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基于GRACE卫星重力数据估计格陵兰岛冰盖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场恢复与气候试验(GRACE)卫星为高分辨率地监测全球冰川质量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Level-2 RL05的GRACE产品,进行去相关误差滤波、高斯滤波和海洋-陆地信号泄漏改正后,得到了格陵兰岛冰盖质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了格陵兰岛冰盖质量变化的长期趋势项,并与ICESa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研究表明,在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格陵兰岛冰盖质量减小速率约为(-260±43)Gt/a,对全球海平面的贡献约为(0.72±0.12)mm/a,对同时期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占25.8%,并且格陵兰岛冰盖消融有着很强的区域差异性,冰盖消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边缘区域,中部内陆地区的冰盖质量则有增加的趋势。并进一步和ICESa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ICESat的结果显示格陵兰岛冰盖质量减小速率约为(-174±43)~(-184.8±28.2)Gt/a,而GRACE的结果则为(-209.4±26.3)Gt/a,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区域分布特征也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GRACE得到的时变地球重力场数据反演了格陵兰冰盖2002~2011年期间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格陵兰冰盖2002~2011年的年消融总量为188±10km3/a,2002年以来冰盖整体的消融速率呈现出增加趋势;冰盖的消融区域主要集中在冰盖的东南部和西北部;自2008年以来,冰盖东南部的消融速率虽然有所放缓,但消融速率仍然维持在55±7km3/a;冰盖西北部的消融速率仍在增加,2008年以后达到了48±6km3/a。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Ouikscat卫星拍摄的一组照片显示,近些年来,覆盖在北冰洋表面的冰盖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早在2004年到2005年间,北极地区原先即使在夏季也不会融合的冰盖就已萎缩了14%。而今,北极地区消失的冰盖总面积已经超过7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巴基斯坦或是土耳其的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4.
英格兰末次冰盖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所在的海上位置紧靠北大西洋的洋流对流中心,使其成为研究末次冰消期高频气候变化和陆一海相互作用的极具吸引力的地区。然而,由于缺乏年代学和确切的冰盖前端位置,英格兰北海部分末次冰盖的古冰河重建受到很大的制约。根据2005和2006年在该地区新获取的海底剖面数据和岩心资料,我们提供了地震地层学和年代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阿蒙森海西北部陆隆AMS01岩心沉积物颜色、粒度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氧同位素9期(MIS9,大约距今34万年)以来冰盖与古生产力演变历史,结果表明:(1)岩心沉积物粒度与古生产力替代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特征;(2)MIS9、MIS7和MIS5等间冰期沉积速率较小,沉积物呈褐色,冰筏碎屑含量低,生源组分含量高,反映出该时期阿蒙森海地区气候温暖,冰盖发生了大规模退缩,冰盖–冰架–冰山等陆源冰对沉积物的影响减弱,海冰覆盖减弱,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MIS8c、MIS8a、MIS6、MIS2等冰期沉积速率大,沉积物呈灰色,沉积物随之变粗,冰筏碎屑含量高,生源组分含量低,说明该时期冰盖大幅扩张,陆隆区成为近冰盖/冰架沉积环境,海冰和冰山密集,海洋生产力显著降低;(4)冰期、间冰期内,冰盖与古生产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MIS8b期发育浅褐色间冰阶沉积,冰筏碎屑含量低,生产力水平与间冰期基本持平,说明阿蒙森海地区冰盖、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东南极地区敏感。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4):7-7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59厘米。但是,最近在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有专家称海平面的实际上升速率已经超过了IPCC的预测。澳大利亚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格陵兰岛与南极的海冰融化速度相当快。有数据显示,从1993年起,这两处的海平面每年上升3毫米。与南极相比,格陵兰冰盖相对较小,因此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如果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平均升高6米。专家表示,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很可能将上升1米,  相似文献   

7.
格陵兰南部冰盖的高程变化CurtH.Davis等了解极地冰盖现今的状况是确定其对海平面上升的作用和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关键。数十个潮汐观测数据的近期估算表明在过去近一个世纪全球性海平面上升了10~20cm。然而,不能确定的是极地冰盖对当时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8.
北冰洋北部欧亚冰盖晚第四纪形成的证据RobertF.Spielhagen等北冰洋地区冰盖的建立和消亡、融水量、冰盖的分布范围和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北冰洋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变化,这已得到海洋学和(古)气候学领域学者们广泛的认同。以前,北冰洋中部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9.
南极冰盖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全球海平面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测定冰盖在气候变化期中的波动以检测其行为模式。南极冰期的精确起始年代尚待测定 ,且对冰期前的生物数据所知甚少。有关目前南极冰盖随全球气候变暖是生长还是消亡资料并不多 ,特别是上新世和更新世期间的东南极冰盖的稳定性还存在争议 ,对南极冰盖更新世期间变化的了解仅限于罗斯海和横贯南极山脉区。本航次将依据南极大陆边缘钻孔的沉积记录建立冰盖生长和消减的详尽历史 ,并了解冰盖自身对毗邻大洋气候变化是如何响应的。正确地评估南极大陆不同历史时期被…  相似文献   

