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雾的季节变化、雾的地理分布、雾的生消特征及持续时间、雾日出现时的天气形势等因素得出:广西沿海的雾多集中在冬春季节,尤以春季最多;雾的生消时间多集中在下半夜至上午,尤以早晨最频繁;雾的持续时间以1~3h居多。广西沿海雾日出现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静止锋天气型、冷锋前天气型、变性高压天气型和西南低槽天气型等,其中尤以冷锋前天气型居多,变性高压天气型次之,西南低槽天气到最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2年9月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持续的强降水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强降水发生在500h Pa槽附近;中小尺度的对流云团产生在沿海向岸风左侧的气旋性辐合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降水形成的动力机制;强降水回波不断生成是造成强降水的关键;特殊的沿海地形对这次强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弄清和掌握山东及其沿海春季大风演变的天气气候规律,根据70—79年3—5月份的资料,对我省及其沿海23个站(见图一)的大风日数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是山东及其近海春季大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中,有关天气气候分析的一部分。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南非沿海低压及其恶浪的某些特征J.D.Torrance(津巴布韦)“沿海低压”是形成于纳米比亚沿海和南非南部沿海浅薄低压区的名称。虽然,两地形成的低压用了相同的名称,但其天气和特征上都有明显区别。本文仅叙述形成于厄加勒斯角附近及其以东的南非沿海低压,...  相似文献   

5.
造成2008年6月5~7日华南沿海地区连续大暴雨的原因,是高空槽、低涡和华南沿海辐合线、低空西南急流等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充沛的水汽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沿海上空交绥所致.  相似文献   

6.
孙庆阶 《气象》1991,17(6):27-32
本文使用1959—1988年共30年的资料,对黄河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造成我国东部沿海的1032个气旋大风过程,从沿海气旋大风的气候规律、地理分布、风向频率、持续时间、气旋活动以及气旋大风形势特点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些关于我国东部沿海气旋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西部海陆风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于恩洪  陈彬  白玉荣 《气象学报》1987,45(3):379-381
海陆风虽然只是距海岸线两侧几十公里的一种中尺度现象,但它对沿海一带的天气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对大范围的空气运动有作用,而且可以改变局地气候。 研究海陆风,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沿海风能资源,弄清空气污染规律和中小尺度天气的物理机制,提高短时天气预报准确率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1983年—1984年间的春、秋、夏、冬分别进行了有关海陆风观测。观测站的分布见图1。  相似文献   

8.
东南沿海3月连阴雨中的地面陆-海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仁光  刘德倜 《气象》1999,25(12):48-51
利用1993~1996年3月份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天气图资料及东南沿海9站地面天气实况资料,对连阴雨部分物理量场的分布、降水的日变化、降水落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陆-海高压是连阴雨天气中最直接、最直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9.
日照沿海海陆风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使用近海海温资料和莒县站、日照站气象资料,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照地区沿海海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对当地天气的影响。发现海陆风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对当地气温、降水、湿度及天空状况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影响显著。海风强盛季节的午后和陆风强盛季节的早上,沿海的温度梯度常具有海风锋和海岸锋的特征,使沿海地区低云和雷暴天气明显增多,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海陆风和地形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4-27日浙江沿海出现一次东风扰动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 1°×1°客观分析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热力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并就沿海地形对暴雨的影响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浙江位于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低值区,这种“鞍形场”形势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背景条件,海上低涡登...  相似文献   

11.
山东沿海降雨云系宏观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云  王以琳  龚佃利 《气象》1996,22(10):35-38
针对山东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东沿海地区的降雨特征,统计了沿海云层的宏观物理量,分析了莱州湾、黄海北部和东南沿海3个地区云与降水的关系,对主要降雨天气系统计算了降雨效率及增潜力,增雨潜力在42.55%-68.79%。通过对天气系统中水汽垂直分布的分析,为飞机在山东沿海地区增雨作业最佳催化层次的选择提供了信。  相似文献   

