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概述了湖北洪山宾馆基坑支护工程采用桩撑与基础托换联合支护技术的设计及施工。实践证明,该基坑支护设计合理,施工技术可靠,成功利用支护桩对临近建筑物的天然基础进行了基础托换,确保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旭东 《探矿工程》2013,40(1):73-75
为解决既有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有限的施工空间和成本控制问题,研究采用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施工方法。介绍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的机理及施工工艺,并通过工程实例阐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预压托换桩与土钉联合支护方法的作用原理,设计方法、施工过程及其工程应用成果。结果表明,对于紧贴既有建筑物的基坑工程,预压托换桩与土钉联合支护是一种有效的支护方法。应用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在厂房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对原有旧承台进行托换加固,在国内的基础托换施工中还较少采用,通过对某厂房基础托换加固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在工艺、技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效果较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嵌岩微型钢管灌注桩克服了常用桩基托换桩型的缺点,具有桩径小而承载力高、施工空间不受限制、施工简便、施工引起附加沉降微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为桥梁基础加固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广州华南快速干线岑村互通主线桥基础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嵌岩微型钢管灌注桩在桥梁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两座坐落在承载力较低的基础上已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居民楼 ,采用树根桩进行基础托换 ,使基础与树根桩联结为一整体 ,施工效果良好。施工中据原建筑物设置资料 ,在大楼轴线布设桩孔 ,下置钢筋笼 ,用水泥砂浆灌注成桩。树根桩具备对原建筑物影响小、所需施工场地较小、施工方便、可用于不同类型土层 ,施工中不干扰建筑物正常使用等优点 ,在我国南方浅基础下松散地层进行地基加固及浅基础托换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贾强  郑爱萍  张鑫 《岩土力学》2011,32(6):1736-1740
利用微型钢管桩进行基础托换是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改造的有效方法。钢管桩的下端插入到混凝土桩头内,上端与托换承台相连,桩四周的土方开挖后稳定性降低,其受压极限承载力无法按现行规范求出。分别用1:2模型试验和非线性屈曲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了钢管桩顶部受压的应力分布和极限承载力,并进一步确定出其计算长度系数和受压稳定性系数。用模型试验求得钢管桩受压稳定性的计算长度系数为0.616,数值分析的结果为0.683,此时钢管处于底端固定、顶端铰接的约束状态。用数值分析得到的钢管桩受压极限承载力偏安全,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许德华  刘永球 《探矿工程》2009,36(4):63-65,69
通过上海宝山区35kV新罗店变电站基础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树根桩的应用范围、工作机理,以及树根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了树根桩加固技术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技术用于地基加固、托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值得推广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毓氚  李协  陈福全 《岩土力学》2008,29(6):1535-1539
“软托换”是近年来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基坑与既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距离)、建筑物重量、基土工程性质、可能产生破坏的类型和破坏的范围,以荷载传递和应力转移的原理为指导思想,设计用更少量的托换结构构件来达到防倾、抗倾的目的。以深基坑软托换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Plaxis ver7.2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既有建筑物情况下的深基坑开挖过程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软托换设计,并进行有限元模拟,以此来研究软托换对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基坑离既有建筑物的距离、软弱层厚度是影响软托换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某保护性古旧建筑基础托换加固中采用了微型钢管桩,介绍了振冲法沉桩的施工工艺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贾强  张鑫  应惠清 《岩土力学》2009,30(11):3500-3504
桩基础托换法开发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桩基托换前、托换后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个工况。施工过程会使既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二次沉降变形,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一个3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增加一层地下室桩基础托换过程的地基沉降规律,建立了3个工况的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定义路径的方法,可以得到3个工况的沉降曲线和柱脚处地基的沉降差。从沉降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桩基托换前,地基总的沉降趋势是中间部位柱脚大于周边部位柱脚的“盆式沉降”;桩基础托换后,柱脚处的沉降差进一步增大;土方开挖后,由于下层土被“卸载”,中间部位柱脚处的地基明显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与周边部位柱脚的沉降差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最大的沉降差出现在桩基托换后土方开挖前,此时由沉降差引起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距可以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求出。  相似文献   

12.
贾强  张鑫 《岩土力学》2010,31(6):1989-1994
板式基础托换法是应用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一种方法。它先施工拟建地下室的部分顶板,依靠板下土体支撑既有建筑物的荷载,同时开挖其余部分的土方。土方开挖后,再施工该区域的柱或墙等竖向构件以及底板;然后,依靠这部分底板支撑上部荷载,完成剩余的土方开挖和顶板、底板的施工。利用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5个工况对托换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位柱脚的沉降规律:在土方开挖之前,中间部位柱脚的沉降大于周边部位的柱脚;土方开挖后,由于“卸载”作用中间部位柱脚出现明显的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的沉降小于周边部位的柱脚。不均匀沉降值的大小和地基土的弹性模量以及上部结构是否加载有关。不均匀沉降产生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矩可以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求出。  相似文献   

13.
板式基础托换法沉降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强  谭海亮  魏焕卫 《岩土力学》2010,31(5):1491-1496
板式基础托换法是利用拟建地下室的部分顶板和底板交替支撑既有建筑物完成开挖土方和施工地下室的方法。托换过程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上部结构中产生附加内力,从而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板式基础托换法沉降规律,将托换过程分为顶板托换、托换顶板四周的土方开挖、接长坑内立柱、底板托换、托换顶板下方土体开挖等5个工况,进行1:10模型试验,用百分表测量立杆底部位置各工况沉降的变化值并计算出沉降差。从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顶板托换、顶板四周的土方开挖和立柱接长3工况出现了中间大、四周小的“盆式”沉降;而底板托换和顶板下方土体开挖工况出现了中间小、四周大沉降规律。最大不均匀沉降出现在立柱接长工况,底板托换工况之后沉降差减少。因此,立柱接长工况成为引起上部结构最大附加内力的最不利工况。  相似文献   

14.
丁国雄  谯伟 《探矿工程》2007,34(5):8-11
某厂房由于软土排水固结和地面回填堆载产生地面沉降过大,针对各部位荷载与地质条件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袖阀管静压注浆和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了袖阀管静压注浆法和锚杆静压桩托换法的技术特点、加固机理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基坑附近建筑物一般都比较密集,与已有建筑物距离越来越近,随着基坑深度越来越大,对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某规模较大的与已有建筑物距离很近的深基坑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支护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类似工程优化设计和合理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