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来有不少同志发表了一些小型构造的文章,还提出了小型构造对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较小构造单位的分析,正确地推断区域地质构造和对矿层的了解方面帮助更大。为了要正确地去分析、认识和解释某些地区的地质构造问题,地质力学里面的一些理论对我们来说,尤其是对研究构造地质及参加勘探工作的地质工作同  相似文献   

2.
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化学;(六)构造应力场控矿规律及模拟实验;(七)控矿构造模式;(八)成矿预测。实践证明,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矿田构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格顶井田的实际地质资料为基础,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井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以及各种构造之间的复合关系,讨论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在井田地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了地质力学从构造形迹入手,通过构造体系的划分与研究来探讨地壳运动及动力来源的学术思想;评述了地质力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地质力学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图能达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活跃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步骤是:①鉴定构造地球化学形迹;②划分构造地球化学类型;③确定构造地球化学体系;④探讨构造控矿的地球化学机制。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把地质力学和地球化学结合起来,促进构造地球化学发展,也有利于地质力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 地质力学研究现状地质力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发现了众多的构造体系及其在陆壳中的定型性,定位性、定向性,确定了构造体系的三大类型和五种构造型式。即横亘东西的复杂构造带、走向南北的构造带和扭动构造三大类,以及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和入字型构造五种构造型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独特构造特征、成生时代及应力作用方式,并进而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地壳运  相似文献   

7.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2):302-302
正2018年起,为凸显地质力学特色,扩大地质力学学术研究及影响,《地质力学学报》进行了栏目调整,目前主要设置的栏目有构造体系与构造地质、地应力与地球动力学、矿田构造与成矿研究、基础地质、能源(油气)地质、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第四纪与环境地质、极地地质、深部地质等。具体栏目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87,33(6):587-587
地质力学是由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创立的,它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表明,它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矿产的形成分布以及地壳稳定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国际上在地质力学、构造物理以及岩石变形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进行国际间的学术  相似文献   

9.
赵庆生 《地质科学》1980,15(4):377-385
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学上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本文在分析温家山莲花状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该体系内岩体结构的形成、分布和力学特征及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造体系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广俭 《地质论评》1980,26(4):343-346
作者在多年来对地质力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对其中某些问题有一些不同看法,现择要提出,以期引起讨论,使这门科学得以更快的发展。一、关于构造体系的鉴别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核心。那么划分构造体系的准则是什么呢? 李四光对构造体系下过定义,认为“构造体系是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杨开庆研究员在长期的找矿实践中,认为“构造不但控岩控矿而且还可以成岩成矿”。经过组织专题研究和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在1982年12月海南岛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小型构造与矿田构造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为“动力成岩成矿理论”。 (一)基本概念岩块、地块在外力(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不但遗留下构造形迹,还可能促使岩石全部或部分发生岩石相变和矿物相变;岩石在变形的同时,还可以引起它的质变,产生新的岩石和矿物,即动力成岩成矿,也称之为构造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   

12.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佳 《地质与勘探》2012,48(1):102-109
[摘 要]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归纳总结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在内生矿产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指出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该门学科将在指导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中,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查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我队地质力学小组运用地质力学方法,对新疆东准噶尔界山清水十五号(以下称十五号)含矿超基性岩体及控制铬铁矿的构造条件进行了工作和研究。现整理成文,作为我们学习地质力学的一些体会叙述于后,谬误之处,望请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十五号超基性岩体处于东准噶尔克拉美里山的西端,即蒙古弧形构造西翼外侧,克拉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地质》2010,(12):1891-1892
2010年10月15—17日,"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在古都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15.
姜宝玉  步贵余 《地下水》1995,17(2):92-92,F003
当玄武岩出露时,主要是寻找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因为岩性、构造都能直接看见,这时可用地质找水和地质力学找水为主,其它方法为辅。首先对岩性、产状、补排条件、汇水面积调查,然后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构造裂隙的性质,判断构造裂隙的储水条件;最后,用电测了解裂隙发育深度。只有这样全面分析,多方验证,才能提高成井率。  相似文献   

16.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0,21(3):334-335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2月26日在中国地质科学地质力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发起组织.  相似文献   

17.
构造体系概念是地质力学的核心,组成构造体系的基本单元—结构面,则是它的基础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结构面概念,则是地质力学分析的基础。研究结构面的几何和力学性质及其在空间的展布规律,其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建立构造体系,并由此推导其构造应力场以及导致该构造型式的动力作用方式,进而作出成因上的解释。 结构面概念是根据地质力学的研究方法特点提出的,有它特定的几何、力学含义,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但在涉及有关结构面概念的众多地质文献和教科书中,对它的理解却不都是一致的;在运用它作构造应力场分析(特别是平面应力场分析)  相似文献   

18.
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是地质力学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只有正确地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才能对构造体系作出中肯的分析,从而解决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一构造形迹与结构面我们在野外经常见到的岩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地质构造现象,都是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各式各样永久形变的形象,并且留下来相对位移的踪迹。地质力学把这些形象和踪迹,叫做构造形迹。可见,构造形迹指的是次生构造,主要是岩块、地块中的各种形变现象。构造形迹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者如几十乃至几百公里的大型拗折、断裂带,小者如显微镜下所见矿物晶格受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某些联晶面、岩  相似文献   

19.
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巨型纬向构造体系(以下简称纬向带)与地壳运动之联系,是地质力学一项基本理论问题。李四光教授早年探讨地壳运动规律时即得到启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逐步深入,得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充实了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地质力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纬向构造形变,结合其他学科观测研究的成果,对巨型纬向带,作一些补充讨论。(一)巨型纬向带发生的原因及其展布的规律性1.纬向带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地质工作者从事构造地质的研究,一般多采用传统的构造地质理论和方法。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以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为代表的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野外地质实践中,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真总结经验,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总结出一套地质力学工作方法。这套方法对地壳构造形迹的分析一般采用以下七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