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北方温室花卉栽培气象条件诊断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花卉产业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明确温室花卉栽培小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温室花卉栽培气象条件分析系统,用VB语言编制了系统软件。该系统由气候生态指标库、小气候要素模式库、小气候调控知识库、室内小气候诊断分析系统及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构成;该系统输入温室类型、花卉品种、季节、天气要素实况或预报值后,自动给出温室内部小气候要素值,判断适宜与否,提供调控技术措施。文章对该系统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1前言水稻抛秧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1992年于洪区试种2.7ha,后经示范推广,到1996年大面积种植73O0ha,增产幅度为6.8%。几年种植实践表明,利用此新技术已收到省工、省力和增产节支的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水稻抛秧技术的科学依据,在几年种植经验基础上,我们于1995一1996年进行了抛秧田小气候、生育性状及产量效应关系的对比试验。2材料与方法两年的水稻抛秧田对比试验均在大兴乡东风村,1995年试验田O.53ha,对照田O.33ha,1996年试验田O.73ha,对照田O.92ha,供试品种为辽粳32…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多年试验与栽培实践,将我国北方一季粳稻种植区归纳、划分成稀栽稳长、密植稳长两大生育表现类型,并由此研制出一整套生育模式,用于指导水稻生产(见本刊1990年3期).本文继续描述两型栽培水稻生育特点及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以便改进栽培工艺,调整冠层结构,取得高效、低耗和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
根据观测试验及参考资料,概述了长春等北方地区花卉、蔬菜温室内小气候调控的基本原理及常规措施 ,包括采光设计与光照调控、温度、湿度调控及CO2 调控技术。温室的保温效果取决于合理的温室设计和温光调控 ,以便在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下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花卉或蔬菜产品。与自然气候相比 ,温室内小气候受人工干预和控制的因素较多 ,因而 ,温室花卉生产的成败除与温室性能、花卉品种选择有关外 ,关键是科学的小气候调控 ,即光、温、湿度及其配合情况的调控。本文根据温室气象观测结果及部分参考资料 ,概述普通日光和加温温室的小气候调控的原理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生物体能量转化和生育互补平衡原理,将北方水稻现有栽培型划分为稀栽稳长、密植稳长两大生育表现型,通过田间模拟试验,从取得水稻生育特征量及收获产量数据入手,利用气候资料建立两种生育型不同发育期生育调控、产量预测(报)等数学模型,为水稻高效、低耗、定量化栽培提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花期调控是优质商品花卉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遵循花卉开花的光、温生理生态学原理 ,概述了温室花卉栽培通过控制温度、光照等小气候要素实现花期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朝阳县是辽宁省的重点棉区,植棉历史悠久,为本省积累了丰富的植棉经验,但品种单一,技术老化,产量低而不稳,管理繁琐,与当今高速发展棉花生产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因此,我们根据气候相似的原理从山西引进了高产适宜简化栽培管理的3008棉花,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进行栽培试验,并与辽棉10号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其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比较显著,深受棉农欢迎。本文进行了农田小气候分析研究,从而为朝阳县推广棉花简化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7年5月下旬,我们在浙江农业大学的葡萄园内,对棚架和篱架二种架式的葡萄进行小气候观测。此时正值葡萄座果期,气象条件好坏对座果率影响较大。比较棚架和篱架的小气候特征,在葡萄栽培中,对选用合适的架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供试品种为巨峰,选择郁闭程度相同的两个测点,并在棚架上部、篱架东侧上、下部和篱架西侧上、下部各选五张成熟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叶片的温度,用照度计测量光照强度,用通风干湿表测量干、湿球温度,用热球式电风速计测量风速,并求其平均值。棚架葡萄园的行距为4米,株距为1  相似文献   

9.
