的基础上补充、改写成的。本书以煤田地质为背景 ,以近半个世纪以来煤田地质勘探、煤矿生产所积累的煤质资料和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 ,采取综述与专论结合的形式 ,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各时代煤的煤质特征、煤层中微量元素、煤的变质特征、洁净煤技术与煤质要求、煤的综合利用和煤质评价等方面有较全面的论述。将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从宏观上较详细地评述了我国煤炭资源背景。内容广泛 ,资料翔实 ,既有一定理论又便于应用。可供煤炭工业持续发展规…  相似文献   

20.
淮南煤田的构造厘定及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淮南煤田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 主要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冲式断-褶构造带”。该带可分为 3个次级构造带: 南部“八公山-舜耕山构造带”, 为一由南向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北部“明龙山-上窑构造带”, 是位于淮南煤田北缘由北向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中间为“淮南扇形复向斜带”, 构成淮南煤田的主体。淮南对冲式断-褶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 是大别山北侧薄皮推覆构造前锋带和外缘带的主体, 主要沿结晶基底与盖层的接触界面滑动。淮南煤田发育在“淮南扇形复向斜带”中, 南北向的强烈挤压、对冲使得位于其中的含煤地层遭受错断、牵引而弯曲, 直至倒转, 严格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格架和几何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