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同一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气温变化差异的认知,是服务于当地生态环境评价和经济建设规划的基础。以1961-2012年的气温数据为基础,用Mann-Kendall(M-K)秩次相关法对中国东北地区纬度相差极小的农业(海伦站)、森林(博克图站)、草甸草原(海拉尔站)、干草原(满洲里站)4类生态系统的气温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2年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系统年最高气温变化趋势最显著,其次是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2)不同生态系统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同一生态系统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3)从年平均气温来看,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最显著,气温变化率最大(0.44℃/10a),发生气温突变的时间最早;从年最高气温来看,农业生态系统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升趋势显著,气温突变点出现的时间最早。  相似文献   

2.
南极长城站_1985_2008_和中山站_1989_2008_地面温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城站1985-2008年和中山站1989-2008年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两站短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评估了两站地面温度观测资料的代表性。结果表明,长城站和别林斯高晋站同期的年平均温度均为-2.1℃,温度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27℃/10a.和0.33℃/10a,呈现出南极半岛具有明显的气候变暖趋势。中山站和戴维斯站的同期温度变化速率分别为0.12℃/10a.和0.07℃/10a,显示的气候变暖趋势不明显。两站温度变化趋势与邻近站相比基本相似,表明两站观测的温度资料具有南极乔治王岛和东南极沿岸区的代表性。长城站四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且秋季增温速率最大,冬季次之,其它季节不明显。中山站春季和冬季具有降温趋势,秋季和夏季具有升温倾向,其中以秋季升温趋势和冬季降温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1986―2008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3-2008年TOPEX和Jason-1观测的南海海面高度资料和1986-2008年广东省沿海验潮站潮位资料,分析南海绝对海平面及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16年南海(绝对)海平面平均上升率为4.5 mm/a,近23年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率为2~3 mm/a,较南海绝对海平面上升率低1~2 mm/a:月平均海平面及年平均海平面变化均存在极强的同步性,在年平均海平面变化中,验潮站的最高值一致出现于2001年.预估未来30年南海海平面比常年升高9~17 cm.海平面上升将加剧珠江口感潮河段的咸潮灾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昭和基地 (6 9°0 0′ S,3 9°3 5′ E) 1 982~ 1 987年的臭氧总量的探空资料 ,着重分析了1 987年南极昭和站极夜期间臭氧含量变化与 5 0 h Pa风速、气温及变温的关系。发现在极夜期间 ,臭氧含量与 5 0 h Pa风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根据热成风原理 ,计算了极夜期间的温度平流项 ,发现臭氧含量与 5 0 h Pa温度平流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变温 ΔT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平流引起的。平流层臭氧只具有微弱的加热效应  相似文献   

5.
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Inexpressible Island)是中国南极新建考察站重点预选区域。本文利用1988—2012年曼努埃拉自动气象站(AWS Manuela)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岛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等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岛多年平均气温为-18.5℃,年平均气温有降低趋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较低,仅为45%,但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平均湿度均有增加趋势;多年平均气压为979.7hPa,无显著变化趋势;该站点多年平均风速为12.0 m·s-1,风向以WNW为主。干冷的下降风为该岛风场的主要特征,强下降风事件多发生在冬季(49.8%),其风速在25—45 m·s-1之间,冬季单次强下降风事件的平均持续时间达10 h以上。和中山站相比,该站点气温更低、空气更干燥、风速更大,这对该岛的越冬考察活动将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1993和1994年7~12月中山站及昭和站大气臭氧观测资料和1993年7~12月中山站地面温度、气压及戴维斯站探空资料,对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的中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是南极地区大气臭氧和各层次温压参数普遍存在的两种主振荡周期,且在不同年份其振荡强度也有所不同。在中山站和昭和站地区,1993年大气各参数的准二周振荡强度大于准一周振荡,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是由西向东传播的;而在1994年则除准一周振荡外未出现准二周振荡。在普里兹湾地区平流层中下部臭氧和等压面高度、温度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的位相差很小,振荡是同时发生的。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可以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穿越对流层顶,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中期振荡有着密切的关系。准二周振荡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天气尺度的中期振荡,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的天气实体。在南极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准二周振荡可能是极涡本身固有振荡的反映,而周期较短的准一周振荡则可能是外来扰动强迫振荡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北方的热量平衡观测资料,地立了计算感热—潜热比的经验模式,用于计算黄河流域旱涝年(1972、1975、1986、1988年)及一般年(1971、1974、1985、1987年)夏季陆面蒸发,并分析其变化特点以及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87—1988年夏季长城站地区的热力和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87~1988年夏季我国首次南极长城站边界层气象观测实验资料,运用近地层大气通量的平均廓线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夏季的热状况特征,并与南极内陆的瑞穗站及我国青藏高原等地区的热状况进行了初步比较。在夏季,长城站地面相对于大气而言,仍为热源,地面主要以潜热输送的方式加热大气。夏季长城站的热状况特征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进入雨季后的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以来,中国对南极的气象观测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1985年2月在乔治王岛建立了南极长城气象站,国际站号为89058,此后一直进行天气观测,并向世界天气监视网发出报告.近年来,根据观测资料并结合南极和南半球其他资料,开展了极区气旋、影晌南极半岛的天气系统、大气化学、高层大气、辐射特点、南极海冰状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等项目研究.这些研究对了解南极当地气候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对南极乔治王岛的长城湾沿岸水域中的海洋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1988年11月20日在2号站采得的冰芯中部有一层约5cm的棕色层,而1988年11月17日、20日和26日在5号站采得的冰芯样中有二层棕色层。固定冰中叶绿素a浓度范围在2.55~56.8mg/m~3之间,而且大部分含量集中在海冰的中间层中,而不象其它海区如昭和、戴维斯、凯西和麦克默多等站,大部分叶绿素a集中在海冰的底部,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冰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1.
《极地研究》1990,1(1):58-66
During 1985-1986, 1986-1987, and 1988-1989 expeditions on Fildes Peninsula the ground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A total number of 218 ground temperature data were obtain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n 121 rock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expedition.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se data.  相似文献   

