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白洋淀入淀水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春霄 《地下水》2010,32(2):110-112
白洋淀入淀水量的多少是其存亡的重要因素。从70年代起,本流域入淀水量急剧减少.白洋淀开始出现干淀现象,到80年代初出现连续干涸达5年之久,使淀区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88年重新蓄水后,加强了调水、用水的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才避免了再次出现连续长年干涸现象。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对1960—2008年白洋淀入淀水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淀水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和天然降水的影响,且人类天然活动的影响程度在加剧;白洋淀自身调蓄能力很差,“引黄济淀”仍是当前保证白洋淀不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林 《地下水》2012,(3):34-35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各种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环境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近年由于干旱和污染的双重威胁,白洋淀湿地一直面临干淀危机。随着流域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气候干旱,干淀频繁出现,生态环境恶化,淀泊萎缩,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沈秀云  李兰贵 《地下水》2005,27(3):156-157
论述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利用现有河渠,把漳卫、子牙、大清3条东西流向、中、上游互不相干的河道串联起来,通过科学调度,使干涸的白洋淀恢复了原有功能,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娜 《地下水》2009,31(6):74-78
自进入60年代以来,白洋淀入淀水量越来越少。不断减少的入淀水量已经严重影响了白洋淀的生态、社会等效益。主要是对白洋淀南支水资源量及南支入淀水量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计算,此次分析和计算主要是以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调查到的多年各项用水量的详实资料,应用分项调查法、泰森多边形法、典型年法、频率分析法,得出了白洋淀南支水资源量,南支入淀水量,南支水资源的状况对南支入淀水量的影响及入淀水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赵建永  王晨 《地下水》2014,(3):78-78
根据1981至2009年安格庄水库向白洋淀补水的出库水量和入淀水量,通过区间引进及引出水量、蒸发量、降水量的统计,对沿途损失加以计算,掌握安格庄水库至白洋淀区间河道的基本情况,为提高白洋淀补水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开展了全淀区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方法】在白洋淀湿地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84组,查明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开展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于河北省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府河入淀口及白沟引河入淀口为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区,入淀河流输入为白洋淀重金属主要来源;环境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为清洁无污染等级分布面积144.54 km2,占表层沉积物分布总面积的96.68%;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Cd>Cu>Hg>Pb>Zn>Ni>Cr>As,Cd元素污染程度等级以中度和偏中度为主,Cu元素以轻度和清洁为主,其他元素以清洁无污染为主;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河流入淀口所在淀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其他淀区,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南刘庄>烧车淀>小白洋淀>王家寨>藻苲淀>捞王淀>池鱼淀>泛鱼淀。【结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南刘庄等局部淀区存在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以Cd元素污染最为突出。创新点: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多种方法,系统评价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揭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为河流输入。  相似文献   

7.
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湿地及其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采用综合识别遥感提取技术,对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面积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在1986—1989年间,湿地面积增加253.29 km~2;1989—1994年间,湿地面积减少181.61 km~2;1994—1997,湿地面积增加158.17 km~2;1997—2004年间,湿地面积减少170.37 km~2;2004—2016年,湿地面积增加106.09 km~2。根据湿地面积提取结果,分析湿地面积与地表水位和地下水位的关系,确定了白洋淀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地表水位,其与白洋淀湿地面积的相关性非常好,相关系数达0.99;白洋淀湿地面积与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正相关性,说明湿地渗漏量对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有一定影响。针对白洋淀湿地地表水位,采用水均衡法,分析了影响白洋淀地表水位的主控因素,主要为白洋淀湿地的入淀流量和蒸发蒸腾消耗量。通过白洋淀湿地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白洋淀湿地与水文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可为制定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渗漏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受污染的白洋淀地表水渗漏范围,对周边地下水主要离子水化学的影响,并评价地下水是否适用于灌溉,在该区域现场测定了地表水及地下水pH、EC(Electric Conductivity)和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等参数,采样分析各水体D、18O和主要离子组成,结合判别分析和钠吸附比RSA(Sodium Adsorption Ratio)讨论。结果表明,淀水渗漏使浅层地下水电导率升高,氧化还原电位值降低,且更加富集重同位素;唐河污水库周边浅层地下水SO42-和Na+含量明显增大。浅层地下水的δ18O值结合水位埋深有效地标记了淀水渗漏影响地下水的范围。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到白洋淀渗漏的影响,唐河污水库附近的浅层地下水受污水库渗漏影响。污染地表水渗漏使得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白洋淀西部和唐河污水库周边浅层地下水不适宜用于灌溉。  相似文献   

9.
