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狐狸山金矿区,在无蚀变作用参与的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不变,它们可以反映原岩的特点。蚀变糜棱岩型矿体与围岩相比,稀土配分模式、亲硫元素Au、Ag、Cu和两性元素As、Sb含量差别显著,尤其是Au含量,前者是后者的百倍~几万倍,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与韧性变形后期富金流体的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糜棱岩型金矿金元素丰度与构造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柏林 《矿床地质》2000,19(1):17-25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放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①深部韧性剪切变形是元素分异迁出区,未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变形越强,Au丰度就越低;②中浅层次变形域是Au元素聚集区,矿化发生于韧性剪切带糜棱岩抬升至较浅部位叠加了韧脆性变形阶段。构造变形超强的糜棱岩,越易叠加矿化,Au元素丰度越高;③强变形或者大构造并应力不仅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含Au热液、使A  相似文献   

3.
河台金矿构造变形,热液围岩蚀变及元素迁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台金矿床的产状和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海西-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热液围岩蚀变作用的控制。热液蚀变作用在时空上与韧性剪切构造作用密切相伴随。微破裂-缝合特环是构造变形作用对热水溶液迁移的一种重要控制机制。以保守元素为基础所进行的质量平衡计划表明,热液蚀变作用导致了围岩质量的净增加,增加的平均质量系统是092:1。这种质量增加在放体中达到最大值。随着蚀变作用的加强,SiO2、贵金属和大部分亲硫元素被热水溶  相似文献   

4.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韧性-超韧性深层次剪切变形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动力变质含金热液的过程,中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区是Au元素聚集成矿部位。韧脆性剪切带的不同变形层次及其构造岩类型决定了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剪切带型金矿床往往具有成矿时代滞后、空间规模差异、物源指示差异、韧性变形强度与Au元素含量反相关等异常特征。长期演化的造山带附近及边缘是寻找大型剪切带型金矿床的  相似文献   

5.
粤西河台金矿田是80年代发现的典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海西-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热液围岩蚀变作用的控制。研究发现,微破裂-缝合循环是构造变形作用对热水溶液迁移的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寻找数学不变量是正确估计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实际迁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焦家断裂带位于胶东西北部,产出焦家、新城、寺庄等超大型、大型"焦家式"金矿,与脆韧性变形构造有关。但是关于韧脆性变形的研究尚需要加强,缺乏脆性韧性断裂定量化的测量与研究。文中用穿过焦家断裂蚀变带的1 800多m的钻孔岩心为对象,对焦家断裂下盘蚀变花岗岩区开展观测分析。经过岩石学矿物学定量化研究确定蚀变分带为,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强钾长石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弱钾长石化花岗岩带和未蚀变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带。其相应特征是:黄铁绢英岩带宽35.7m,岩石变形总量和韧/脆性变形比率依次为75%~85%和0.07,以脆性变形为主,矿化蚀变作用强烈;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宽10.6m,其变形总量和韧/脆性变形比例为75%~80%,0.78,以韧脆性变形为主,矿化蚀变作用变弱;弱钾长石化花岗岩带宽76.92m,其变形量和韧/脆性变形比为45%~55%,1.75,以韧性变形为主,几乎不发生矿化。总体来说,主裂面以脆性变形为主,远离主裂面韧性变形为主,矿化主要产于脆性与韧脆性变形转换带,即黄铁绢英岩碎裂岩与强钾化蚀变岩过渡带。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阿尔金北缘地区不同层次剪切带发育,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在区域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韧脆性剪切带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对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交代蚀变作用发育。含矿构造裂隙以P型为主,少量D型和R型,个别为R~1型和T型;构造变形所引发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与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的大平沟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流体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变质水的特征相吻合。结合糜棱岩磁组构研究,发现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金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构造变形早于金矿化蚀变作用,这种时序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即大面积的韧性变形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含金热液不是就地原位矿化,而是向上迁移并集中到范围比较窄小的韧-脆性或脆性裂隙中才发生金元素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从构造岩石学、岩石化学、构造地球化学、稀土配分、围岩蚀变及金矿成因几方面探讨了鸭老坝至酒馆含金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的特征。高铁、镁质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既是控矿构造,又是物质供应带,是金及有关元素迁移聚集和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相山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测试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的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种类繁多,主要有水云母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等。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可分为5个蚀变带。赋矿围岩(花岗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钙镁的准铝质-过铝质特性。蚀变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均有规律变化;主量元素(Ca、Mn、K)、不相容元素(Sr、Th、P、Y、Yb)和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Mo、W、Pb、Zn是寻找铀矿化的指示性元素。蚀变岩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围岩的模式一致,表明蚀变作用对它们的影响较小,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提什坎金矿床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提什坎金矿床位于北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南缘东段,赋存于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中,系统地研究了该金矿床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并应用等位线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行为,并对微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中迁移的质量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在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尤其是Au,As等元素活动强烈,有较大的带入和带出,微量元素尤其是成矿元素表现出随蚀变程度加深变化量加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历史地球化学的观点,研究了内蒙中部区地台和地槽区各时代常量元素(Si、K、Na、Al、Fe、Ca、Mg)、微量元素(Cu、Pb、Zn、Au、Ag、As、Sb、Hg等)的分布特征,以及稀土元素(La、Ce、Nd、Sm、Gd、Eu、Tb、Yb、Lu)总量变化、元素的配分和稀土元素的组成模式,总结了元素随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演化规律,指出了主要成矿元素相对富集的层位,得出内蒙中部区相对富集轻稀土、贫中稀土和重稀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构造形变类型与金矿化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柏林 《世界地质》2000,19(3):217-223,239
含金构造形变类型决定或控制金矿化类型,深层次的韧性超韧性变莆为元素迁出区,一般不利于金矿化;韧性含金构造控制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韧脆性变形含金构造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脆性含金构造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对于韧性剪切带和未来发生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来说,往往是构造变形越强,金元素含量越低。但在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中,已经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若幅度,石英变形机制与金矿富集程度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含金构造  相似文献   