12.
孙洪亮 《极地研究》1992,4(4):109-113
本文使用南极长城湾 1 987年 3月至 1 988年 2月连续观测资料 (每小时观测一次 ) ,对该海湾底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CO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尚有辩驳的余地.目前CO2是否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还在争论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讨论驱动力的变化应该从加速度也就是增长率的角度来深入.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发现CO2增长率(12月减1月)与温度增长率(年均温度之差)的波动节奏一致,但是温度的增长率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而CO2增长率长期持续升高,表明两者驱动力有些关联又有些区别.计算表明CO2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及短尺度的现代变化中都落后于温度的变化,它不是温度变化的驱动力而是产物.CO2的增长率的表现可以理解为自然和人为2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前者保证了它与温度的年际节奏一致,后者提供了长期趋势的变化.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对大气的CO2的贡献率为48.4%.  相似文献   

14.
Climate change in the Sanjiang Plain disturbed by large-scale recla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In recent 20 years,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conducted a lot of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climate variation over China on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Most of the studies using temperature records have shown that the…  相似文献   

15.
A comparison is made of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on the upper atmospheric boundary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rimean Peninsula. It is shown that the long-term temperature regime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rimean Peninsula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ability.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long-term regime of mean annu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on the upper atmospheric boundary. The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creases in the regions of heat sources and decreases in the regions of heat sink. Stability of long-term mean annual valu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Crimea on the boundary of the regions of heat sources and sinks. The study revealed the chronological structure of long-term change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anomaly in the long-term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short-duration variations.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chronological structure o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ninsula. The dominant interannual and 2–3-year periodicities in the temperature regime variations are correlated with variations in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 62.7% of cases, the sign o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orresponds to the sign o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Thus it is shown that a small tendency in the long-term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rimean Peninsul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variations are determined largely by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the input and distribut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cident on the upper atmospheric boundary.  相似文献   

16.
陇东地区近51 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媛媛  张勃 《中国沙漠》2012,32(5):1402-1407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57—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其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多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方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平均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冬季的增温趋势最为明显,这与全球气温变化及中国气温变化总体趋势一致;年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13 a,四季平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25 a、25 a、13 a和7 a;年均气温的突然升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季平均气温的突然升高分别始于90年代中期、90年代初、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7.
1985—1986年度和1986—1987年度在菲尔德斯半岛对地面温度进行了测量,共获得129个数据,并对带回的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量,共获得210个数据。本文在分析和归纳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菲尔德斯半岛的地温特征和岩石热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洪湖湿地大气调节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洪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对其大气调节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洪湖湿地大气调节服务总价值为254.52×106元/a,是过去研究结果的11.6倍,其中湿地植物净固定的温室气体价值(包含甲烷折算的排放价值)为58.50×106元/a,表现为较强的碳汇;湿地释放氧气价值为176.51×106元/a,增湿调温价值为19.51×106元/a。洪湖湿地植被净固定温室气体价值、释放氧气价值和增湿调温价值分别占大气调节服务总价值的22.98%、69.35%和7.7%。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闫敏华  邓伟  马学慧 《地理学报》2001,56(2):159-170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45年来,经过大规模的开荒,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成为现今三江平原的主要景观类型,其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1955-1999年三江平原地区2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压4个要素的资料,分析近45年来三江平原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定量地认述了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对于各气候要素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突变事实,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阶梯式的持续变暖事实,认为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这些突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As in previous years Norsk Polarinstitutt has carried out mass balance investigations on Storbreen and Hardangerjøkulen in mainland Norway and on Broggerbreen and Lovenbreen in Svalbard. More than 20 years of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glaciers both in mainland Norway and in Svalbard are retreating.
Both in 1985 and in 1986 the glaciers in Norway had a negative net balance. At Storbreen the mean annual net balance value 1949-86 is -0.30 m in water equivalents, while on Hardangerjflkulen the mean value 1963-86 is -0.02 m.
The two glaciers measured in Svalbard also had negative net balance in 1985 and in 1986. Both measured glaciers have had negative balance nearly all years since the measurements started in 1966. The mean value is close to -40g/cm2 or -0.4 m on bo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