玉米覆膜栽培是80年代我国旱粮生产的一项突破性农业气象技术工程,是继山区玉米育苗移栽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后,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被列为高寒山区“温饱工程”之一,为了给山区玉米地膜栽培上升到适当高度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首先了解玉米地膜覆盖的气候生态效应。1资料来源试验采用对比设计,二个重复,每个试验区用地0.22ha,供试品种为户单1号、中单2号、白鸽43,管理措施为当地传统管理措施。增温效应资料为1988~1989年2a在留坝农场进行的膜内和膜外实际观测地温资料,生育期、生长性状及…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秧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l992年于洪区试种2.7ha.后经示范推广,到1996年大面积种植7300ha,增产幅度为6.8%。几年种植实践表明,利用此新技术已收到省工、省力和增产节支的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水稻抛秧技术的科学依据,在几年种植经验基础上,我们于l995~1996年进行了抛秧田小气候、生育性状及产量效应关系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甘肃农科院粮作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后获得的一项促使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的突破性技术。覆膜后,小麦生长发育所处的农田小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为了研究地膜小麦栽培的小气候特点,1997~1...  相似文献   

12.
1993-1994年,从栽培、植保、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试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和常规栽培法进行了稻田田间小气候、水稻纹枯病发生及其防治策略的系统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稀植田间温度升高、温度降低,行间透光率提高,致使纹枯病发生期推迟,发病程度减轻,能减少一次用药,降低农本,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无核紫葡萄温室苗的生长发育及所处小气候环境条件的要素观测,掌握了该新品种葡萄苗木在哈密目光温室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所需的适宜气象条件,获取了无核紫葡萄温室生长的气候调控技术,为苗木的大量繁育和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疆沿天山一带海拔1800-2500m的诸多山区,处在大气逆温层中,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是新疆牧区理想的冬季草场。但山高缺氧也造成了工厂化蛋鸡生产的小气候调控的难度,使处于这些地区的厂矿、部队的居民禽蛋供应十分紧张。为探索中山带气候条件下蛋鸡舍小气候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克服这些特殊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利用中山带特有的气候优势安排生产,笔者曾在高山试验鸡场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初步制定了中山带气候条件下蛋鸡生产的小气候标准,供中山带地区的养禽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2年5月至10月,在随州市白云山进行了茄果类蔬菜的度夏栽培试验和山地小气候观测,获得了一定的科学根据并据此进行了分析.1 度夏栽培的意义我国南方大部分城镇,每年8至10月蔬菜上市量少,品种单一,对居民生活构成一定影响.而同一时期,山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适合蔬菜生长,品质也较好,而且在淡季上市售价高,销售快,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探索蔬菜的度夏栽培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扶贫致富工作.而且是改善居民生活、发展"菜篮子工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袋料香菇是以木屑或农作物下脚料为主配料栽培方法,又称香菇露地栽培,是现阶段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及适应性强、技术容易掌握,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袋料香菇栽培需经两个阶段,首先是人造菇木的生产阶段,即把木屑农作物下脚料按比例配一定量的辅料经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而成人造菇木。再次是人造菇木大田栽培出菇阶段,即人造菇木在大田脱袋、管理出菇。由于代料香菇需在大田栽培出菇,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季节的气候变化对袋料香菇栽培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香菇属低温和变温型真菌,菌丝生长的…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为加速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探索玉米在营口地区的最佳种植方式,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行了本项试验。本文着重分析了玉米优化栽培田间气候特征,为大面积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供试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沈觉成  高家表  陈万隆 《气象》1980,6(2):20-22
开展农田小气候的研究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途径。这里,根据我们的一些工作体会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着重谈谈农田小气候观测原则与一般参考书上很少介绍的农田光照、辐射、风速等项目的基本观测方法。 一、农田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农田小气候观测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来制订观测方案,以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首先应该抓住作物生育的关键期和影响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玉米采取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田间小气候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寻适合贵州的合理的栽培方式,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贵州省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袋栽香菇的栽培料来源广、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见效快,深受栽培者青睐,为充分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增加人民收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我省袋栽香菇生产的生物效率和经济效益与福建古田相差甚远,省内各生产单位之间又有较大差别.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别山区科技扶贫工作中发现,影响袋栽香菇优质高产的因素很多,主要生物和气象因子有栽培料选择、配方和生产各阶段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在选取合适用料配方和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