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I-59型计算器是国内使用甚为普遍的可编程序袖珍计算器。由于它体积小,操作简便,很容易为一般地质人员所掌握,因而非常适合在分散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中使用。最近,因野外教学工作的需要,作者试编了利用野外实测数据计算岩层真厚度的程序。大量计算表明,用它来进行一个岩层真厚度的计算平均仅需15秒钟,而用以往的办法至少需25分  相似文献   

2.
计算岩层真厚度的最简单程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计算岩层真厚度时,人们力图摆脱某些条件的人工判别,以简化计算. 本文正是为这一目的,为TI-59型计算器编制的一个十分简便的程序.运算时只要输入有关变量,它就会自动运算出正确结果.这一程序仅用了58步,每次计算只需25秒钟.运算过程中,各数据适用性的判别及选择,由计算器自行完成.计算操作很简单,一般人都能掌握.  相似文献   

3.
求岩层真厚度的简易计算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根据实测地质剖面数据求岩层真厚度的计算常用列昂托夫斯基的三个公式为了在较为普及的EL-5002型(或大连DS-5型、广州8031型)可编程序计算器上得以实现岩层真厚度的计算,我们修改简化了列氏公式的表达形式,并使其输入机内的变量皆为可测得的量.现将程序所依据的简化公式、程序  相似文献   

4.
用各种数学公式计算矿体(和岩层)真厚度的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许多专用的工具书、诺模图、计算工具和计算表。其实,利用地质人员熟悉的极射赤平投影网(吴氏网)和一个钢尺,就可以在透明纸上比较准确(精度达30秒)而迅速地确定矿体(或岩层)的真厚度。计算矿体真厚度的关键是测出导线(假厚度)与矿体顶(底)板法线(真厚度)的夹角,然后按下式求解:  相似文献   

5.
根据斜孔投影原理编制出一个BASIC程序,可同时计算五种投影、打印数据和绘制综合投影图件。文中推出的公式,可用已知的测斜数据(方位角、天顶角、岩心倾角、岩层走向)准确计算岩层真倾角并判定钻进的顺逆。探讨了投影位移规律。上述程序和规律,适用于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问题,根据矿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岩层的线弹性力学模型。编制了计算地表移动的有限元正算程序和优化程序,利用现代控制系统论方法和参数识别理论,由实测的地表移动值反算各岩层等效力学参数,并对本矿区其它采区的地表移动进行了变形预报,为矿区地面建筑物保护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计算岩层分层真厚度的编程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程序流程图,以供持各种不同型号的程序型计算器的钻探编录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门较年轻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地质学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一个地质学分枝.数学地质的主要工具是电子计算技术. 几年来,数学地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应用:①矿产资源统计预测;②地质统计学;③预测地质学;④地质工作的自动化控制(地质数据库);⑤数学地质程序、程序系统及地质计算语言;⑥数学地质在沉积  相似文献   

9.
苏联列昴托夫斯基关于岩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为:m=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笔者将列氏公式中测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γ改为测向与岩层倾向的夹角ω;并将式中的“±”法改为统一的“ ”法。改进公式为:m=L·(sinα·cosβ·cosω cosα·sinβ)。改进公式有两个特点:1.适宜用普通函数型和程序型计算器或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连续运算,避免了小数位的取舍以及查表等精度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2.测量数据与计算输入数据完全一致,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有限变形应变与裂隙网络渗透系数耦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有限变形力学理论,编制了弹性均质岩层在采矿影响下位移和应变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并根据岩层位移可改变裂隙宽度,进而引起裂隙渗透系数变化的思路,实现了有限变形应变与裂隙网络渗透系数的耦合分析,并就一个采矿引起顶板岩层裂隙渗透系数变化的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纵向裂隙的渗透系数增大约4倍,而在不考虑顶板岩层离层的情况下,横向裂隙的渗透系数减少约4倍。可见顶板岩层的变形对裂隙网络的渗透系数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岩层真厚度电算程序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福生 《地层学杂志》1994,18(3):234-235
岩层真厚度电算程序的改进郭福生(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江西抚州,344000)迄今已发表的计算岩层真厚度的微机程序,应用起来不甚方便,且容易出现错误。其原因在于这些程序所依据的厚度计算方法存在下列问题之一:(1)对厚度正负取值未作出实质性的论证,硬性规...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近厚松散含水层下煤层开采地下水溃入工作面,对五沟煤矿CT101工作面采用固体充填采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固体充填采煤地表下沉、岩层移动、支承压力分布和覆岩破坏高度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固体充填采煤岩层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充填能大幅度减小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变形,降低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固体充填采煤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分为未充填采煤、固体充填体填入和充填采煤推进3个阶段,充填前顶板弯曲变形产生微小断裂,充填后固体充填体支撑了悬露的顶板,限制了顶板进一步断裂。最后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得出CT101工作面充填综采工作面的岩层移动控制效果良好,导水裂缝带高度仅为9. 58 m,实现了厚松散含水层下煤层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3.
张丽红  郭淑娟 《陕西地质》2013,31(1):99-102
针对陕西省建筑工程费用计算用现行定额《陕西省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陕西省建设厅2004年)人工挖孔灌注桩子目中缺乏人工开挖岩层相关子目的情况,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种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开挖岩层费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数学公式在可编38步程序的电算器上编制一对程序,就能又快又准地用单钻孔资料求岩层倾斜、求岩层复平后其他构造面(线)倾斜、求面线间夹角、求岩层厚度、求地层断距等.  相似文献   