10.
宇宙成因同位素分析改变了我们对南极冰消的滨岸记录的认识。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的不同部分其冰消历史存在鲜明的对照。目前,似乎存在两种独特的模式。第一种模式,紧随冰后期升温初期,冰盖迅速发生撤退的地方,就已经达到了全新世早期冰盖边缘。第二种模式,冰后期升温后初始发生冰川消融的地方,经历几个百万年的逐渐减薄,并且从那时起一直持续到现在。而理解哪种模式应用于哪个地区最好,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冰盖撤退驱动机制的信息,同时有助于对冰盖变化进行预测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面上冰盖的生长及运动情形在有波浪的环境中有其特点,本文探讨一些目前己知的冰消波机理,冰顺波流动程度,及在海波影响下冰盖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格陵兰东南部雷克雅内斯海岭的沉积物推测10~70ka前北大西洋冰盖波动KlasS.Lackschewitz等雷克雅内斯海岭的海洋记录表明了冰盖的变化及气候突变。记录之一的冰携碎屑物(IRD)作为冰山流量的代替物也许可表示冰盖波动。IRD记录表明68...  相似文献   

13.
简讯三则     
原泉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4-24,F003
1.据构造稳定地区的海相沉积和海岸以及深海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表明,全球海平面在上新世对比现在高出25—35m,并持续了50万a,说明目前北半球大部分冰以及西南极和东南极的冰盖在上新世时都不存在,南极古植物和微古生物证据亦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极地冰盖的质量平衡对全球海平面来说很重要,但是人们仍然不清楚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规模是在增大还是在减小。通过比较几年期间飞机和卫星高度计的重复测量,得到了整个测量范围内体积变化的显示,可从中直接推断质量平衡。对南格陵兰的海洋卫星和地质卫星雷达高度计数...  相似文献   

15.
梁霄  李巍  林建国 《海洋科学》2011,35(5):61-65
基于北极海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为了将溢油污染危害降至最低,以FLUENT为研究平台,建立多项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船舶溢油模型,分析溢油在有冰海域中的运动特点.结果表明;当冰盖存在时溢油会黏附于冰的下表面,扩散范围小于相同温度下自由海面上的油膜扩散范围;部分溢油会被卷吸到冰盖表面并继续迁移,加速了冰盖的融化;溢油点距离冰盖...  相似文献   

16.
未次间冰期之后劳伦和科迪勒拉冰盖的形成与发展P.U.Clark等末次冰期年代确定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能被应用于确定事件年代而又大于放射性碳的测定限度的可靠的测年方法太少。最近10-20a来新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加深了我们对晚第四纪事件的了解,然而,对...  相似文献   

17.
南极,一个远离人群的孤独大陆。它冰雪莽莽,1400万千米的表面,有95%的地方被厚厚的冰盖所覆盖,冰盖的平均厚度达2200米,最厚的冰层达4800米。南极冰盖以它那广袤、纯洁、俊美吸引着无数多情的追求者,尤其是位于南极中心地带的被人们称作 A 冰穹和 F 穹隆的冰盖,神秘而  相似文献   

18.
冬季河流封冻后,水体表面出现固体冰盖,使得过水断面的湿周增大,水力半径减小,从而导致了水流结构和紊动水体对河底附加切应力的改变。进行冰盖下水流纵向紊动特性试验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冰盖下的紊流冲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借助室内模拟试验,对不同流速、水深、冰盖糙率等条件下的冰盖下水流垂线流速及紊动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水流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冰盖下水流纵向紊动强度比明流大;且随冰盖糙率的增大,冰盖下水流的纵向紊动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确定大冰体的规模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冰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全球海平面变化。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南极冰盖的未来情况 ,非常有必要对大气成分与现在类似的时期的冰盖波动记录进行研究。有人认为21世纪大气中的CO2 含量会达到自上新世(约3~4Ma)以来从未记录过的水平(Barrett,1990)。因此 ,为了使南极冰盖未来情况的数字模式行之有效 ,有必要对上新世及更早时期的沉积和古气候记录进行研究。虽然南极的新生代沉积记录不完整 ,但它提供了至少自晚始新世(35~40Ma)以来的冰盖波动的…  相似文献   

20.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W.Dansgaard等1990-1992年间欧洲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在格陵兰冰盖正顶上(72.52°N,3764°W,海拔3238m,年平均气温-32℃)取得了几近基岩的冰芯。总长为3028.8m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