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交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青海交通,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对交通建设需求的迫切性的分析,提出了交通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提高游客满意度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青海省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五级态度量表量化游客满意度评价项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总体满意度以及游客重游率等方面开展综合测评.研究表明:国内游客对青海各旅游环节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上处于满意和一般之间,旅游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游客重游青海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正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乌兰县境内,地理坐标N 36°18'~36°45',E 99°02'~99°12',湖面海拔3 059 m,面积154 km~2;气候干旱、温凉,交通便利。湖盆属新生代断陷盆地,南有鄂拉山,北有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盆内全新统风积、湖积粉细砂、  相似文献   

4.
大西北国土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连接欧、亚各国的交通孔道。其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3,通称“大西北”。 西北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环境因素、经济基础、社会状况等方面均有自己的明显特点,可概括为:①位于我国西北部,欧亚大陆中部腹地,幅员辽阔,但交通不便。②光  相似文献   

5.
王欢  王芳  郭梦瑶 《地理研究》2022,41(10):2712-2725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购物需求日益多样的今天,掌握居民购物出行规律,对合理布局商业空间、科学规划交通路网和提升公民个人福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全国29个省份174个地级行政区30591位受访者的主要和次要活动时间利用调查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对居民购物活动参与率、购物持续时间和由购物产生的交通出行时间进行系统分析后,构建离散选择模型探讨居民购物出行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和西部地区居民购物参与率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城镇和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的购物参与率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农村地区及青海、内蒙古、重庆、云南等地的城镇居民交通出行时间较长。居民购物出行受到居民个体属性、居民家庭属性以及区位条件因素综合影响,且购物参与率与持续时间在某些群体呈现一定互斥。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购物中心规划布局等方面提出城乡空间布局与交通发展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简述亚欧新陆桥在我国境内基本概况及旅游潜力估价的基础上,从青海资源特征出发,探讨了青海旅游业在新陆桥中国旅游业中的特殊地位及青海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亚欧新陆桥在我国境内基本概况及旅游潜力估价的基础上,从青海旅游资源特征出发,探讨了青海旅游业在新陆桥中国旅游业中的特殊地位及青海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经济开发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生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传燕  别强  彭焕华 《地理学报》2010,65(1):113-121
青海云杉林分布格局深受环境影响,量化其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该种群管理、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然缺乏量化研究成果。本研究选择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青海云杉林分布图为基础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着重量化分析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生态幅度和地形特征,得出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生境的气候边界函数,并界定青海云杉林分布的海拔、坡度以及坡向范围。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数量化表达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的气候和地形幅度,为退耕退牧还林提供科学支撑,为气候变化条件下青海云杉林的响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1块100 m×100 m的大样地,利用其直径分布和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种结构参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直径分布表明该林分是典型的异龄林直径结构;(2)青海云杉林地青海云杉为顶级群落且呈单种聚集,空间隔离程度为零度混交;(3)青海云杉直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平均数均为0.49,生长上处于中庸状态,大小分化程度一般;(4)青海云杉林角尺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526,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上看,青海云杉分布是以团状分布的;(5)青海云杉开敞度大小为1.667,生长空间很充足。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今后青海云杉林的合理经营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是一个以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南界川边的阿坝、甘孜两个民族自治州,东南为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邻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居于其西北,东部及东北部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河西走廊等地相依,青海高原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东部河湟地带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域.因此,作为一个研究单元青海具有典型意义,地理学界和历史学界对这一特殊区域均较为关注,相关学术成果丰富.然而,遗憾的是,较之东部已经逐渐精耕细作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由于学术兴趣或学养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以历史地理视角治青海学术的研究并不多见,系统论述历史时期青海经济发展与布局,并探讨其人地关系的成果则告阙如.2011年11月,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陈新海教授的新著《青海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相关状况始有所改观.