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质科技通报》2019,38(6):133
西湖凹陷λ于东海?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是中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凹陷之一.平湖组发育的多层薄ú层和 富含有机质的泥岩被认为是西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利用碎屑锆石 U-Pb定年分析技术和地震剖面精细刻画手 段,重建了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的源-汇系统,揭示了源区特征、运输通道、汇聚区展布,对平湖组岩心的 自然伽马数据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了该组的相对天文年代标尺,并分析了沉积速率的变化.研究表明, 平湖组沉积时期具有北部、西部和东部三大源区.平湖斜坡带靠近西部源区,东部物源供给影响明显减弱.砂体 从西部源区通过下切谷搬运至平湖斜坡带三大主要汇聚区.平湖组沉积持续时间约为4.64 Ma,整段平均沉积速 率约为15.4cm/ka,其垂向演化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存在多个大型地层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构造层序。二叠纪到三叠纪,玛湖地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大型坳陷斜坡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三大构造层序的叠置。下二叠统为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结构构造层序,北部地层厚、南部地层薄,在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背景下沉积,凹陷区为分布广泛的细粒混积岩,为优质烃源岩建造,朝向斜坡区岩性逐渐变为砂岩、砾岩;中二叠统为坳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中部厚、周缘薄的构造层序,发育盆地边缘扇三角洲,表现为盆大、水浅,盆地边缘扇体有限,盆内砂泥互层沉积;上二叠统—三叠系,玛湖地区处于准噶尔大型坳陷盆地的西北部斜坡区,在浅水、缓坡和湖侵背景下形成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呈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三大构造层序的纵向叠置,形成了该区多层分布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3.
X气田位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主要目的层H4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气田地震资料主频较低(25 Hz),而H4层埋深较大(3 300~3 400 m),储层低孔低渗,常规地震反演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较低。针对X气田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及钻井较少的特点,通过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正反演结合设置虚拟井来弥补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算法中样本点的不足,通过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表征砂体厚度的敏感属性,利用SVR算法进行多属性融合,完成了H4层砂体的定量预测。基于储层预测成果,提出H4层为浅水三角洲曲流型分流河道沉积,并进一步完成了砂体沉积模式解剖,成功指导了开发调整井部署,实钻砂体厚度与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高达84%以上。探索得到了海上少井条件下地质模式约束的SVR算法储层定量预测方案,对X气田中深层分流河道储层完成了精准预测,亦对同类型油气田的储层描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其中平湖组是该凹陷内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段。目前平湖组油气发现多集中于凹陷西部斜坡带,由于其他地区钻井资料较少,对于西湖凹陷平湖组砂体展布以及物源区一直存在争议,严重制约了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勘探。主要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同时结合重矿物组合特征、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和碎屑矿物成分成熟度特征,对平湖组沉积物源区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锆石年龄分布相对分散且跨度大,包括中生代、古生代和前寒武纪3个年龄段,且以前寒武纪为主。平湖组主要发育3个物源区,其中北部虎皮礁隆起为主要物源区,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为次要物源区。对平湖组物源体系的研究为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庙西南凸起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有良好油气发现,但储层厚度多小于5 m,难以被精确识别刻画。以薄层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古生物等基础资料,明确研究区馆陶组沉积时期受北东向物源供给沉积,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相。基于90°相位化处理确定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频解释处理判断相对等时地震同相轴,构建馆陶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三级层序SQ1-3),优选60Hz地震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划分;地层切片高精度沉积学解释揭示研究区馆陶组SQ1层序至SQ3层序依次发育河流-席状化浅水三角洲-朵叶状浅水三角洲-水下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其中SQ1层序中河道砂体以及SQ2-3层序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皆为有利储层。此次研究丰富发展了渤海海域河流-浅水三角洲相中地震沉积学在砂体预测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单井资料统计和沉积相研究,对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进行宏观评价,认为盖层岩性以浅海—半深海相泥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北部隆起带与中央坳陷带,侧向连续性好。其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以及含砂量等宏观参数显示,优质泥岩呈现沿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特征。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岩石样本排替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三亚组一段砂岩和梅山组泥岩的排替压力差,并进行微观评价,认为单井上排替压力差呈凸起高、凹陷低的特点。选取岩性、沉积环境、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含砂量以及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差作为参数,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和权重,对泥岩盖层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梅山组泥岩盖层综合品质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北部坳陷低、中部隆起和中央坳陷高的特点,对三亚组发育于北部隆起带周缘的滨海相砂体和发育于中央坳陷带附近的浊积砂体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平湖斜坡带八角亭组、宝石组火山岩层发育构造条件,探讨了火山活动与盆地裂陷演化关系。在梳理火山岩岩性、赋存层位和同位素年龄基础上,提出A油气田区八角亭组为西湖凹陷早始新世裂陷初始期火山岩层,宝石组为早始新世末向断陷期正常沉积过渡的含火山岩夹层,而B油气田区火山岩层形成时间明显早于西湖凹陷裂陷时代;通过对比分析认为,B油气田区与其西侧台北坳陷、海礁隆起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处于同一裂陷构造环境,形成相似的侵入-喷发岩浆活动序列。据此,建立了东海盆地两期裂陷演化模式,发育于晚白垩世-古新世的第一期裂陷范围包括现今的台北坳陷及海礁隆起,发育于始新世的第二期裂陷范围主要为西湖凹陷,2期裂陷在平北B油气田区存在叠合区域。在此基础上,从构造环境的角度,提出平湖斜坡带平北B区古隆起之上是有利的凝灰质砂岩层分布区,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萨尔图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合储层反演、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识别2个规模较大的断层一岩性圈闭;通过对频率切片的振幅平面变化分析及井震标定,发现频率为20 Hz的调谐振幅可揭示萨尔图油层顶部砂组砂岩厚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频谱分解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南缘英买力YM1 2地区舒善河组薄层砂岩勘探的难点与研究意义,提出了针对YM1 2地区舒善河组薄层砂岩预测的技术方法。