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沿海现代海平面变动和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光  丁丽青 《热带地理》1995,15(3):252-257
近30年验潮资料的年变速率的估算结果表明,华南沿海平均以1 ̄1.2mm/a速率抬升。新构造运动使各个不同岸段相对的海平面变动有如下差异:珠江三角洲和雷琼地区东海岸的海平面抬升速率明显超过1mm/a,闽东、粤东沿海则小于1mm/a,甚至呈下降趋势,局部岸段(如台湾海峡西岸)因海洋水文影响其上升速率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1986―2008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3-2008年TOPEX和Jason-1观测的南海海面高度资料和1986-2008年广东省沿海验潮站潮位资料,分析南海绝对海平面及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16年南海(绝对)海平面平均上升率为4.5 mm/a,近23年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率为2~3 mm/a,较南海绝对海平面上升率低1~2 mm/a:月平均海平面及年平均海平面变化均存在极强的同步性,在年平均海平面变化中,验潮站的最高值一致出现于2001年.预估未来30年南海海平面比常年升高9~17 cm.海平面上升将加剧珠江口感潮河段的咸潮灾害.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4):46-46
国家海洋局今天发布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粑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李就平  秦曾灏 《地理学报》1998,53(5):393-403
本文依据上海地区7个验潮站的实测潮位资料,揭示了过去近一个世纪来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历史演变规律,确认了近30年来海平面加速上升的势态,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由此对上海地区未来50多年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作了预测,对预测值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作了详尽的评估,结合上海地区未来地面沉降和地壳沉降的预测值,给出了上海地区未来50多年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与1990年相比,吴淞口于20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预估本世纪末广东海平面的可能上升量,从探讨近百年来广东海平面上升率的阶段性变化入手,通过对广东沿海验潮站潮位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广东沿海海平面近86年(1925-2010年)、近40年(1970-2010年)和近20年(1993-2010年)的上升率分别为2.1 mm/a、2.5 mm/a和3.2 mm/a,存在加速上升的趋势,并与全球大体呈准同步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沿海海平面上升和热带西太平洋的海平面出现突变上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波变换在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欧素英  陈子燊 《地理科学》2004,24(3):358-364
根据广东沿岸14个验潮站的月均序列,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将其进行时域-频域分解,分析了近40多年来月平均潮位序列的多层次尺度结构,进而研究相对海平面的周期变化和趋势变化。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研究相对海平面在时域-频域中的周期分布及变化时,能较好地揭示周期变化的局部特征;广东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包含着0.5年、1年、2~4年、10~11年及18~20年左右等周期变化,且周期变化在时间域中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据实测资料计算,周期变化对海平面的趋势变化影响明显,未消除周期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偏大,用小波变换有效地消除周期变化后得出粤西及珠江口地区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率,一般而言,广东沿岸海平面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36~1.2 mm/a。  相似文献   

7.
香港/澳门近72年海平面变化曲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取1959年为接口,将澳门的前段记录(1925 ̄1958年)与香港的后段记录(1959 ̄1996年)连接起来,统一按香港海图基准面起算,可以得到最近72年(1925 ̄1958年)均一的海平面月均序列。海平面曲线反映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存在异常高海平面和异常低海平面。按香港和澳门的验潮资料,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8±0.1mm/a。海滩岩的高程、地震活动、地形变化表明: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构造处于相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8000年来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9类古海面标志物的107个样品年代数据进行沉积深度棱正、构造升降幅度校正后,绘出珠江三角洲8000年来海平面变化曲线。珠江三角洲8000年来海平面变化可分为趾今6000年前海平面急剧上升、距今6000-5500年海平面波动下降、距今5500-2800年海平面波动上升、距今2800-2200年海平面波动下降、距今2200-900年海平面波动上升和距今900-600年海平面轻徽下降6个阶段。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化石硅藻垂向变化、孢粉反映的气候变化、滨岸沙堤形成期和古文化遗址堆积的变化等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1,(14):39-39
在今年11月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报告指出,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综合国内外各方专家预测,到2030年,上海相对海平面将比2010年上升12厘米,到2050年上升25厘米。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华林博士认为这绝非是危言耸听,“从理论上说,如果不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到2050年,上海存在被海水侵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任美锷 《地理学报》1993,48(5):385-39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由于地面沉降等原因,过去30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率远大于全球或全国海平面上升率(约1.5mm/a)。下一世纪,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至203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cm。我国三大三角洲,根据目前地面沉降情况、发展趋势及政府的控制措施,估计203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老黄河三角洲(天津地区)为60cm,现代黄河三角洲(山东省东营市地区)为30—35cm,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为30—40cm,珠江三角洲20—25cm,以上估计数可供沿海有关决策部门制订今后长远发展规划及拟订政策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59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蕾  李国胜  李阔  崔林林  任惠茹 《地理研究》2014,33(5):988-1000
验潮站资料的低空间分辨率与卫星数据的短时序是区域海平面变化研究存在的关键难题。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及验潮站数据,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重建过去53 年(1959-2011 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变化时空序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区域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的海平面高度场重建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高度计资料时间序列不长和验潮站分布稀缺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对于海平面变化研究,尤其是关于过去长期的变化过程及特征研究适用性良好。对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线性拟合显示,近53 年珠江三角洲区域海平面平均变化速率为4.08 mm/yr,且存在近期加速上升趋势。与单站研究相比,该方法较好地表达了区域海平面主要变化特征并剔除可能存在的噪音。径流及厄尔尼诺现象也对珠江三角洲海平面空间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重要工程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桂山  施雅风 《地理学报》1995,50(4):302-309
由于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21世纪前半期中国沿海平原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全球平均值的2-3倍,由此将给沿海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未来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对中国沿海重要的海岸防护、水利与港口码头工程以及城市供水、防洪与滨海旅游业的可能影响方式与程度。  相似文献   