武中强  刘长征  刘兰芳 《地下水》2013,(6):36-38,143
通过对白洋淀千里堤坝基强渗段渗流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流监测数据的分析,确定坝基强渗段的渗流边界及坝基渗流量的计算方法,并采用分段法计算出了坝基强渗段的渗流量,分析淀水位、截渗沟水位与渗流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千里堤坝基渗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建议,为保障千里堤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湖底地层调查对于白洋淀生态地质调查、湖底生态清淤及湿地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系统探明白洋淀湖底地层结构,从区域尺度对湖底地层实现完整刻画,为钻探调查提供精确的靶区数据支撑,创新了探地雷达应用范围,采用船载方式,透过水体开展了湖底地层勘查。剖析白洋淀湖底结构探地雷达勘探技术难点,分析了含底泥和不含底泥2种情形下水上勘探电磁波的传播特征和湖底原生地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条件,建立了淀水+淤泥层+湖底原生地层的湖底简化结构模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探地雷达系统不同硬件设备的勘探能力与适应条件,优选出双皮划艇搭载50 MHz低频组合天线的工作模式,结合适用于水下电磁波弱信号提取的数据处理技术,获得了白洋淀湖底15 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数据。结果表明,此种工作模式适用于湖区水深小于5 m的水域,原生地层电磁波整体呈现弱反射特征,湖底15 m深度范围内存在2~3组砂层反射界面。淤泥层会大大削弱湖底原生地层的电磁波反射强度。存在厚砂层的水域,电磁波会形成强反射波组,砂层展布形态刻画清晰,砂层厚度变化在0~3 m之间。本项研究实现了湖底地层结构建模分析、天线勘探模式优选、数据处理过程优化等技...  相似文献   

11.
湖泊富营养化影响与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宝  刘静玲 《水科学进展》2009,20(5):695-700
构建了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Weber-Fechner Law,W-F)的湖泊富营养化及公众满意度综合评价方法,选取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5个评价因子,应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分别为0.124 2、0.176 8、0.214 0、0.203 4和0.281 6,明确了湖泊富营养化综合影响指数Ki值与营养指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探讨了将公众对湖泊营养状态的感受与Ki值间建立定量的关系,根据Ki值变化范围、变化率与营养等级的对应关系,将公众对湖泊营养状态的满意度划分为4个等级:优、中、差和很差,以反映公众对湖泊富营养程度变化的响应.并以海河流域典型湖泊白洋淀为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白洋淀Ki值为0.052 3,Ki值变化率为304.67,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不同空间的8个点位富营养化严重程度排序:南刘庄>圈头>王家寨>光淀张庄>烧车淀>枣林庄>采蒲台>端村.公众对白洋淀8个点位Ki值变化范围确定为0.029 3~0.100 6,营养状况的公众满意程度均为差,富营养状态及对公众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马玉泊  丁二峰 《地下水》2010,32(2):125-126
介绍了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引黄济津、引黄济衡、引黄补淀为例,从气候气象、土壤底质、水文水质三方面对跨流域调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讨论,提出在充分论证水资源的流域性时空分布不均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采取最科学、有效的调水方案,使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白洋淀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偏湿;中期湖泊沉积发育,气候温暖湿润;晚期湖泊退缩,以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气候向凉干转变。综合沉积特征、环境演变阶段与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资料对白洋淀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全新统划分为三段:下全新统(11000—8500 a)以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砂为主,夹黑色粘土,冲积-湖沼相沉积发育;中全新统(8500—3200 a)为灰黑色粘土夹粘土质粉砂,湖沼相沉积发育;上全新统(3200 a~)以黄色、褐黄色粉细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冲积-沼泽相沉积发育。白洋淀全新统中段含有黑色粘土沉积和大量微体与腹足、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为华北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区域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白洋淀北部沉积岩心210Pb和137Cs测年、重金属元素、营养元素、粒度和硅藻优势属种分析,结合水文、气候以及保定市和安新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重建了白洋淀近70年以来的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影响硅藻优势属种演替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60年之前,重金属和营养元素处于较低的水平,硅藻属种以Aulacoseira granulata为主,反映湖泊生态环境处于自然演化阶段;1960年前后,由于受到上游水文调控的影响,白洋淀TP和TN含量开始缓慢增加,富营养指示种Cyclotella meneghiniana明显增加;1960~1990年,TP和TN含量明显升高,反映快速农业化进程中营养物质输入增加,但重金属含量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硅藻属种以A.granulata和C.meneghiniana为优势组合;1990年以来,流域工农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导致重金属和营养盐富集,尤其是2000年以后,重金属和营养盐富集进一步加剧,此时硅藻组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1990年前的A.granulata优势种转变为1990年后的C.meneghiniana优势种,重金属耐受种Nitzschia palea也自2000年以来开始持续增加.