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云南天文台1米反光望远镜及其附设CCD装置在1988年1月23日及24日对3C120进行了I和R波段观测。采用Starlink系统中的ASPIC软件系统作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我们观测到了一次3C120核心区域中的快速增亮现象。平均增亮速度快于约-0.7~m/日。在这一快速增亮的早期,围绕3C120的核心区域有短的亮射线出现。从1988年1月24日的3C120Ⅰ波段像上发现,可能有一个从核心区域向南的新的突出物。  相似文献   

2.
收集了PKS 1510-089从1990年到2005年射电37 GHz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获得其长期光变曲线.从光变曲线可以看出PKS 1510-089的活动非常剧烈.首次运用Period04方法较好地分析类星体PKS 1510-089的光变周期.结果表明:PKS 1510-089在射电37 GHz有(1.87±0.13)yr和(0.87±0.07)yr的周期.这个结果与Xie等在2004、2005、2008年以及Wu等在2005年采取其他数据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从1981年开始,北京天文台开展了发射线星系的物端稜镜巡天。用60/90cm Schmidt望远镜加5.°3的物端稜镜在敏化的ⅢaJ底片上可以得到亮于16~m的星系光谱像。本文公布了第一批巡天结果:在覆盖天区约220平方度的12张底片上证认出50个发射线天体,47个河外星系(其中3个可能是新的Seyfert星系),3个行星状星云(其中一个N2242以前被当作河外星系)。文中给出了这些天体的名称、坐标、星等及光谱结构分类等资料,并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发射线星系的证认及光谱结构分类。我们还将本巡天的结果与其他天文台的结果作了比较。这些天体的证认图见图版Ⅰ—Ⅱ。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类星体3C147在1.67GHz的MERLIN图像,MERLIN在频率1.67GHz的分辨率为0″.25。该源在亚角秒尺度上呈双子源结构:中央子源C在东南和西北方向上略有延伸;北部子源B的延伸为南北方向。在成图过程中,我们没有搜索到Akujor et al.所发表的MERLIN图像上子源B向东延伸的Be部分,所得到的3C147的结构形态与329.1MHz的VLBI图像和1.67GHz的EVN-MERLIN联合阵的图像相一致。对引起子源有延伸结构的原因也作了简单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利用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2000-2001年对3个GeV和/或TeVγ噪Blazar天体的观测,发现γ噪类星体PKS 1510-089在R波段有一个光变时标为41min的星等变化为2.0mag的剧烈光变,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变幅最大的一个γ噪Blazar天体短时标光变。对此光变,可估计限制光变辐射模型的一些参数,如辐射区半径R、多普勒因子δ以及吸积转化效率η等。η=59.6的值强烈预示着相对论聚束效应可较好解释γ噪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我们仔细考察了大气视宁度对光变的影响。发现对1ES 2344+514,观测到的光变与当地大气视宁度有一个弱相关,结果表明,对光变参数较小(C<5)的光变,大气视宁度引起的假光变的贡献较大,需要选择较严格的光变判据。  相似文献   