12.
海雾在胶东半岛沿海海面四季均可出现,给海上航行、运输及渔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海上灾害性天气。本文试图从大量的资料。统计入手,通过分析整理,找出海雾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对产生海雾的天气型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3.
唐惠芳 《气象》1990,16(10):58-61
月内,南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达35—38℃,江南伏旱严重;北方地区雨水丰沛,局部地区出现了风雹天气;有3个台风和一个强热带风暴生成,其中9009号台风在广东沿海登陆。月内,没有出现稳定的雨带,暴雨过程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上运输、捕捞、近海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海上风浪预报的要求愈来愈高。由于江淮气旋入海后往往给半岛沿海带来恶劣的天气和灾害性的浪场分布,因此有必要对山东半岛沿海江淮气旋所产生的波浪场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海上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十一运会沿海赛地大风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地烟台、威海、日照3站1971—2008年逐日10min平均最大风速,统计分析了比赛期间(9—11月)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大风随着年代的变化,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共同点是9—11月大风日数逐渐增多;不同区域大风发生几率差异较大,位于北部沿海的威海、烟台出现大风的几率明显大于南部沿海的日照,尤其以威海几率最大。利用2001—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对产生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9—11月造成烟台、威海、日照大风的主要有低槽冷锋、气旋、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以及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两种形势场。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产生大风的各类天气系统天气形势进行了合成分析,并给出各类天气系统产生大风时平均形势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浙南沿海海雾的气候特征、生消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对降水、风向风速、海气温度等要素和沿海海雾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显示:2-6月份是浙南沿海海雾的多发季节;海雾和降水关系密切;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是海雾生成的必备环流背景;冷高压(冷空气)的东移南下、风力的增强和层结不稳定(如雷暴、闪电、强降水天气的产生)是浙南沿海海雾消散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份亚锦赛期间汕尾沿海出现了大雾。该次海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主要是西南低压槽发展,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粤东沿海地区处于均压场,暖湿水汽平流到较冷的沿海海区形成。汕尾海上气象服务团队准确及时预报了该次海雾的生消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沙尘气溶胶对福建沿海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9年沙尘天气资料、空气污染指数及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影响期间福建沿海城市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沙尘影响日数总体上和沙尘天气过程的次数有关,2006和2007年的沙尘影响日较多.沙尘影响日呈单峰型分布,高值区出现在春季(3-6月).沙尘影响期间的空气污染指数较高,年平均API接近或超过轻度污染级别,能见度和PM10浓度之间呈反相关.沙尘气溶胶气团主要通过西北和偏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城市,其中300m高度的气团有11次经西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50%),有10次经偏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45%);800m高度的气团有12次经西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57%),5次经偏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24%).  相似文献   

19.
邓悦  屈文军 《山东气象》2021,41(2):34-45
基于中国气象局对热浪天气的定义并参考地理分区和热浪日湿度分级标准,定义连续3 d以上地面最高气温≥35 ℃的天气过程为热浪,选取 1960—2018 年 476 个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研究中国夏季干热型和湿热型热浪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夏季热浪日数除新疆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江南地区夏季热浪发生日数最多(年均 15 d)。温湿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热浪天气期间环境舒适度最差,热浪天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因海风影响午后气温显著降低,有利于缓解热浪天气的影响,因而沿海站点夏季热浪日数比邻近的内陆站点偏少。除黄淮地区外中国大多数站点热浪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江苏、浙江沿海、广东、重庆、海南、新疆及广西东部热浪日数增加趋势显著(1 ~5 d·(10 a) -1,α=0.05);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湿热型热浪增加趋势显著,增幅达 1~5 d·(10 a) -1;浙江、江西北部、甘肃、新疆等地区干热型热浪日数显著增加(α=0.01)。1990 年以来全国夏季热浪天气发生更为频繁;其中 2000—2009 年间干热型热浪日数偏多,而 2010 年之后强湿热型热浪日所占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0.
贾秀娥 《气象》1992,18(11):58-61
月内,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适中,局地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伏旱高温天气明显。月内有两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1 天气概况 进入8月,我国北方出现4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每次过程大部地区的降雨量为中一大雨,局部降暴雨或大暴雨。1—2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