冗余分析表明沉积物重金属、TP、TN、温度、风速、入淀水量和水位是影响白洋淀近70年以来3个硅藻优势属种演替的显著因子,其中重金属和营养是硅藻组合演替的主要驱动因素,水文过程、温度和风速是硅藻组合演替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5.
张丽莉  武中强  张卓 《地下水》2010,32(2):68-70
介绍水质在线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大浪淀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通过建设大浪淀水库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大浪淀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PH值、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浊度、蓝绿澡等八项指标,为保护供水水源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历史上的洪涝灾害极为频繁。沿太行山迎风坡发生的暴雨是本流域洪水的主要来源。进入平原以后,河道狭窄而平缓,形成了一系列的滞洪洼地,如著名的白洋淀、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减轻了河道的防洪负担,但由于标准较低,遇大洪水常常泛滥成灾。 1963年8月洪水是本流域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这次洪水主要发生在海河流域中部、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及南运河三个水系(简称海河南系),三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湿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变化特征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探究区域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于揭示地下水循环变化、水资源安全与管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白洋淀湿地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白洋淀地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演化作用及分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具...  相似文献   

18.
湿地作为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关于湿地和水体的不同提取方法及结果,确定了适合于白洋淀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利用改进的指数方法和谱间关系法分别对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了定量化提取。鉴于白洋淀淀区湿地主要包括开阔水体和芦苇区两部分,将淀区内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几何拓扑后,得到淀区内芦苇区的范围。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白洋淀湿地及其组成部分提取的综合方法,为利用遥感技术在白洋淀淀区内提取湿地及相关信息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和水体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白洋淀鱼耳石中诸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反映了白洋淀各水体较密云水库水体的环境复杂,污染程度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耳石中大致存在两类生物地球化学习性不同的元素,水体中第一类元素的变化不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响应,如Au、K和Na;第二类元素的变化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强烈响应,如As、Ba、Co、Cr、Fe、Sr和Zn。诸微量元素在耳石中富集的强弱顺序为,Zn>Sr>Se>Fe>As>Ba>K>Co>Au>Na>Cr。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洋淀和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和水体中对应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的自然对数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防汛斗爭中,正确掌握雨情十分重要。保定专区全区面积山区占一半以上,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著名的暴雨中心所在地,境內河流成扇形輻射,汇集于天津前沿的白洋淀和东淀。由于山区河流源短流急,洪水迅猛,平原地区低洼坡緩,泄流不暢,每年汛期洪涝灾害威胁較大,并影响到天津市的防洪安全。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領导下,連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运动,特別是在1958年以后,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