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资源》2013,(3):72-72
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进入机体后对机体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铅毒性持久,半衰期长达10年,并且不易被人体排出,因此人体内铅的含量为环境中的5倍,而且铅污染不存在下限,任何程度的铅污染都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铅的吸收方式有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铅经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上半年,我国74个重点城市中重污染天气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污染强度均有所减轻。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力争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发布实时信息。吴晓青日前在由环保部直属机构中华环保联合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办的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做主旨演讲。他说,过去3年,环保部对不符合要求的103个项目  相似文献   

3.
李萌  王传胜  张雪飞 《地理研究》2019,38(10):2447-2457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以往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区划分的指标及其区域导向的系统梳理,在进一步明晰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指向的基础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关于“三区三线”自下而上试划的要求,探讨了水源涵养重要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及其评价的改进方法。选取中国典型喀斯特区域六盘水市作为研究案例区,分别用环保部2015版与2017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的模型法、NPP法以及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方法,对六盘水市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试划。对比三种方法的划定结果可以看出,改进方法因评价数据精度的提高减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方法的区域损失,提高了区域判别的精准性,可望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京津市区大气四乙基铅污染状况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颜料、农药等工业部门,易造成局部污染。因汽车尾气而产生的全球性铅污染,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即美国人 T·Midgley 和 A·Boyd 成功地将四乙基铅用作汽油抗爆剂以后。半个世纪以来,经汽油燃烧排入大气的铅已有数百万吨,成为当今世界令人注目的主要公害之一。大气铅污染,系指汽油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无机铅化物以及由于汽油挥发、泄漏和不完全燃烧,而使四乙基铅直接进入大气造成的。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烷基化合物,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有剧毒,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对中枢神经有严重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公园土壤铅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通过对北京市市区 30个典型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 ,测定了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 ,并以欧盟“土壤环境质量建议标准”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北京市区已有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 ,其表土的铅含量平均值为 66 2mg/kg ,变幅为 2 5~ 2 0 7mg/kg,污染指数为0 5~4 1。用增长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 ,土壤铅含量随着公园建园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较快。历史悠久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园土壤铅含量明显偏高 ;对于大多数开放历史较短且相对偏僻的公园而言 ,表土一般都未见明显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4,(11):63-64
正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昨天联合发布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  相似文献   

7.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艳  陈雯  孙阳 《地理研究》2019,38(7):1694-1704
区域韧性是一个区域应对发展进程中短期冲击与长期变化、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与转型的能力,表征了区域的适应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新兴理念反映了地理学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研究的新需求。本研究综述了区域韧性研究进展,基于关联演化视角,探索构建区域韧性认知框架,将情境分析与过程分析并重,思考并总结区域韧性分析的方法论,尝试建立区域韧性评估方程,从经济、社会、环境及制度四个维度进行区域韧性评估,将区域韧性应用于中国地理学研究,分析中国区域韧性研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将区域韧性研究对接中国实际问题,以期对区域韧性研究做出理论贡献,助推地理学区域发展研究及相关认知领域的跨学科讨论、知识集成与学术交流,为国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提供参考,并为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迁移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及其区域效应是当今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及区域效应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演化态势,并对中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了劳动力高强度集聚、长三角内迁移流动活跃、劳动力迁移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等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与此同时,长三角劳动力迁移流动对长三角各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人才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将造成影响。在未来,经济社会演变对长三角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将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的基于交通线路影响的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模型证明,交通线路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分析表明,2020年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受其影响,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将向非均衡状态发展;大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将增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国家可考虑对高速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小其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增强其对东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考虑规划建设以高速铁路为空间组织架构的经济区,在目前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和环境对新兴城市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山  管卫华 《地理学报》2004,59(6):1076-1081
在参考现代经济增长模型、Logistic模式基础上,建立了资源和投资环境约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模式,有关模拟研究表明:(1) 影响新兴城市 (区域) 劳动力规模的主要因子是区域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劳动力的实际增长率,前者决定了区域 (城市) 劳动力的规模,后者则决定了城市 (区域) 增长的速度。而且承载力对平衡态区域劳动力规模的影响以及实际劳动力增长率对区域增长速度的影响都是线性的;(2) 改善新兴城市的投资环境,使其比临近区域 (城市) 的投资环境更优越,该新兴城市 (区域) 的经济规模就将迅速发展。反之,如果该新兴城市 (区域) 的投资环境比临近区域 (城市) 的投资环境差,则该城市的经济规模将受极大的限制而无法做大。  相似文献   

11.
提升区域可达性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可达性分析成为评估交通网络建设效益及制定决策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模拟精度更高的矢量—栅格集成法,以厦深高铁为例,分析高铁开通前后广东省东部区域可达性变化程度和空间分布,探讨高铁对研究区域不同尺度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厦深高铁显著提升区域交通可达性,但不同站点间提升程度有所差异;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影响具有显著的隧道效应,可达性变化较高的空间分布方向与厦深高铁一致;厦深高铁对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公平性和区域产业发展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高铁对中小站点地区发展的刺激作用将是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5,(2):56
<正>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浩在参加甘肃省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启动了前期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法在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后,全国人大环资委已着手法律起草工作。去年,环资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已经制定了立法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按立法规划要求,在本届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环保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经济角度,提出了黄骅港是河北省最理想的出海口和外向型经济基地,黄骅港与朔黄铁路的建设将形成“神黄经济带”,将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将对河北省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多种类型。基于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公布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相关数据,对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方法,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综合评判模型.首先,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最后,以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主成分因子为分类对象,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各地的旅游竞争优势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研究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是可行的,两维图论聚类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旅游竞争优势和空间相关性,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区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来的。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还可以依据区域的内部差异,将其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次一级区域。"栅格法"就是将一个大区域划分成若干个次一级区域(即一个个栅格),以便对相关地理问题做定量的分析与处理,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渗透着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和思想。用“栅格法”呈现有关信息的试题在最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它能有效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将其类型概括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8.
汪行表 《地理教学》2011,(23):20-21
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学生在高考中有关区域地理知识考查方面失分比较严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落实到位,又有效地将初、高中的知识整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是在地理教学中把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有效的结合起来,重新进行知识结构处理。处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在高二阶段,主要学习区域地理,但对高二学生来讲,只学习区域地理的话知识比较肤浅,不能满足高考能力要求,因此在这阶段要结合对应的系统地理知识对区域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探究;第二种是在高三阶段,主要复习系统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2,(6):26
近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在京正式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根据规划,未来我国将安排六类项目、总投资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增幅回落,库存上升,价格下降,市场由年初的基本平衡转向总体宽松。据有关方面数据,1~9月,煤炭生产平稳增长,铁路煤炭发运16.8亿吨,同比下降0.1%;主要港口  相似文献   

20.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