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末,由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川泥石流综合防治的管理、统筹和协调工作以来,又一个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雅安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通过验收。 1984年4月19—23日,我部在雅安市举行的四川省雅安陆王沟、干溪沟泥石流(简称雅安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鉴定验收会议上,验收了雅安泥石流治理工点,这是四川泥石流治理的又一个好榜样,因为该工点的治理原则可行,工程质量好,效益明显,治理结果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在此之前的1983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南坪县召开的四川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议(简称南坪现场会议)上,验收了南坪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点,它已为四川泥石流治理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南坪县属泥石流频繁暴发地区。历史上曾因关庙沟和轩福沟的泥石流暴发而迫使县城两次搬迁。建国以来,南坪县城后山泥石流曾多次袭击县城,造成严重灾害。每逢雨季人心惶惶,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再次搬迁县城。若要搬迁,约需搬迁费5000万元。为了保障县城城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拨款165万元,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对后山泥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具体部署下,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对区内泥石流进行了调查,并会同南坪县有关部门制定了后山泥石  相似文献   

3.
1982年11月22—27日在兰州举行了甘肃泥石流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甘肃泥石流研究会(即原甘肃泥石流研究联络组)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10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代表57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内容含泥石流基本性质、泥石流沉积环境,泥石流防治经验,泥石流基本理论和泥石流模型试验等。在会上放映了三部泥石流资料影片(其中之一是1982年刚摄制的《宝成铁路北段泥石流及其治理》样片)和一些泥石流考察和研究的幻灯片。  相似文献   

4.
宁南县城后山有8条泥石流沟。其中3条一旦暴发泥石流,就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为使县城免遭泥石流为患,1985—1989年县上在有关科研单位参与和支持下,对后山泥石流采取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预警、管理措施,加以综合治理。治理工程取得的防灾效益、水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1984年10月9日至12月12日,在日本筑波举办了一个防灾技术讨论会。该讨论会由日本国立防灾中心主持。除日本代表外,还有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秘鲁、多米尼加、中国和香港地区的11名代表参加。 讨论会的内容有四:1.暴雨和洪水灾害以及它们的防治措施;2.斜坡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及其防治措施;3.火山、地震灾害及地震工程,遥感技术在防灾工作中的运用;4.域市防灾工作。 讨论会上先由日本专家就有关内容发言,然后各国代表发言,并进行讨论,最后去现场参观。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的全国泥石流防治经验交流会,于1981年11月17日至23日在云南省东川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85个单位的地学专家、水文泥沙专家、工矿交通方面的工程技术专家和泥石流专业研究人员100多人。会议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自1986年10月20日在成都开幕以来,经过五天的学术交流,今天就要闭幕了。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就本届会议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向大会作简要总结。 这次会议是继1980年4月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之后,又一规模宏大的全国性泥石流会议。来自全国泥石流科研、教学、勘测、设计、管理和防治实践第一线的80多个单位180多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128人,特邀代表10人,列席代表50多人)欢聚一堂,交流了六年多来我国泥石流研究和防治方面的丰硕成果,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  相似文献   

8.
后山属泥石流活跃区,需加以治理。治理区面积8.39平方公里,县城面积2.00平方公里。1985—1989年开展治理。后山泥石流生物治理总投资10.09万元。其完成的工程有:造林面积2077亩,栽桑面积50亩,栽油桐面积450亩。生物治理后,创产值48.74万元。因而投入与产出比1.0∶4.8。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7.3%增加到1989年的43.8%。生物治理在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这是在长江流域山地开发与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上许多与会者的意见。此次会仪山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长江流域开发研究会和四川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于199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内11个省市及流域外4个省市的有关专家、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共108人。提交给会议的文稿66篇,文集2本。 与会代表就长江流域山地开发,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旱涝等山地灾害的发生、发展、成灾和分布规律及防治,山地开发与灾害防治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讨沦。其较为一致的认识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全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议上,四川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李辑光宣布成立了四川省地理学会泥石流专业委员会(简称四川省泥石流专业委员会),聘请丁锡祉教授、华国祥教授为专业委员会顾问,唐邦兴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孟宪和、陈光曦、沈寿长和杜榕桓为副主任委员,吴积善等17人为委员,徐俊名(委员)、张生仪为秘书,并向大家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11.
本次会议于1997年6月6~日在重庆市召开:6~8日举行全体会议,进行学术交流;9~11日考察了长江三峡的链子崖危岩防治工程、新滩滑坡及两岸地质灾害状况.参加会议的委员和代表包括55个单位共95名专家、学者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汤国起做了工作报告,对专委会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当年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月7—1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工程科学讨论会。会议代表70余人,提出论文40多篇,除中美日的科学家外,还邀请了意大利和奥地利的专家参加。这次会议共有四个专题: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洪水及台风。 会议除涉及上述四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分布外,还涉及到预防、减轻这些灾害的工程措施特点、结构及新材料等方面。 我所有四名代表参加了滑坡和泥石流专题组,并在会上宣读了两篇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论文。 在会上各专题组充分讨论了继续合作的必要性和办法。以第二专题为例,通过三方科学家的讨论、协商,计划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限制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泥石流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需要研究如何合理搭配治理措施以满足泥石流防治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泥石流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植物工程措施、岩土工程措施、以及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主河输沙能力为控制条件,以地理条件和微地形因子为植物种类选择依据,坡面治理与沟道拦蓄配合,形成"坡面——沟道——小流域"的多级径流和固体物质调控体系。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今后应该加强植物措施治理泥石流的机理研究,评价植物措施的功能并编制设计技术规范,完善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宣读论文25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于1980年4月间在成都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来自铁路、公路、航运、矿山、城建、工程兵、水利、水电、地质、地理、水文、气象等部门70个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120多篇,有13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  相似文献   

16.
首届全国泥石流、滑坡防治学术会议,于1993年9月14日至17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云南省科委、云南省计委组织,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云南省计委国土办、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主办。出席会议的84名代表分别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及11个省、市(北京、云南、四川、陕西、青海、河北、辽宁、山西、甘肃、江西、台湾等)的53个单位,其中有我国老一辈的泥石流、滑坡专家、水土保持专家、水利工程专家和管理专家,也有一大批年轻泥石流、滑坡专业学者和来自滑坡、泥石流防治实践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与管理干部;日本的滑坡工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热烈欢迎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在四川召开,向到会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四川是个大省,全省共有215个县及相当于县的市区级单位。在190多个县里,有130多个县境内有泥石流活动,占到县份总数的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委会于1981年9月19日至20日在南宁召开了新编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到会的编委成员外,还有学会秘书长瞿宁淑同志,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和科学出版社期刊室及学报编辑部的有关同志,会议由周廷儒、吴传钧、王乃樑三位副主编主持。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  相似文献   

19.
以山区开发为专题的省(市、区)科学院第二届科技交流会,于7月16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贵州、山东、江西、黑龙江十个省(区)科学院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共提交大会论文196篇,并分组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姑苏城外春意闹,营财苑里掌声鸣。江苏省地名工作会议于2006年3月16日在苏州市金都饭店举行。会议由江苏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贾敬业处长主持。省民政厅副厅长刘广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省各地级市民政分管局长、区划地名处(科)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全国城市地名设标总结表彰暨部署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会议等5个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江苏省近年来的地名管理工作,研究部署今后工作任务。刘广哲副厅长在会上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近年来全省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