15.
易滑岩层的构造力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斜坡岩体稳定性分析中,易滑岩层是需首先查明的重要软弱结构带。本文根据构造力学分析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野外判别易滑动岩层的6种方法,并对每一方法原理,应用条件和工作程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岩层厚度的计算是野外地质工作内业整理和地质分析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传统的工作方法往往要花费地质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EXCEL电子表格中的函数关系,通过编辑公式进行岩层厚度的计算,从而能正确、简单、快捷地完成此项工作,大大地提高野外地质人员的内业整理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方法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岩矿芯需及时劈开取样分析,钻孔测斜资料不能及时获得,使计算与实测工作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我们通过改变岩矿芯实测坐标的选取位置,采用无钻孔测斜资料情况下的直接测量法,然后进行空间坐标转换,既满足了物探对磁参数的需要,又保证了化验工作的及时性.现介绍如下,作为对笔者前一篇文章的补充. 岩层与钻孔倾向形式多样,有必要归类研究.以岩层走向线为界,钻孔倾向方位与岩层倾向方位在此界线同一侧者,为同向钻进;反之为反向  相似文献   

18.
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复合射孔岩层裂缝扩展深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斌  李宁  张平 《岩土力学》2003,24(2):225-228
以神经网络为基本工具,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并结合有限元法动力分析成果,为预测在复合射孔条件下岩层裂缝扩展深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方法能够充分体现爆燃参数与岩层裂缝扩展深度之间的非线性隐含关系,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其结果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值接近,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用钻孔数据求岩层产状的BASIC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程序可对一个钻孔连续三次进尺资料的计算,确定在该三次进尺内地下岩层的产状。具速度快、精度高和使用方便的优点,并对在三次进尺内岩层产状有逐渐变化和在度量数据时的人为误差具有一定的处理和纠正能力。例1某钻孔连续三次进尺的数据见表1。该实例在三次进尺内岩层产状逐渐变缓,在赤平投影图上三个小圆既不相交也不相切,需要人为取折中值作为产状。本程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石香肠恢复能干层原始厚度的等面积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恢复岩层古环境、计算岩石流变学参数时常需要岩层的原始厚度.利用在褶皱地区伴生的肿缩石香肠可恢复岩层的原始厚度.经过沉积、压实作用以后,岩层压实率趋近最终压实率,岩石中矿物颗粒骨架基本上保持不变,则岩层体积保持不变.褶皱一般是受到垂直岩层或平行岩层作用力而形成的,肿缩石香肠在褶皱轴向(b轴)上变形通常很微小,根据体积不变的假设,则石香肠体在褶皱横向剖面(ac面)上变形前后的面积应是相等的,以此来恢复岩层的原始厚度.为了求解肿缩石香肠横向剖面面积,对其边界进行拟合、积分,发现它相当于一些梯形面积之和.运用此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并对铁山地区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肿缩石香肠的最大厚度比较,发现它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