14.
北淮阳构造带老湾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淮阳构造带内老湾金矿区构造变形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流体变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初步研究,提出老湾金矿是一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在龟山—梅山断裂带的韧性推覆、右行走滑、脆性变形3阶段过程中,金元素随差应力和流体变化存在不同的变化。在韧性变形阶段,水/岩比值相对较低的变质热液作用使金元素发生初步富集;在脆性变形阶段,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水 岩相互作用使金元素富集成矿。因此老湾金矿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低水/岩比值)和晚期脆性变形(伴随岩浆活动、高水/岩比值)两阶段金元素富集的成矿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张全庄金矿是河北省一危机矿山,矿山多为采空区,矿脉中硫化物分布不均匀,矿脉的不同围岩为统一的元素地球化学整体。通过采取与矿脉等距近矿蚀变岩,研究这些蚀变岩中元素的带入带出特征,分析成矿规律,建立了张全庄金矿矿脉原生晕元素组合分模式,即As,Sb,Ag等元素为头晕元素,Cu,Ag,Au,Pb,Zn等元素为矿中元素,Mo为尾晕元素。  相似文献   

16.
内蒙赤峰安家营子金矿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未蚀变岩石、近矿蚀变围岩及矿区内产出的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对比,指出本区最佳指示元素是Au、Cu、Bi、Pb、Mo、As;矿区产出的黄铁矿都富含As、Sb、Bi,但富金黄铁矿中还富含Cu、Zn、Pb;成矿温度影响着含金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成矿温度高的矿床中黄铁矿之As、Sb、Hg、Zn含量低,而更富金  相似文献   

17.
金家庄超基性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阳  杨竹森 《地质论评》2000,46(5):536-542
金家庄金矿近围岩蚀变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强蚀变透辉岩至矿化蚀变岩,SiO2、CaO、Al2O3含量逐渐降低,CO2、H2O、S和Au、Ag、Cu含量逐渐增高。蚀变岩石同位素研究揭示,碳同位素较低(δ^18O=12.10‰~22.3‰)远高于超基性岩正常范围。围岩蚀变热液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碳、硫和成矿元素主要是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从超基性岩中萃取。  相似文献   

18.
在岩石工程中,蚀变作用通常会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新疆北部某深埋长隧洞中蚀变岩为对象,研究了蚀变岩的微观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对蚀变岩隧洞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蚀变类型为黑云母的绿泥石化和钾长石的黏土化,利用蚀变岩中绿泥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提出了蚀变指数概念,并结合蚀变岩的宏观表观特征,对其进行蚀变程度分级。随着蚀变程度的增加,岩石的吸水性、孔隙率随之变大,块体密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大幅度降低。工程实例模拟发现,随着岩石蚀变程度的增强,隧洞围岩位移明显增大,揭示了蚀变作用对围岩变形破坏有很大影响。研究成果对蚀变岩地区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塔斯特北西西向金成矿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翔 《铀矿地质》1994,10(6):350-359,366
本文着重探讨了成矿断裂带中成矿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构造化学行为,初步揭示了塔斯特北西西向成矿断裂带内金等成矿元素的变化特点,阐明构造及其相关的蚀变作用对构造蚀变岩和金矿体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金成矿部位是经历了多构造成矿作用的地段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洛宁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时然 《河南地质》1995,13(1):9-14
本文通过对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划分出6种基本蚀变类型,3种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中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并指出由蚀变作用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变化相一致,成矿与围岩蚀变相辅相成,还指出了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