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对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针对多波资料的静校正、叠加成像、转换波资料的共转换点的求取方法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综合利用多波资料进行地震属性和各向异性研究的方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技术系列.经过在胜利油田罗家地区的初步应用,表明了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不均、部分数据缺失而导致的地震资料品质下降、陡倾角地区成像质量变差等问题,文中采用了叠前三维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共反射面叠加是一种与宏观速度无关且考虑了反射点曲率的地震成像方法.它利用共反射点道集一个邻域内(菲涅尔带)道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相干区域内道集的能量相加来增强地震反射信号和绕射波能量,并借助于相邻CMP道集数据形成CRS超道集,使得面元内的覆盖次数更加均匀;同时利用超道集的高覆盖次数来压制噪声,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道集数据.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此外还可为叠前偏移成像处理、AVO属性分析、叠前地震反演等提供高质量的输入数据.  相似文献   

3.
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和沈阳2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实例,探讨了采用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进行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对地下构造的重现性好、探测结果可实时分析解释等特点,在第四纪覆盖层较薄、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采用该方法可快速对被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的重点,是影响地震成像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的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剩余曲率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旨在通过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来建立局部入射角与偏移深度之间的联系,通过角度道集剩余速度分析来修正、更新偏移速度。不同于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ODCIGs),ADCIGs较少地受到由于多路径问题而产生的波场干涉假象的影响,更适合于偏移速度分析。本文在推导出基于ADCIGs的水平地层深度剩余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DCIGs的沿层扫描法速度更新流程,凹陷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处理证实,利用椭圆展开CRP方法可以对复杂地质剖面求取准确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和正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得到的成像效果远优于传统共中心点(CMP)方法.  相似文献   

6.
时延地震处理中的共反射点道集抽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重复采集地震资料进行时延地震一致性处理时,首先需要消除两期资料观测系统的差异.在分析同一区块不同时期地震资料观测系统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共反射点道集抽取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两期资料观测系统的一致性,为后续的时延地震一致性处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实现途径及流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思路是借助于相近共反射点道集之间的相似性,在相应的相干区内依据相邻CMP数据所生成的超CMP道集,凭借其高覆盖次数自身所具有的压制噪音功能,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近年来。这一思路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并被视为今后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重要发展途径;然而已有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需要通过相干优化以确定所必需的三个属性参数,致使计算量甚大,且仅局限于小炮检距.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深度模型的CRS叠加方法及流程,理论模型验证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角道集是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和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资料,在井间地震成像速度建模中有重要用途.针对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特殊性,研究了井间地震角道集提取方法.考虑到井间地震记录中包含上行反射波和下行反射波,从逆时偏移方程出发,推导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下的局部偏移距成像点道集提取公式,进而给出了角度计算公式和角道集提取流程.基于模型数据测试在速度正确时得到了拉平的共成像点道集,测试了速度误差对井间共成像点道集的影响,实际资料试处理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表明本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为后续的速度分析等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CRS)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该方法在相应的相干区内依据相邻CMP数据所生成的超道集,凭借高覆盖次数压制地震资料中的噪声,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大庆油田深层目标主要为火山岩和致密砂砾岩,一般来说各工区的地震资料对深层成像都不清晰,信噪比较低.为满足深层目标勘探的需要,应用了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对大庆油田某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为研究区AVO属性分析、叠前储层预测提供高质量的地震数据体和叠前道集.  相似文献   