由于其选题及学术价值,该著作刊行还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全书约30万字,由绪论、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汉代以前青海地区的环境与经济、青海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退、青海农业经济的恢复、青海农业经济的发展、青海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青海城镇的初步发展、青海城镇的发展与环境、青海地区的游牧部落与畜牧业经济、青海灾异状况的整理与研究、结语等部分构成,结构合理,井然有序,文笔流畅,宏观论述与个案探讨兼顾,行文亦颇富匠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引力模型与克里金插值、XY to line、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符号等GIS分析方法,以1986年、1995年、2004年、2016年为时间断面,分析了青海省公路网络中43个主要节点城镇的可达性及县域经济联系格局的演化规律,结论为:1986-2016年,青海省公路网络等可达性线呈现不规则的半环状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位置、交通、经济及其时间距离等,可达性插值表现为交通主干道指向性;青海省公路网络可达性水平均有提升,可达性值的变化呈现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特点;1986-2016年,青海省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经济联系总量增长愈来愈快;前五等级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前三经济联系总量的县域基本集中于西宁、海东地区,体现出青海省典型的"单核"城市空间结构,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与可达性均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Through a long-term summar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afrost and their impact on transporta...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主要包括两轴、两带和两个辐射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在于"路",即通过交通轴线的建设实现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从铁路、海运、航空三个角度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格局现状,并针对三种运输方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探讨跨大陆版块交通经济带建设模式。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通过跨区域合作,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线连点,点轴推进,海陆空并举,连线成网,打造信息化的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日本在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结合笔者去日本考察的实际经历,总结了日本在交通路网结构、快速轨道交通的布局、交通换乘、交通工具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交通规章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几个主要方面,为中国的交通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文章分析了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青海湖水位的持续下降,水面萎缩;河道断流,渔业资源灏临灭绝;鸟岛连陆、萎缩,鸟类数量急剧减少;草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洪水、泥石流的加重等,提出了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治理对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健全法制;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湖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伯礼  张小雷 《地理学报》2010,65(12):1522-1533
投入产出分析与ESDA结合可能对拓宽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试将投入产出分析与ESDA相结合,就1997-2008 年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疆交通建设)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 新疆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主要在于:以相对较小的劳动力消耗实现较大的后向波及部门商品价值转移,并由此产生更大比重的前向波及作用、消费波及作用,乘数效应是新疆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重要枢纽;② 在新疆区域经济极化-扩散过程的大背景下、大尺度中,各地州市域交通建设对经济增长贡献空间相关性逐步增强,呈明显的扩散效应,各地州市域交通建设经济贡献率呈空间正相关性,空间上的反极化效应显著;③ 新疆交通建设对经济增长贡献既满足了中心区域的极化需要,也通过三级垂直波及作用模式的横向扩散促进了外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外围区域各族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交通建设活动而首先分享到了改革与发展的部分成果。研究表明,将投入产出分析与ESDA相结合,对初步揭示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空间分异、空间相互作用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新时期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想区域。从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系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状特征,发现目前公路交通在路网结构、职能分工、产业统筹、公共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区域一体为核心内涵的公路交通发展新模式,并从主体功能区划、空间拓展、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与机制创新等维度提出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交通可达性的测度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宋洁华  李敏纳  蔡舒  王平 《地理科学》2017,37(10):1507-1516
设定交通可达性指数及交通区位优势度、内部交通连通度和对外通达性3个分指数,全面测度海南各县级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在此基础上,采用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与全局趋势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研究海南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现状格局。结果显示,目前海南各县级行政区交通可达性差异很明显;海南岛交通可达性总体呈沿海内陆分异与北南方向类似U型分异格局,交通可达性的3个分指标均存在鲜明的空间分异特征,即交通区位优势度与交通可达性总体分异格局基本一致,内部交通连通度呈北部较高、中部内陆到西南沿海较低而东南沿海居中的分异格局,对外通达性呈沿海内陆分异及北南和东西方向双重类似U型分异格局;三沙市是海南一个特殊的沿海地级市,其交通可达性很差。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政治因素对海南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推进海南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交通条件进行经济空间布局引导,并逐步增强交通布局的空间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