6.
向飞  陈勇 《天文学报》2006,47(1):19-30
利用星系团PKS 0745—191中心区域的Chandra数据,研究了在中心星系的西边且沿着射电结构而分布的一团明亮X射线气体的性质,发现这团气体是低温而高密的;另由射电观测计算发现射电气体在中心星系的西边压强梯度要大于东边,这说明那团 X射线冷气体与射电气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冷气体可能是由射电浮力泡从中心星系带出;或者是外围冷气体受到了射电气体的支撑及扰动而形成.进一步,假设气体处在压强重力平衡状态,计算了中心区域的X射线气体的体积占有率为b=0.69±0.28,并且讨论了射电气体所包含的相对论性粒子的性质以及射电气体膨胀对冷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河外OH megamaser 星系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1991,9(4):289-297
本文主要评述对河外OH megamaser星系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31个OH megamaser星系。其中OH megamaser星系IC4553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也是唯一进行了VLA-A、MERLIN和VLBI观测的OH megamaser星系。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认为。红外辐射抽运引起OH脉泽分子的反转,放大来自核区的射电连续辐射的机制即是生成OH megamaser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仙女星系(M31)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大型旋涡星系,与银河系结构相似且质量相当,对M31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研究有助于理解银河系以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整理了自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对M31中天体的相关光谱观测与研究成果,共涉及了M31中5 000余个发射线天体、2 000余个星团、6 000余颗恒星、1 000余颗新星以及核球和盘上的星族的光谱。恒星光谱观测由早期的以超巨星为主发展到近20年更大样本以及更多类型,其中红巨星被用于研究M31星系盘和晕的性质及子结构。发射线天体通常被应用于M31质量测定、运动学分析和恒星演化的研究。M31星团的研究集中于金属丰度和运动学性质,以及利用视向速度测定M31位力质量。对M31中心星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区的星族组成和运动学分析,其中运动学研究结果更支持核区的偏心盘模型。最后,介绍了郭守敬望远镜对M31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相关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外射电源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评述河外射电源变化的观测进展。首先对几个射电变源的一些专门术语和定义作介绍。然后叙述在整个频谱上各种变化测量的结果,包括流量、频谱和偏振的变化。讨论了VLBI对变化研究的重要影响。简要地触及短时标变化引发的逆康普顿灾变的理论问题,最后,强调指出了多波段同时观测河外射电源在深入了解活动星系核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处的宇宙非常巨大,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能力。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是星系,星系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亮暗不一,颜色迥然。它们共同组成这个多姿多彩的宇宙。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和归纳,按形状将星系分为以下几类。其中一类星系看起来是一个椭圆形的弥漫天体,被称为椭圆星系(图1左上);而有些星系是盘状结构,它们有一个明亮的核心,并从核心向外伸展出两条或多条弯曲的旋臂,看起来象一个旋涡一样,所以叫旋涡星系(图1右上);有些旋涡星系的中心是一个明亮的棒状物,旋臂从棒的两端向外弯曲伸展出动,这类星系中棒旋星系(图1左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2000~2001年对3个GeV和/或TeV γ噪Blazar天体的观测,发现γ噪类星体PKS 1510-089在R波段有一个光变时标为41min的星等变化为2.0mag的剧烈光变,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变幅最大的一个γ噪Blazar天体短时标光变.对此光变,可估计限制光变辐射模型的一些参数,如辐射区半径R、多普勒因子δ以及吸积转化效率η等.η=59.6的值强烈预示着相对论聚束效应可较好解释γ噪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我们仔细考察了大气视宁度对光变的影响.发现对1ES 2344+514,观测到的光变与当地大气视宁度有一个弱相关,结果表明,对光变参数较小(C<5)的光变,大气视宁度引起的假光变的贡献较大,需要选择较严格的光变判据.  相似文献   

12.
在非均匀锥形喷流模型中,电子数密度、磁场强度随着到喷流顶点的距离呈幂律分布.该模型能成功解释活动星系核喷流核心区域的平谱射电辐射,但已有的模型计算只适用于喷流运动方向与视线夹角很大的情况,所以需要建立适用于任何视角情况的非均匀锥形喷流辐射计算公式.普遍认为BL Lac天体中喷流的运动方向与视线夹角很小,推广后的非均匀喷流模型拟合了3个BL Lac天体的射电观测谱,确定了它们喷流中电子数密度、磁场强度等物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观测辐射谱拐折频率确定出锥形喷流离黑洞最近距离,对于这3个BL Lac天体,它们的锥形喷流离黑洞最近距离约为Schwarzschild半径.  相似文献   

13.
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Fleurs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1415MHz上对两个南天射电星系PKS1331-09和PKS1417-20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分辨率约为40弧秒的射电亮度分布图,并求得了它们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前者是一个延伸达1.9 Mpc的巨射电星系,具有与CygA十分相似的双源结构.我们猜测用更高分辨率观测该源时,可期望在它的子源外边沿发现热斑结构;后者是一通常的晕核结构源.  相似文献   