13.
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建设的可能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李平日  方国祥 《地理学报》1993,48(6):527-534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预测50年后本区海平面将至少上升0.5-0.6m。本文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本区经济建设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提出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辽宁海岸沙砾堤—潟湖体系沉积特征与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海岸带,沙砾堤-潟湖体系沉积环境演化表明,冰后期由于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在9000aBP.左右海水开始侵入本区,8000—7000aBP.前的海平面约高于现海面1.5—2.5m。近5000年来,海面趋于下降过程中,并有波动和相对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15.
海平面上升对广东沿海工程设计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参照广东沿海6个岸段203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建议提高沿海工程的设计基准面。根据高潮位升幅的数值模拟,建议提高工程的设计高潮位。在计算不同频率风暴潮潮位重现期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各岸段重现期的设防标准。在计算波高增幅的基础上,提出各岸段设计波高的增大值。  相似文献   

16.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研究区,预测研究区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评估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土地淹没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风暴潮加剧。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1m,100年一遇最高潮位重现期减为小于1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最高潮位分别为3m和3.3m,威胁沿岸工程设施安全;(2)淹没沿岸土地。研究区内4816.2ha土地受到淹没威胁,占研究区面积的16.6%,其中以建设用地和养殖水域为主,分别占淹没区面积的近60%和30%,面临巨额经济损失;(3)生态价值损失在不同重现期潮位下分别达到1966.55万元/a、4472.92万元/a和5052.83万元/a,地均价值损失分别占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的0.8%,1.1%和1.2%,使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存在约一个百分点的潜在损失。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西岸福建东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阐述台湾西北部4个海岸区域阶地的特性(阶序、分布、高度、崖差、构成等)及其变动情况(阶地抬升、变窄、延伸等);通过推断形成年代、测算隆升速率等,探讨研究区域的海岸线变化与构造升降运动,结果发现: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福建沿海地区受蓬莱造山运动的影响极小,海岸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数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福建沿海的隆升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于海峡东岸台湾岛的隆升率(平均2mm/a).该研究印证了:相对于台湾岛地区,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其海阶发育可能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西岸福建东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阐述台湾西北部4个海岸区域阶地的特性(阶序、分布、高度、崖差、构成等)及其变动情况(阶地抬升、变窄、延伸等);通过推断形成年代、测算隆升速率等,探讨研究区域的海岸线变化与构造升降运动,结果发现: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福建沿海地区受蓬莱造山运动的影响极小,海岸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数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福建沿海的隆升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于海峡东岸台湾岛的隆升率(平均2 mm/a).该研究印证了:相对于台湾岛地区,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其海阶发育可能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西岸福建东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阐述台湾西北部4个海岸区域阶地的特性(阶序、分布、高度、崖差、构成等)及其变动情况(阶地抬升、变窄、延伸等);通过推断形成年代、测算隆升速率等,探讨研究区域的海岸线变化与构造升降运动,结果发现: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福建沿海地区受蓬莱造山运动的影响极小,海岸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数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福建沿海的隆升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于海峡东岸台湾岛的隆升率(平均2 mm/a).该研究印证了:相对于台湾岛地区,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其海阶发育可能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70―2009年粤东(汕尾)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汕尾站、遮浪站潮位距平资料(SLA)与卫星观测的附近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SHA)以及全南海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SSHA)的比对,探讨资料的代表性和长期变化。结果表明,绝对海平面与相对海平面的多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随机动态法和二次项拟合方法分析得出,汕尾多年海平面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显著的1年、半年、4个月和19年周期,其中年振幅为10.6 cm,且海平面高低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明显。海平面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季风呈现显著相关性,认为季风导致的海面增减水对海平面的高低存在一定的作用,预估2050年海平面较常年平均高31±3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