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兴劳 《气象》1989,15(6):20-20
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汛期降水预报会商会和长期天气预报学术研讨会。 参加会商会的有中央气象台和省(市、自治区)的长期预报员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业务人员。会议分析了前期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省气象台主持召开的1984年春播天气预报会商会于二月二十三日在杭结束。省局、台及各地区气象台和部分县气象站的近二十名代表参加会商讨论。会上,各地代表回顾了去年春播的天气及预报服务情况,总结交流了服务效果及预报方法。局总工程师祝启桓同志参加了会商讨论,介绍了目前所处的长期气候背景。他要求预报业务人员尽快掌握计算机技术,同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5,(7):44-50
1975年华东地区汛期降水预报讨论和技术经验交流会于4月4—11日在浙江义乌县召开。会议在总结、检查了1974年汛期降水预报的基础上,讨论了1975年汛期降水趋势,交流了汛期长期天气预报经验。这次会议交流的技术材料共91份,比去年(39份)显著增加,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有群众经验的验证;海一气交换的研究;环流特征的分析;副高活动的统计;时—空问题的讨论;资料处理的介绍等,这充分说明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包括长期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通过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广大气象人员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明确了气象工作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激发了为革命钻研业务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背景在1982年以前,在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内,所有有关天气预报的工作,是由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负责的。在1982年2月,在墨尔本召开的第8次大气科学委员会上,考虑到人类活动和生产对长期天气预报的日益需要,和近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为了在最近10年内建立起1个月以上的数值预报业务,决定单独成立长期预报研究工作组。紧接着,在当年12月份,由大气科学委员会和联合科学委员会(JSC)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召开了“长期预报专家会议”;回顾了长期预报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报告了有关方面的论文,并讨论了从物理基础、预报模式到观测资料等问题。会后,还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5,(3):28-28
在1974年昆明召开的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第3届例会上,关于青藏高原热状况对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早涝影响的问题受到与会者的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处预报科在会上提出一篇报告“青藏高原热状况与长江流域汛期降雨关系的初步分析”,初步总结了他们近年来应用高原地区大气热状况变化制作长江流域汛期中、长期预报的经验,并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委员会长期预报组与“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于1993年4月23—28日在南京气象学院联合召开了“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总结了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长期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WMO长期预报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期预报研究计划世界气象组织(WMO)第9次大会(1983年)通过决议建立长期预报研究计划(PLRF),並于1984年4月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1988年5月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本文根据工作组会议报告、PLRF长期计划及有关会议文集写成.  相似文献   

9.
简讯三则     
我省灾害性天气预报经验交流会将于五月二十四日在宁波市鄞县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落实我省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交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方法及传真图的使用经验,同时研究部署今年国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5,(8):8-11
1975年长江流域长期水文气象预报讨论会于4月17日至26日在武汉召开,会议收到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方法、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等交流材料共59篇,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反映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国长期水文气象预报工作进展迅速,学术水平也有提高。通过大会介绍、讨论,开阔了思路,交流了经验,对今后长期水文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将会上交流讨论的主要技术内容综述如下: 一、数理统计预报方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并有改进,更多地注意寻找有物理意义的因子 1.近年来长期预报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在广大水文气象台站已广泛使用。此次会议收到的这方面材料基  相似文献   

11.
4月 8~ 11日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交流会。这是自 1997年以来每年召开一次的例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局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预报和管理人员共 10 3人。会议的主题是 :全面总结交流 1999年汛期出现的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天气预报经验和预报技术方法。会议作了 4个专题报告 ,有 8篇文章进行了大会交流 ,5 0篇文章进行了分会交流。各地代表对当地出现的重大天气过程从天气动力学、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 ,统计模式、卫星云图应用、雷达回波分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达到了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院的业务预报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汛期预报、农气情报预报、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与短时预报及城市环境评价与污染预报等。汛期预报多年来气科院特别重视将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汛期预报,每年制作全国汛期旱涝趋势预测和各种长中短期预报,参加全国汛期会商会、补充预报会商会和中国气象局重大天气联合服务组组织的专家会商。为了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使用了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法、带有周期分量的逐步回归方法、客观预报方法、均生函数场模型法‘天文因子法、综合物理因子预报法及数值预报方法等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19…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5,(3):32-32
广东省气象局于1974年12月27日至1975年1月5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全省天气预报技术改革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区气象局负责同志、预报业务人员、部分县站的负责人和气象员代表近百人。中央气象局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天气预报以时效长而受到领导决策部门和广大用户的欢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增强了科学管理意识,为了有效安排工作计划及工程建设,对长期天气预报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都希望进一步提高时间空间的精度、增加预报项目、加强服务的针对性.特别是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按中国气象局规定,长期天气预报由省地二级发布.省台制作全省范围的长期天气预报,地(市)气象台以省台预报为指导,对本地负责的天气区作解释预报,并结合地方经验和技术方法,对省台预报作出补充、订正.目前,我省长期天气预报一般分赣北、赣中、  相似文献   

15.
南疆四地州(喀什、阿克苏、和田、克州)预报经验交流会于1993年8月28-31日在阿克苏召开.大会上交流论文27篇,内容涉及长、中、短期地县天气预报技术方法;冰雹、大风、大降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的个例分析、天气气候分析及预报;服务与效益的探讨等方面. 论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与预报业务结合的很紧密,实用性强.在统计分析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由湖北省气象学会、武汉中心气象台联合组织召开的1992年华中区域汛期旱、涝预报研讨会暨湖北省长期天气预报经验交流会于5月28日至30日在湖北省气象局举行.来自兄弟省及湖北省地市县及长委会水文局、中科院武汉物理所、水利部丹江口管理局、市水利局的部分专家学者针对1992年冬暖、春寒、阴雨时间长、气温变化剧烈等天气气候特点,并结合近期水情、雨情、大气环流、海  相似文献   

17.
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气象》1987,13(5):3-8
本文讨论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以及在未来十几年内气象卫星可能提供遥感信息的前景。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遥感信息将会对于气象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推动,本文预期了它对于天气预报、气候与长期预报、大气探测(包括云雨)、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及陆地冰雪研究的促进效果。气象卫星遥感提供了地球环境综合性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也讨论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最后,概述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5,(3):31-31
安徽省气象局子1974年12月15—23日在蒙城县召开了全省县站预报服务和人工降雨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地区局(台)的负责同志和各站、哨的代表共126名。会议座谈交流了近两年来天气预报如何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作好“两个服务”,特别是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的服务经验,同时又介绍了人工降雨试验的情况,并提出了1975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范远荣 《气象》1979,5(9):17-20
10—15天以上的天气预报,通常称为长期天气预报。国内外发布长期天气预报已有很长的时间了,但到目前为止,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些预报经验和统计方法,预报准确率很低。为什么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至今仍然很低呢?问题的关键是对长期天气过程的规律认识不够。短期预报自1950年以来由经验方  相似文献   

20.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9,30(3):237-242
(一)天气数值预报是天气预报精确化、客观化道路上的必然产物,是气象理论特別是动力气象理论与天气预报密切结合的产物。它是天气预报方法两条腿中的一条腿。对天气预报的要求是在不断发展的,预报的对象,要求也在发展,因此总会不断提出新的预报问题要经过我们预报员来摸经验、找规律,并由预报员来制作预报。但天气预报比较成熟的一些技术会一步步地“工程化”,一批批的专用数值预报方法来作。在将来,数值预报与现在日常预报所用方法渐渐要象机器工业与手工业(象有高度技巧的特种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