14.
极红天体(EROs)是指利用光学和近红外两个波段的色指数(如I-K4 mag)挑选出来的一类星系。研究表明极红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大量尘埃红化的高红移恒星形成星系,主要是较年轻的旋涡或不规则星系,有恒星正在形成,称为DGs;另一类是由年老星族(≥1 Ga)主导的高红移椭圆星系,基本上没有或仅有弱的恒星形成,简称为OGs。极红天体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星系,很可能是近邻大质量星系的前身星系,只是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形成历史。介绍了不同类型极红天体的各种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如形态和结构、光谱特征、成团性、红移分布和星系计数等,以及阐述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射电进BLLac天体的完备样品及它们的观测数据并讨论了它们的各种性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河外水脉泽的观测与研究已经30年了。目前已经在约70个河外星系中检测到水脉泽辐射(已公开发表64个)。近年来,河外水脉泽的观测及理论研究十分活跃。重点介绍了目前河外水脉泽的检测及研究进展,包括水脉泽源的分类、水脉泽对研究活动星系核的重要科学价值、水脉泽源的X射线观测研究及其各物理量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等。  相似文献   

17.
Apophis是一颗对地球具有高潜在威胁的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PHA).对其开展高精度定位观测可为精确计算其轨道提供基本数据。2013年2月4~7日,使用云南天文台2.4m望远镜云南暗弱天体光谱及成像仪(YunnanFaint-Obiect Spectrograph and Cainera.YFOSC)对Apophis进行观测,采用天体测量软件Astrometrica处理原始CCD图像,获得了一批定位结果,并与JPL历表和IMCCE历表进行了外部比较,结果表明,当与JPL历表比较时,赤经、赤纬两个方向的观测位置减去计算位置(0一C)不大于O.1arcsec,每个方向单次测量精度约为0.1arcsec。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对M87的宽波束的射电观测结果。结合Ceccareli等人对室女座的红外观测资料(1982),我们论证了,为了便于统一解释射电及红外的观测资料,在M87的周围除了一个高温的晕(~10~8K)外,还可能存在一个微温的延伸晕(~10~5K)。这个微温的晕将会造成M87和高温晕的引力封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际8~10 m口径望远镜数目的不断增加,4 m及以下口径望远镜已成为中小型望远镜.如何利用中、小口径望远镜做出有影响的科学成果,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自2013年开始针对国家天文台2.16 m望远镜推出了重点课题支持计划.介绍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为2.16 m望远镜支持的3个重点课题之一.它将利用2.16 m望远镜3 yr、每年30个暗夜或灰夜的观测时间,开展20个近邻、大星系中多个恒星形成区、平行星系主轴方向和垂直主轴方向的光谱观测,获得一个有显示度的、科学意义重要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和径向分布的光谱样本.同时该课题还利用6.5 m多镜面望远镜(MMT)的观测时间,开展近邻、特大星系的恒星形成区的光谱观测.利用2.16 m望远镜和MMT望远镜观测得到的星系不同区域的光谱数据,结合已有的紫外、光学、红外波段宽带滤光片数据和BATC(Beijing-Arizona-Taiwan-Connecticut)15个中带滤光片数据,可开展星系尘埃消光、恒星形成率、金属丰度和星族特性二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星系二维特性和星系形态、星系环境关系的研究.将介绍这个重点课题的科学意义、星系样本的选取、光谱观测策略和星系NGC 2403的光谱观测和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甚长基线阵对3个致密陡谱源3C43、3C48和3C454进行中心频率1.6GHz的观测,获得总流量图和各个子源的结构等信息.对比已有的数据,分析源3C43和3C454的流量变化和各个子源的位置移动,发现3C43的总流量、各子源流量、各子源的相对位置在14年内比较稳定;3C454的总流量和各子源流量也比较稳定,但两个子源相对核心的偏离速度分别是光速的21.6和17.7倍,存在明显的视超光速现象.同时通过对L波段4个频率的总流量结果进行谱指数拟合,获得源3C43和3C454的谱指数分别是0.63和0.86,符合致密陡谱源谱指数α≥0.5的定义,也与已有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