10.
共反射点轨迹的Hamilton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Hamilton理论方法,研究反射地震记录域中地下同一反射点对应的反射走时随炮检距变化的特性,这在叠前地震资料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走时函数可以表示成炮点位置、检波点位置、地震波射线出射角和接收角的函数,通过对共反射点走时与炮点位置变化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复杂介质中共反射点轨迹可用Hamilton正则方程描述.在线性变速介质中,走时函数可以解析给出,由此可导出该介质中共反射点轨迹的Hamilton正则方程.文中结合常速度、横向变速和线性变速介质模型,计算了地下不同反射面上各点相应的共反射点轨迹,阐明Hamilton方法的一些特点,并首次引入Hamilton理论方法描述共反射点走时随炮检距的变化特性,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多次波的存在会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地震资料处理效果和后续的地质解释精度,压制多次波干扰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正演模拟几个典型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之后进行动校正,再通过抛物线Radon变换方法把t-x域一次反射波和多次波变换到τ-q域,由于存在速度的差异,Radon域记录中的一次反射波和多次波的能量互相分开,在Radon域对多次波的能量切除,保留反射波的有效信息,达到压制多次波的效果,提高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抛物线Radon变换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压制多次波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第82届SEG年会成果表明:计算机技术和地震装备技术的发展,引领了国际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等采集技术,各向异性逆时偏移、弹性波的全波形反演等处理技术,多波处理与解释、4D地震等技术,很快将成为物探的主导技术.为了更好地把握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领域重点开展如下研究:发展宽频带、各向异性、最小二乘、弹性波的逆时偏移技术;层析、逆时偏移角度域道集速度分析、全波形反演的速度估计方法、是进一步提高成像精度重点发展方向.岩石物理是地震解释、储层反演、裂缝检测的基础,重点深化在实验室测量、弹性各向异性的测量、油藏描述和监测方向的研究.全波形反演技术是高精度成像建立速度模型和油藏描述重要手段,在理论上、在应用上仍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速度分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重要环的,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传统速度分析技术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当应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效应的实际资料时会带来误差以及其它附加效应,进而导致错误的解释。本文介绍了传统速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近些年来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速度分析了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飞  常旭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6):1899-1908
在反射地震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准确求取共转换点一直是一个难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避免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而且能够使转换波归位到真正的反射点上,实现准确成像.本文针对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成像问题,通过对转换波共近似转换点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建立了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的初始速度场,通过速度扫描和纵、横波速度比值扫描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和纵、横波速度比值,实现了在火山岩高速层覆盖区域的转换波偏移成像.实际资料的成像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近似转换点计算以及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浅水型河流相的ICA地震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油气等储层预测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不直观、工作量大以及解释人员的主观因素过多等,用ICA分量进行解释可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实现了ICA的基本原理及FastICA算法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通过对实际资料进行ICA的处理说明了这一方法在解释中的可行性.为了克服由于采集痕迹带来的横向不连续,用9点平滑滤波对各分量资料进行了处理,实际证明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6.
井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间地震资料分辨率很高,但是缺乏成熟的解释方法,本文针对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借鉴地面地震解释技术对井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解释方法研究.首先在深度域资料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速度和层析成像速度将深度域井间地震资料转换到时间域进行研究,并通过粗化降频建立起井间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之间的相似性联系,得到对井间地震低频反射特征的认识,结合井旁道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建立起井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准确的解释了井间地震的反射层位.采用地震瞬时属性分析和时频属性分析得到了对沉积环境的认识,进一步通过波阻抗反演更好的认识井间储层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解释,并结合测井资料对比落实了井间砂体展布特征,得到对井间储层的精细描述结果,解决了两口井之间储层分布范围、横向连通性及厚度变化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构造解释问题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的不断发展,小波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图像处理等提高解释精度的方法相继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一般具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结合小波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两个采区的实例,对小断层和小规模陷落柱做了精细构造解释.解释结果显示联合使用以上几种解释技术,能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精度和可靠信.  相似文献   

18.
淮北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内褶皱、断层构造发育,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很难准确成像,给后期资料解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特点,对影响叠前偏移处理质量的关键步骤(预处理、静校正、叠前去噪、时间域速度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利用叠前偏移数据体解释,最终圆满完成了地质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提高,断点解释更可靠.  相似文献   

19.
地震相分析技术并不是陌生的的事物,通常在地震资料解释时已经被不自觉地大量使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做地震相分析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多解性问题,不同处理机构使用的软件和处理流程会有差异,处理当中使用不同替换速度和显示方法会产生有差异的时间剖面,这也会对地震相分析造成不同解释,即便使用分析软件依然会加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对地震解释产生干扰.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有效地避免以上因素造成的地震相解释的多解性,从而达到对地震成果更为科学准确的解释,以便更好地获得更为准确的地质成果.本次探讨对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一领域内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的重点,是影响地震成像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地表起伏、地下构造复杂的双复杂地区,常规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是将起伏面校正到固定基准面上或进行表层建模再进行偏移与速度分析。本文提出的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从起伏地表直接进行速度场的更新,可以提高层析速度反演的精度与效率。首先介绍基于起伏地表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方法,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起伏地表层析速度反演方法。起伏地表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