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淅川县地质灾害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及地层岩性、工程地质特征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随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大小相应变化,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决定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通过研究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的关系,探讨了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认为沿断裂带走向地质灾害呈条带状分布,断裂密集或交叉区域、断陷盆地周边、荆—师复向斜陡倾岩层分布区,地质灾害多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昌辉  徐庆方 《地下水》2023,(2):129-131
从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居全省首列,通过分析贵州省从江县城1:1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发现,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岜扒断层横穿工作区,岩性以变质板岩等软岩为主,岩体极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本文旨在研究从江县城区域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得出:(1)区内地质灾害在断层两侧具有上下盘效应,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于下盘,上盘地质灾害以土质滑坡为主,下盘以岩质滑坡为主,且在区域上具有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特点;(2)地质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基础条件;(3)地质构造致使区内岩组性质变差;(4)本次研究可为类似断层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区域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金梅  杨龙  苟敬  李德龙  吴涛 《地质与资源》2021,30(2):193-198,192
以重庆市巫山县县城为研究对象,对县城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其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条件、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斜坡结构类型、三峡水库水位和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利用信息量法,通过ArcGIS软件对各因素的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和计算,得出其对地质灾害的贡献值.以此对其易发性进行分区,分出了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区.分别统计不同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发现地质灾害易发性越高的区域,其地质灾害点密度越大,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拟合度较好.该结果可用于同类型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潮阳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地质灾害点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等6个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法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将10年一遇降雨工况和易发性分析计算,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对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预测能力及综合防治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息烽县地处贵州中部,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斜坡区,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评价区内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结果显示,影响息烽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及人类活动,区内共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和小3种级区共11个亚区。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研究成果,作者架构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认为,影响地质灾害活动的因素是气象、地理、地质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与社会因素相互叠加。地质灾害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灾害系统。在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应的预测模型,对给定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做出预测。建立模型的程序是:(1)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2)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水系、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分布和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3)创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4)确定危险度指数和预报等级。  相似文献   

7.
傅有机 《福建地质》2008,27(3):339-343
宁武高速公路是福建省境内地质条件最差的高速公路之一,对南平段沿线高速公路穿越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在山区进行高速公路建设应注意防患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继红 《福建地质》2012,(2):167-174
根据永安小陶镇的区域地质构造、自然灾害等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并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地质资源4个一级指标建立分析模型后对地质构造、地形坡度等16个二级影响因子定权,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分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谷城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城县是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发现各类地质灾害194处,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雨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谷城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总结了各种致灾因素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影响,对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后山煤矿的具体地质环境和采煤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区域调查法和地质环境综合判别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根据最大下沉值、影响半径、斜率、曲率和水平变形、最大下沉角、开采影响传播角(α>50°)、冒落带高度值、导水裂隙带高度值等对研究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矿山受采矿影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1.
屈迅  吴绍祖  李强 《新疆地质》2001,19(4):288-291
地质遗迹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新疆有着经过长期地质演化形成的各类地质遗迹,其内容丰富、类型齐全,包括地质地貌景观遗迹,地质构造、地质剖面遗迹,古生物化石遗迹,岩石、矿物(床)遗迹,地质灾害遗迹。这些遗迹具有强烈地域色彩,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谟 《福建地质》2009,28(4):341-345
通过对福建省内10余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域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体的母岩有着内在联系,不同类型地质体母岩所发生地质灾害的种类、机率和形成规模也不尽相同。基于福建省现有地质灾害数据库所采集的资料,就地质灾害与地质体母岩的影响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估与误差修正问题已成为制约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深入发展应用的瓶颈。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评估、误差检测、动态修正的总体研究框架。在模型精度评估方面,提出分别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评估的一般理论模型、面向特定地质体的实际操作模型和地质结构构造不确定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的研究思路,指出应重点研究地质实体自身特性、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的影响,解决由一般地质界面的内插误差和特殊地质体的外推误差引起的精度评估问题。在模型误差修正方面,提出基于建模初始数据的模型误差修正方法和基于建模中间结果的模型误差修正方法,在具体实现时,引入“数据 模型的可视化交互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一套完整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评估与误差修正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完善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拟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质体综合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其处理涉及内容多、业务逻辑复杂、重复工作量大,是影响编图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实现地质体的高效综合,文章提出了一种以地质约束条件(专家知识)为核心、以制图综合为空间图形合并手段的新型地质体智能综合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围绕地质专家知识(如地质年代、地层名称等)规则映射开展的三种地质体综合方法(同属性合并、交互式选择合并、绘图合并)。使用北山地区地质图数据对地质体综合模块进行测试,经反复对比实验,证实了该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实现地质体空间图形的"一键式"合并,还可以自动完成地质知识的映射与赋值,综合结果符合地质规律。该方法为反映地质空间分布前提下对图件中地质体或其他面图元的精简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动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桂林国家高新区苏桥园B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桂林国家高新区苏桥园B区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岩土体性质和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人为活动强度、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和性质、地下水变幅、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对建(构)筑物及道路的破坏程度、填方厚度和用地类型等18个影响环境地质要素作为评判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与方法,通过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将桂林国家高新区苏桥园B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大、中、小和微弱四个等级区,并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特征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掌勘探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各煤层赋存情况及钻孔取样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评价了本区在将来开采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矿区荒漠化、地下工程地质灾害、瓦斯爆炸与煤层自然和矿井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可能性,以及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矿井安全生产等环境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各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申报建立林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州市2046km^2的面积内分布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四个地质时代的地层,三大类30种岩性的岩石,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以及极富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这些具有科学意义的多种地质旅游资源,通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可以更好地得到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和地质工作发展特点,提出了前期综合地质论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地质环境的基点出发,全面论证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和场地适宜性,对综合地质论证的范围、内容,以及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前期综合地质论证,应初步预测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中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及早提出防治措施,同时,针对一些不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综合地质论证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