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污染水化学图是环境水文地质图系中重要的图件之一,它有别于区域水化学图,相应地,污染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应不同于舒卡列夫分类方法。在考虑“污染水化学类型的划分应建立在能反映已污染地区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水文地质条件和次生环境条件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分别根据主要阴离子、污染程度,将污染水化学类型划分为5个大类、20个亚类,各亚类根据污染原因划分6个水组。笔者首先简述舒卡列夫分类法在污染水化学类型划分中的缺陷,进而提出污染水化学类型分类法的分类原则、划分方案、命名方法、表示方法及该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水化学性质复杂多样,进行类型划分是研究认识水化学特征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水化学类型的分类方法,对于水化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应用最多的舒卡列夫分类、阿廖金分类、派泊三线图分类等。但是随着工农业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化石燃料的消耗及化肥(主要是氮肥)的大量施用,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界水中主要化学成分亦变化显著,尤其是硝酸根(NO_3~-)的大量出现,使得原本适用的传统、高效的方法都失去了意义,而衍生出的方法五花八门且不宜对比应用。本文据此提出继承传统方法的、基于库尔洛夫式和舒卡列夫分类原则的水化学类型划分方法:将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大于等于25%的组分进行组合命名。书写时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之间用横杠分开;有多个阴阳离子时,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之间用点号隔开。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例,并以充分的图表数据,详解了"关系点图解法"的水化学分类法及图中显现出的水化学特征,并与大家熟知且一直沿用的"舒卡列夫"及"皮帕尔"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关系点图解法"同前二者反映出的水化学特征总体一致、结果可靠。在3个"关系图"中,不仅能直观地显现出阴(或阳)离子含量的分布区间,同时也能直接读取水化学类型。  相似文献   

4.
分层聚类分析在水文地球化学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省马坑矿区为例,对采集的水化学数据进行Q型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坑矿区的地下水主要包括三种水化学类型:砂岩和花岗岩裂隙水类型、岩溶水类型及混合水类型,其中不同类型水的混合水与岩溶水距离较近,混合成因水(混合水)中又可细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通过分类大致了解区域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为找出混合成因水,解决不同含水层的连通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田水地球化学技术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武  程同锦  吴传芝  胡斌 《物探与化探》2003,27(6):416-418,422
介绍了油田水分析测试技术、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及模式识别技术、油田水化学成分与油气藏的关系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田辽西  刘德玉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08-2023020008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硬度值较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2-4-Na+型。地下水水质总体能够满足生态屏障区种植旱生、耐盐植被的需要。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超标的高硝酸盐氮水与牲畜粪便污染有关,高氟水的形成受原生地质环境背景影响。成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程度,亦可为民勤绿洲区保护、北方防沙带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田辽西  刘德玉 《地质论评》2023,69(5):1834-1844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硬度值较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2--Na+型。地下水水质总体能够满足生态屏障区种植旱生、耐盐植被的需要。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超标的高硝酸盐氮水与牲畜粪便污染有关,高氟水的形成受原生地质环境背景影响。成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程度,亦可为民勤绿洲区保护、北方防沙带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双柳煤矿主采煤层主要充水水源水化学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各含水层的特征离子。采用piper三线图、离子含量柱状图,分析研究煤系地层砂岩水、太灰水、奥灰峰峰组、奥灰上马家沟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并利用piper三线图对本区各含水层水质类型进行初步分区,为矿井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判别涌水水源类型提供了有效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综述了油田水化学成分与分类、油田水成因与演化、有机酸来源与分布、油田水化学成分与油气藏的关系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我国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张金来 《地质论评》1966,24(2):112-121
一、表示方法简介在水化学找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水化学直角坐标曲线的方法。完整的水化学直角座标曲线包括三个部分(图1)。第一部分水文地质剖面(下部),是根据进行水化学工作时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有关的其它地质资料绘制而成。在该剖面上应标出水源类型(如泉、井、钻孔等)。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化学分类是按一定的规则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归类,是认识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地下水受污染的条件下,污染质将成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一部分,指示着区域地下水化学类型受污染质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了在舒卡列夫分类法中加入NO_3~-指标的方法,发现计入NO_3~-后水化学命名发生改变的点占17.2%,水化学类型新增了NO_3、Cl·NO_3、HCO_3·NO_3型水3种;原舒卡列夫分类中HCO_3型水所占面积略有增加,其它3种水化学类型面积有所减少。常规水化学分类法主要用于判断地下水的自然成因,而人类活动使浅层地下水的原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进行与人为污染组分有关的地下水化学分类工作时,并不适用。因此,水化学分类中计入NO_3~-这一典型污染指示因子,有助于从污染角度研究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及其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珊 《地球学报》2003,24(1):67-72
