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GPS公路网数据进行影像纠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中影像正射纠正的需要,充分利用GPS公路网数据作为控制源,结合控制点和控制线混合的广义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策略和算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避免或减少了外业控制点的采集.经过分析两个试验区的正射纠正检查精度,基本上可以满足1∶50 000比例尺正射影像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16景较大区域、多景高分二号全色卫星影像组成区域网。通过4种像控点获取方案下正射纠正实验和精度比较分析,确定较优的像控点获取方案。经分析,文章采用基于已有地理信息提取控制点的方案进行区域网正射纠正,该方案投入成本较低,可以满足1︰1万基本比例尺DOM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防治是我国当前防汛减灾的薄弱环节,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是防御山洪灾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应急制图可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突发性强、时空过程变化剧烈的山洪灾害,常规应急制图方法的时效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研究利用参数少、结构简单的SCS模型能快速分析计算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结合“模型计算-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框架,以提升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的时效性。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迫切需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研究,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改进SCS模型,对划分的每个子流域进行气象数据的山洪灾害风险计算,并且通过构建前期基础数据库、快速数据处理工具,设计标准制图模板,提高了模型计算及应急制图效率,保证了应急制图的规范性,单幅应急专题图制图时间提升至约50 min;(2)将实时模型计算与应急制图结合,并且通过采用每日24 h降雨预报数据,实现专题图动态持续更新;(3)研究有效应用于2020年汛期长江经济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累计制作150幅山洪灾害风险专题图支撑国家应急管理决策部署,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从社交媒体中挖掘灾害应急信息,能够有效帮助传统灾害管理获取实时、主题丰富的灾害信息,从而成为灾害应急管理的新手段。得益于深度学习在自动特征提取上的成就,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社交媒体中的灾害应急信息进行自动实时提取与分类的方法。首先,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和Word2vec模型,构建与灾害类事件相关的语料库并获得相应的词向量;其次,将词嵌入文本和相应的灾情类别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过多分类学习得到分类模型,用以提取近实时灾害信息。以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为案例,通过分类模型获得常见灾情类别的暴雨灾害社交媒体信息。该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精度达到了90%以上,并且将模型运用于新爬取的2016年暴雨数据集上也得到了较好的表现,说明该模型在近实时自动提取灾害信息方面具有可行性。在对2012年分类结果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的暴雨灾害主题信息符合灾害发展的规律,说明了利用深度学习提取社交媒体数据中的灾害应急信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为实时灾害应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数字正射像片(digitalorthophtos)以其迅速、快捷的生产方式和详实、可靠的信息数据特性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新的信息源。本文论述了数字正射像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首次在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混合数据结构的图形工作站上,对数字正射像片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方法和数据流程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托青海省藏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与更新项目,利用ADS80航摄仪完成了海西州4.3万平方公里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本文截取本项目中的一个架次进行试验。分别采用PPP精密星历、单基站、多基站三种数据处理方式。采用Inertial Explorer软件进行POS数据解算,比较了这三种方法处理后的POS数据的精度。通过最终分析得出,采用平均分布于测区的多基站差分处理方式能较为可靠的获取航摄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地面基站设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应用航空象片的几何信息,为求得震后地面形变提供一种新的观测手段。本文提出的方案是:同一地区震前的航空象片与震后的航空象片进行对比观测,利用两张象片之间的相对定向元素,将震后象片用航测解析法纠正到震前像片的位置上来。根据震前与震后两张航片组成立体象对的重叠观测,用电子计算机算出变形点的高程和平面形变量,绘出形变图,为研究地震提供定量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国务院于2020年启动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灾害普查)。灾害普查数据质量的检查和控制,是保证普查数据共享利用、灾害评估、应急救灾,甚至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根本。灾害普查任务内容广泛,由多个部门分工完成,其中我国应急管理系统承担着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3项调查任务。本文面向应急管理系统灾害普查数据质检的需要,深刻融入地理大数据的思想,探索自然灾害普查数据质检方法体系。具体包括:(1)设计了国家、省、市、县4个层级的应急管理体系质检业务流程框架;(2)建立了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四位一体的质检技术规则体系;(3)构建了由11位编码组成的新型质检规则编码体系,形成计算机软件系统可更新和调用的质检规则库;(4)提出了标准差、中位数等经典统计与空间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属性与空间组合质检方法;(5)探索了基于第三方大数据等异常值交叉检测的新模式;(6)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特殊普查数据处理机制和软件系统响应方式。结合国家试点县质检实践和江西省某县级普查应用实践,对上述方法的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实践共...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发生后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测绘应急会商服务系统解决救灾现场、后方指挥中心与各应急参与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便的问题。该文在对会商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省级测绘应急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思路。研究了音频、视频、标绘、文字等多种会商方式集成的模式,基于数据推送的协同标绘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灾害影响范围分析方法等。山东省测绘应急会商服务系统可为多级多方异地会商提供平台,适用于多种应用模式,可以服务于应急响应不同阶段。在应急响应抢险救灾阶段指挥调度、应急响应中综合评估以及应急现场综合服务等方面,为预案制定、规划设计、灾损评估及各种决策等提供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现场—指挥中心"一体化协同应急,提高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应对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因此,为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城市必须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管道分析是GIS技术在城市应急管理模型中的具体应用,利用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对地下网管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将管线信息有序的存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更新和资源共享.本文以广州大学城管道数据为数据研究基础,结合国内外管网数据模型,在先前开发完成的广州大学城可视化平台基础上加入横断面分析、垂距分析和爆管分析三个分析模块,对管网模型进行了算法改进并编程进行了技术实现,这三个功能模块可以直观地让管理员清晰地了解地下管线的走向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方便管理各种事务,防止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的影响范围.这三个功能可以应用于管道设计、铺设、维修等工作,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起着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