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对凌云县下甲水晶砂矿中民采发现砂金进行介绍,分析研究了当地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砂金与水晶砂矿来源一样,其母体都是含晶石英-方解石脉,属于岩溶型水晶-砂金矿.此发现对寻找广西砂金矿,拓宽金矿资源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具有良好的砂金成矿远景,但是对该区砂金的调查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笔者通过对招远南部河流砂金的调查,对其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河流砂金矿的形成受物源、地形地貌、第四系、水动力等条件的控制。一般来说:在原生金矿分布区、金丰度值高的古老变质岩区、断裂蚀变矿化带附近、含金石英脉密布区,往往有砂金矿分布,砂金主要富集在第四系的底部砂砾、砾砂层中,并与沉积物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砂金的成矿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该区超河漫滩是赋存砂金矿体的主要地貌单元。砂金在河流水动力由强变弱的部位富集,3—4级水系成矿意义最大,1—2级水系常形成富矿体,但规模较小。文中对砂金成矿条件及与砂金的富集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淅川、西峡地区的丹江、淇河、老灌河流域,砂金分布广泛,淘、采历史悠久。至今对其来源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砂金特征、分析砂金来源——原生金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为金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一套浅变质的含碳碎屑—碳酸盐沉积及火山沉积建造中含金丰度较高的大沟组、雁岒沟组和抱树坪组“衍生矿源层”的存在,成为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再结合砂金的分布规律和自然金特征,认为区内砂金来源除现已发现的几处岩金外,陡岭群的石英脉带,朱夏断裂及其两侧,岩浆岩中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等可能赋存的原生金矿及第三系底部的古砂金是区内砂金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该砂金矿位于郯庐断裂以西,北邻五井断裂,南靠沂山古隆起,为一河谷阶地型冲积砂金矿床(河二级支流王庄河水系)。砂金矿层主要赋存在全新统底部和更新统底部。矽卡岩型金银铜铁多金属矿床等是本区砂金矿的物质来源。水系主流与支流汇合处支流出口前缘(尤其是出口朝向上游的前缘)、河谷内湾部位、切割岩金矿体的支流细谷、河谷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古河道、冲积层底部靠近基岩,尤其是凹槽部分,是砂金富集的有利地段,并呈现砂金从上源向下游逐渐贫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贵州泥堡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边缘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区,矿床属受断裂、背斜和地层等多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卡林型金矿床。文章从矿区金矿化地段发育的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和方解石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矿床构造—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桂西下甲方解石脉型水晶矿床是水晶矿床的新类型。它是古岩溶水被封存后,由于区域的剧烈沉降而被深埋于地下,从而获得高温、高压,使之转化为热液,溶解围岩形成石溶液。之后为褶皱上升,使上覆地层遭受剥蚀,形成有利于方解石和水晶的结晶条件。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热液PH值的变化,从而使方解石和水晶在结晶过程中产生分异,形成水晶矿床。据此,此矿床可称为“构造-溶异”型水晶矿床。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研究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近千件文献建立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及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图层与属性表(ArcInfo、ArcView),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在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占原生金总储量64.6%)。空间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原生金矿金储量(52.5%)分布在砂金矿0~40km缓冲域中,其中5~25km缓冲域中为33.2%,而0~5km缓冲域中仅3%,表明原生金矿主要为5~25km内砂金矿提供矿质。此外,中国砂金矿金储量916.9t,占总储量的11.6%,明显少于澳大利亚的25.2%。认为与后者原生金矿主要形成在太古代和古生代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尤其第三纪)地壳减薄导致此前形成原生金矿的掩埋,可能是造成砂金较少的另~原因,这两种推测与中国缺乏古砂金相吻合。量化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西秦岭、松潘-甘孜地块、拉萨附近为依据砂金找原生金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应用GIS研究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近千件文献建立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及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图层与属性表(ArcInfo、ArcView),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在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占原生金总储量64.6%).空间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原生金矿金储量(52.5%)分布在砂金矿0~40 km缓冲域中,其中5~25 km缓冲域中为33.2%,而0~5 km缓冲域中仅3%,表明原生金矿主要为5~25 km内砂金矿提供矿质.此外,中国砂金矿金储量916.9 t,占总储量的11.6%,明显少于澳大利亚的25.2%,认为与后者原生金矿主要形成在太古代和古生代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尤其第三纪)地壳减薄导致此前形成原生金矿的掩埋,可能是造成砂金较少的另一原因,这两种推测与中国缺乏古砂金相吻合.量化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西秦岭、松潘-甘孜地块、拉萨附近为依据砂金找原生金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正地质人员都知道,砂金是由岩金风化而来,经水流的搬运,沉淀于河床。若有砂金存在,附近定有岩金存在。由已知砂金,去追溯寻找砂金源头地的岩金,这种方法,就是砂金溯源找金矿法。该方法尤其是对于岩金被覆盖,看不到基岩露头的地区有特效。平邑铜石归来庄金矿的发现,就是用砂金溯源法找到的。归来庄地区,基岩出露很少,靠地质人员的观察敲打是不行的。对归来庄地区的找金矿,一无基岩出露,二无任何前人资料,三无物化探成果作指引,仅有的找金矿信息,是见老乡在河  相似文献   

10.