在阐述川西坳陷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根据大量水化学测试数据,概括了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成分基本特征,勾划了气田水10个水化学参数化学场图,揭示了气田水化学分布规律性,并划分了正向和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对于相关的气田水渗流场和地下水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管理和利用矿井长期积累的大量水化学数据,介绍了基于Microsoft Excel的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既方便水化学特点分析,也有利于质量标准化建设,设计的数据表可作为模板供生产单位防治水技术人员使用。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水化学数据在防治水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传统简单分析方法仍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波  唐莲 《水文》2020,40(4)
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可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采用Piper三线图、主要离子空间分布图、Pearson相关性分析、Gibbs图、主要离子比例图和氯碱指数图的方法对平罗县平原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潜水整体上呈微咸水、极硬水;(2)研究区内潜水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阴离子主要为重碳酸根,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3)蒸发岩和硅酸盐矿物是研究区潜水的主要离子来源;(4)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成分成因主要受蒸发浓缩、岩石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地下水系统水质分类判别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矿区地下水系统为例,对该矿区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耦合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利用因子分析对存在相关关系的离子变量进行空间降维处理,找出能够反映众多离子信息的基础变量(正交因子),以其作为系统聚类变量;运用系统聚类法获取能代表各地下水子系统水化学特征的典型水样;使用贝叶斯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建立地下水各子系统水化学判别模型(判别函数),并对随机检验样品进行判别归属和判别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稳定性较好且切实有效的、适用于矿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分类及水源水化学判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隔河岩罗家坳河间地块为例,探讨岩溶区水库蓄水的环境效应。据蓄水前后地下水动态分析水动力场变化,并通过模拟典型剖面二维流及绘制流网图,直观显示出蓄水前后地下水迳流分配格局的明显差异;据水化学资料分析水化学场变化及其原因,预测水化学变化趋势;提出水库运行过程中系统进行水动力和水化学同步监测与分析、预报环境变化的研究思路与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吕霖 《矿井地质》1996,(1):42-46
本文在大量水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淮南矿区孔集井田的水化学特征、类型及水中各离子含量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采用水化学三线图的方法来揭示不同的水源主要离子组份所占的相应位置,提出了孔集井田岩溶、裂隙、孔隙、老塘及煤系顶板砂岩水的水质特征及差异,同时对同一岩溶含水层划分出不同的水文地质区段。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市昌平区高崖口-南口岩溶水分布区,通过水文地质钻探4眼勘查井,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配线法计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按舒卡列夫分类,划分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并根据Piper图论述了岩溶水水化学特性;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水质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区内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空间分布受到南部、西部和西南部3个方向岩浆岩体的明显挤压,空间范围减少,地下水补给受阻,区内东北部南口-孙河断裂上升盘800m以浅,岩溶裂隙发育、渗透性好、导水性强,地下水质量为Ⅲ类,可选作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靶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山东省邹城市东部缺水山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和水化学过程,采集研究区各类型地下水样品32件,检测K+、Na+、Ca2+、Mg2+、Cl-、SO42-、HCO3-、NO3-、F-、TH和TDS等化学指标,综合利用图解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裂隙水、孔隙水与岩溶水具有相似的水化学特征,裂隙水和孔隙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而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形成机制主要以水-岩相互作用为主,其次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孔隙水受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分别为77.7%和10.5%,而裂隙水受影响的比例分别为63.9%和11.3%。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孙庄地区2015年旱季的裂隙岩溶水水化学分析结果,确定了水化学成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区内裂隙岩溶水形成的影响因子及程度,结果表明:水化学成分变动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水化学成分形成主要受三个主要因子影响控制:主因子1代表人类活动,主因子2代表水-岩作用的影响,主因子3反映土壤等自然因素,三个主要因子能够解释地下水水质形成的81.221%,将因子分析法的分析结果与水文地质作用相结合分析了水化学成分形成机制,证实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机制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结果直观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