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碱法禾草制浆造纸废水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00年7月21日通过专家鉴定.鉴定会由河南省科技厅主持召开,与会专家领导共30余人,包括中国造纸学会、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经贸委、省环保局、省乡企局、郑州工业大学、省轻工设计院、省造纸公司等20余家单位的有关人员.经专家们广泛讨论,认为该成果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1日,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河南省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阎官法研究员主持、新乡市蓝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协助完成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实地考察了项目示范工程的运行情况,听取了项目组技术研究汇报、技术应用企业工业化运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造纸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从本省造纸原料是以非木材纤维为主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充分发挥以麦草、红麻、棉杆等为原料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种纸板、浆板和生活用纸品种的大中型股份制企业的设想,按照集中制浆、集中治污、分散造纸的技术经济策略,实现河南省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目标。  相似文献   

4.
1 .河南省重大灾害监测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减灾对策研究 ;2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及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3.应用地图学研究 ;4.旅游区规划研究 ;5 .农用土地定级估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6.城镇存量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7.增加我省农民收入政策研究 ;8.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9.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 ;10 .嵩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 ;11.机械化制造石材艺术拼花制品综合技术研究 ;12 .长效硅钾肥的研制及工业化生产技术。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9年鉴定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1.郑州市工业用水定额编制研究2.郑州市土地价格及动态监测研究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河南城市竞争力研究4.河南太行山旅游区发展研究5.河南省地(市)投资环境支持体系及地图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6.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案例研究——固始县黎集镇环境保护规划7.林州市旅游业发展研究8.资源强力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9.三门峡水利枢纽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环境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2002年度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鉴定的科研成果$业务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造纸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含量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秆纤维形态的影响,于2015年4月28日~10月28日,以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灌溉造纸废水的芦苇秆为实验材料,在芦苇的不同生长期,灌溉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300 mg/L、175 mg/L和50 mg/L的造纸废水,芦苇成熟后,测定芦苇秆纤维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研究结果表明,成熟芦苇秆的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随着水中化学需氧量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芦苇的快速生长期灌溉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300 mg/L的废水,成熟芦苇秆的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9 mm、10.35μm和143.96。造纸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x)与成熟芦苇秆纤维长度(y_1)(r=0.414)、宽度(y_2)(r=0.340)和长宽比(y_3)(r=0.715)都线性正相关,其关系式分别为y_1=0.001x+0.845,y_2=0.006x+7.057和y_3=0.039x+118.508。  相似文献   

7.
芦苇根茎和根对造纸废水中铜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茎和根对造纸废水中铜的吸收能力,于2015年4月20日~10月22日,以辽河口湿地灌溉造纸废水的芦苇根茎和根为研究对象,在芦苇不同生长期,分别灌溉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50 mg/L、175 mg/L和300 mg/L的造纸废水,测定芦苇根茎和根的生物量,以及重金属铜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芦苇各个生长时期,灌溉不同浓度造纸废水后,芦苇根茎的生物量都高于根,当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175 mg/L时,根茎与根的生物量差异最显著;根中单位质量铜含量和总铜含量都高于根茎;当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175 mg/L时,芦苇根中的单位质量铜含量在快速生长期最大,为104.03 mg/kg,芦苇根茎中的铜含量在成熟期最大,为152.32 kg/km~2。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普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是在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技术进步、制度与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城市文明传播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通过各种作用机制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影响的研究.来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高水平协调发展,进而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19年河南省3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并且两者的发展速度渐趋一致。(2)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子体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较高,环境友好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逐年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较高水平的关联程度。(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在2015—2019年由中度失调转向良好协调,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协调程度优于省级实验区。  相似文献   

10.
<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制浆造纸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三资企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技术装备、扩大了生产规模、调整了产品结构、提高了生产能力;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对印刷书写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等大宗重点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一、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现状 1.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互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现已初步形成各种经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明确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人口、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领域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n27 2004032084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公fect of theT坛份Gorge Proje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heYan矛ZeRiverB明in/陈勇柏//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X)4,13(2)一109一113 在分析长江流城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过程,为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  相似文献   

13.
基于DPSIR模型与Theil系数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黄淮海地区的贡献率最低;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响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子;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小;基于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组合情况,将其划分为压力约束型、驱动力引领型、压力支撑型、压力状态综合型及多因素共同驱动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辨证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咨询和咨询业是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发达的咨询服务业。我国在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咨询服务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由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副理事长、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研究员等编著的《现代咨询及咨询产业》(地震出版社)第二版于2 0 0 2年10月出版发行,2 0 0 4年3月第二次印刷。该书对现代咨询及咨询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咨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决策咨询、科技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工程咨询、财务管理咨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咨询…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西南八省综合治理进程及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邓州市、西峡县和内乡县的石漠化状况,从生态修复、水资源安全和改善民生3个方面指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统筹水资源安全与水源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宏观视角,研究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面积约6.7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黄淮海平原面积的22.6%,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0.5%。研究这一地区的旱涝沙碱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发展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一、旱涝沙碱灾害的基本特征 1、旱涝灾害。根据公元1501~1910年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本地区旱涝灾害具有如下特征:①多发性,发生频率高。在410年间,曾发生旱涝灾害800余次,平均每年2次。其中旱灾多于涝灾,旱灾430余次,平均每年一次还多。涝灾370余次,几乎每年都有涝灾发生,风调雨顺的年份极少。②地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算法模型具有较好的目标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并获得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6~28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重点,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经济效益和地区发展公平角度出发,提出河南省"适度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结合对河南省中心城市协调发展、产业关联发展以及与相邻省份地区合作发展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途径,即建立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整体价值链条.同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思路、空间组织、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