平面上利用地震资料横向密集性采用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方法,通过薄层砂岩的属性优选与提取,计算钻井厚度与属性的相关关系,提取与薄层砂岩厚度相关度大的属性,多属性统计融合预测了薄层砂岩平面分布;垂向上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反演低频模型建立的基础下,对钻井进行岩性估算、概率密度函数和变差函数分析,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反演,预测了YM1 2地区舒善河组薄层砂岩2套砂体的有利圈闭发育区。研究发现,薄层砂岩主要分布于YM1~YM2鼻状构造带上,整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平面上呈现多个砂体由南东-北西向叠置前积。舒善河组薄层砂岩的预测厚度与钻遇厚度高度一致,符合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广泛发育含油气性活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储层。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分析、测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沉积微相、测井相、地震相特征;结合实测GR曲线,完成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曲线(Inpefa)转换,实现河道演化期次划分;利用Marr小波分频、RGB融合技术预测河道展布范围。结果表明:分流河道岩性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跳跃和悬浮两段式,发育斜层理、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河道测井相为低伽马、中—高幅、钟型—箱型、齿化—微齿化特征;地震相为中—低频、中—强振幅、透镜状反射,河道反射构造为孤立、侧积、叠置3种样式。研究区发育4期河道砂体,河道由北向南展布,流向由早期北北东向转成晚期近南北向,晚期南部区域河道砂体发育规模大,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震速度谱资料,结合实测钻井压力、测井数据分析结果,从单井-剖面-平面系统预测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储层呈现两套压力系统,分别为正常压力系统和超压系统,超压系统主要发育于花港组和平湖组内,层位上由西至东逐渐变新。泥岩亦表现为浅部常压、深部超压,不同的区带有所差异。西湖凹陷超压顶界面分布受深度控制不显著,主要受层位控制,超压顶界面通常位于花港组下段以及平湖组上段。西湖凹陷关键界面超压带覆盖范围、连续性总体较好,且具一定的区域展布方向,在规模较大断层具较明显的差异性。断层对压力的积累起着一定输导、分割和破坏作用。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西湖凹陷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但在不同的区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ZJ1-2L储层以滨海临滨环境的沿岸砂坝和下临滨席状砂沉积为主,该区钻井分布少、典型地震相标志少,储层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减薄至小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砂体边界的确定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实施。面对常规储层预测技术手段受限的问题,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思想,首先用分频解释技术确定了等时沉积参考面,并通过Wheeler变换,在研究区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地层切片,通过对地层切片的解释及域演观察识别出了砂体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频反演技术,精细刻画出了ZJ1-2L油组砂体平面分布范围。开发实施结果表明,该技术刻画的砂体范围与实钻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薄层碎屑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刁慧  邹玮  李宁  覃军 《地质科技通报》2020,39(3):110-119
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武云亭构造油气勘探获得了较好的商业发现,但已钻探的A井与B井流体性质差异较大,A井为气井、B井为油井。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碳同位素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对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充注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云亭构造油为正常成熟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宁波19洼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有两种,一种为高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东侧主洼宁波27洼平湖组烃源岩,另一种为正常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本地次洼宁波19洼烃源岩。包裹体荧光呈现为淡黄色油气包裹体和无色气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武云亭构造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时间为2 Ma和现今。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划分为"双源侧向晚期次生型"和"单源垂向晚期原生型"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型气田成藏因素及动态匹配关系至今不明。通过针对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及成藏期等成藏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源-储-圈-输"的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始新统宝石组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不仅生气强度大,而且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快速生、排气为中央反转带中北部的大中型天然气藏提供了充足油气源;花港组小于4 000 m地层的酸性地层水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中新世晚期发生的龙井运动强烈挤压作用使中央反转带发生了构造变形和断层开启活动,为圈闭和油气输导通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综合"源-储-圈-输"分析认为成藏主控因素在生烃期的有机耦合造就了始新统煤系烃源岩高效生气及天然气的有效运移聚集成藏的全过程。本次研究为研究区大气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有油气潜力、最有勘探难度的沉积盆地,储层类型多样且致密化严重是目前制约资源评价的重点难题之一。现有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多样性储层并存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依然依托的是常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系统开展过多类型储层的分类、分级评价。在充分讨论西湖凹陷储层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遴选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要素,建立了"微相-成岩-温度"三要素联控下的储层三元分级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目的段储层开展了分级评价,认为花港组储层以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占总储层的35%以上,是未来主要的勘探类型。平湖组以常规和低渗储层为主。研究成果为后期资源量分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同类型盆地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西湖凹陷西北缘断裂体系、构造格局、火成岩演变等构造条件综合分析,首次明确了区内中始新世存在构造变革。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变革在平湖组底界形成了显著的不整合,主要表现为削平、削超,愈向西邻近长江坳陷不整合愈发显著;构造变革前后西湖凹陷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杭州斜坡带主要表现为大断裂走向由早期差异到后期逐步趋同,最终导致早期分隔、多沉积中心在后期连片统一。认为中始新世这期构造变革作用的发生与周缘板块俯冲调整有关,构造变革期在时间上与西部印度板块俯冲引发高原隆升和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后撤作用相同步,是在西部挤压作用逐步增强背景下,盆地由整体拉张背景到西压、东张的差异化发育转变作用的主要响应。在西湖凹陷内这种构造变革作用具有广泛性,在平湖组与下伏宝石组地层的烃源岩特征上形成差异,对油气资源差异富集的贡献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煤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煤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煤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煤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