华北牛驼镇凸起潜山地层中方解石脉体发育,根据研究区潜山地层方解石脉体及其围岩岩石学、同位素等特征,结合埋藏史、热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流体来源及活动期次。结果表明:牛驼镇凸起潜山地层发育4种类型方解石脉体(Cal_1、Cal_2、Cal_3和Cal_4),其中加里东运动早期形成的Cal_1型脉体与围岩同位素特征相似,流体来源于围岩。加里东运动晚期形成的Cal_2型脉体相对围岩具有δ~(13)C相似、δ~(18)O亏损和~(87)Sr/~(86)Sr富集的特征,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围岩的混合。喜马拉雅运动Es_3-Es_4期形成的Cal_3型脉体相对围岩具有δ~(13)C和δ~(18)O亏损、87Sr/86Sr富集的特征,流体来源于岩浆活动。喜马拉雅运动Ng-Nm末期形成的Cal_4型脉体相对围岩也具有δ~(13)C和δ~(18)O亏损、~(87)Sr/~(86)Sr富集的特征,其形成与烃类流体有关,主要来源于霸县洼槽的Es_3烃源岩在Ng-Nm末期大规模的生排烃。该研究成果为分析研究区油气运移期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凌云县下甲砂金矿床区域上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隆林-南宁断褶带东侧,凌云穹窿南缘,受控于凌云-逻楼孤型背斜及沿背斜轴向延伸的NW向断裂;背斜核部的上泥盆统融县组(D3r)灰岩是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矿体赋存在沿NE向断裂分布排列的溶蚀洼地及溶洞中,金以自然粒状产出, 中细粒为主,粗粒次之,与锑矿物密切共生.  相似文献   

12.
Shibaqinghao gold deposit is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t is controlled by an E - W trending tectonic zone tha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unit of Dongwufenzi group which consists of a sequence of greenschist - 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in an Archean greenstone belt.In Shibaqinghao gold deposi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gold ore, a mylonite ore and a quartz vein ore. Mylonite ore bodies were formed during ductile shearing stage in the Early Proterozoic, whereas quartz vein ore bodies might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Mesozoic time.Pyrite accompanied with native gold in the mylonite ore has sulpfur of which δ34S values range from - 5.8 to + 0.8 per mil, similar to the values of mantle- derived sulphur.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gold in the mylonite ore be derived from the country rocks which originated directly in the upper mantle.Pyrite in quartz vein ore has the δ34 S values between + 3.0 and + 11.0 per mil, similar to the values of some granitic rocks.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gold in the quartz vein ore is related to some granitic magma generated in the crust.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wo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at different geological times an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ut in the same place, resuling in the Shibaqinghao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13.
胶莱盆地东北缘为胶东东部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宋家沟金矿床为该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盆地及盆缘断裂的约束和控制,金矿体呈斜列展布,成群成带密集产出,矿体规模不等,品位、厚度及产状变化大。崖子断裂为该金矿床的导矿构造,荆山群及莱阳群为金矿矿源层,盆缘断裂所派生的NE向次级断裂严格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金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找矿标志的总结,指出该区找矿方向,认为盆地边缘并在盆缘次级断裂发育地区找矿潜力较大,对中生代盆地边缘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东龙口大园矿区金矿121号脉产于胶西北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北部,矿体直接产出于玲珑花岗岩体内,受NE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玲珑帚状构造控制了该区金矿床的分布,NEE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夹石英脉是找矿的直接标志,通过综合研究,在121号脉走向上有一定的找矿空间,在-400m深部以下亦是有利的找矿地段,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招远-莱州成矿带是胶东最重要的金矿密集区,留村金矿床位于此成矿带南端,是发育于古老岩体间构造破碎带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的控制。近几年在该区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在其中深部发现了数个隐伏金矿体,通过对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等的分析,认为矿床中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对巴隆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矿体与NWW向断裂关系密切,NWW向昆中主断裂为矿床的导矿构造,NWW向F1断裂为矿床的配矿构造,矿区内F2,F3,F4,F5等NWW向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尤其是在拐弯或膨胀处;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重砂矿物标志、地貌标志、颜色标志、气味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等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区域上成矿背景分析认为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建议对矿床深部及外围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171号脉金矿,产于胶西北地区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南东部,受NEE向破头青断裂控制。矿脉、矿体形态、产状与断裂带基本相同,带内岩石蚀变分带现象较明显;矿体主要分布于断裂带下盘,呈似层状、大脉状,沿走向及倾向显舒缓波状,局部具分支、复合特征;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矿石类型包括黄铁绢英岩型和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型。研究表明,中生代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及定位空间,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幔源,有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加入;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金翅岭金矿是胶东招远北部的一个典型石英脉型金矿,构造是金矿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矿区构造控矿特征,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矿脉分支复合,表现为NE向矿脉产生SN,NNE向次级矿脉,NNE向矿脉产生NE向次级矿脉;矿体厚度与金品位呈负相关,深部次级矿脉群在P4脉下盘出现;矿脉侧伏角和倾伏向变化处矿体富集,表现为SW向侧伏的P4矿脉,矿体富集于-240 m,侧伏角变大,同时倾伏向由SW向转变为NW向的部位。最后建立了平面和剖面P4矿脉的波形函数,并对深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的北段,含金石英脉受NNE向断裂控制。工业矿体由矿化石英脉的富金段组成。富金矿体在走向上一般分布于NNE向断裂的转折地段,倾向上分布于断裂产状由陡变缓的过渡部位。控矿构造经历了压剪性到张剪性的演化过程,主要成矿作用发生于断裂的张剪性活动阶段。深部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Ⅱ号矿体深部还有隐伏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