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产量是由小麦品种本身的生育特性,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和栽培技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在这些因素中,品种的更新,土壤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对于产量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是一个变化比较平缓的过程。在一般的情况下,相邻两年间产量的较大波动,主要是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本文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求得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用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要素与气象产量进行积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多年的农业气象试验、农业气象服务和大田高产栽培的实践,对水稻高产栽培中主要的农业气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孙玉亭  王春乙 《气象》1984,10(5):24-26
研究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物产量预报,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实际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并不是完整的农业产量预报,因为农作物产量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还与品种、肥料、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因此,只分析外界条件和产量的关系,往往造成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作物生长动态模式是根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如采用干物质累积量、有效分蘖数、穗数、粒数等惰性因子,并考虑未来将出现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水稻幼穗分化及产量形成期,影响水稻空壳率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其中乳熟期的日照数影响最大,而孕穗期的平均温度、开花期的相对温度及降水也有较大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气象服务对策,对减少水稻空壳率,提高产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冷害是世界上具有普遍性的一个农业气象灾害,各国都在开展对它的研究。我国南方稻区复种指数较高,秋季冷害是其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近年来,杂交稻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提高产量的一项重大措施。但是,它对不良温度环境的抗逆性较常规稻为差,因此其产量常随各地、各年天气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这就更增加了研究水稻冷害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自1939年明峰(Akemine)和星加(Hoshika)用32个水稻品种的14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低温是诱导水稻不育性的主要气象因子以来,国  相似文献   

6.
增温对水稻生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征、物质分配和产量组成的角度开展其影响研究进展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较大幅度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大部分研究手段是基于人工气候室或者控制试验,然而,其控温结果与实际温度变化规律的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并且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机理并不清楚。为了精准模拟控制增温过程,围绕开放式增温技术方法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盘锦水稻产量灾损风险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和文  李春  曹士民  杨文艳 《气象》2008,34(5):38-43
应用滑动平均模拟方法,计算了盘锦地区1977-2006年30年水稻趋势单产,并据此求算出气象产量.以减产率>5.0%界定灾年,分别从不同气象灾害损失等级出现的概率、变异系数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盘锦地区水稻生产的灾损风险.并通过计算水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寻找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和气象灾害.结果显示:盘锦地区水稻产量波动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减小,盘山县的灾损风险大于全市水平;热量条件的丰欠是造成盘锦地区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5-10月≥10℃的积温,5、6月份的平均气温及9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对产量影响显著;而在5月、6月和9月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低温冷害,这与实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制约的因素很多,有政策问题,也有土壤条件、农业技术措施、种子、肥料、农药、水利等,还有受自然气候的直接影响。气象因子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笔者曾在1977年作了研究。本文就厄尼诺与金华市粮食生产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秋风是花溪主要的农业气候灾害之一,对花溪水稻产量影响较大。通过2003、2004两年在花溪高坡乡和党武乡的试验观测,结合花溪1961~2004年水稻抽穗扬花期(8~9月)的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细网格气候资源推算方法建立花溪8~9月温度与地理地形因子的相关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花溪区秋风危害的气候分区,并提出花溪水稻栽培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的时间趋势产量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水平、农业管理措施、作物品种、土壤、肥料、政策等。这些因素的时空差异,造成不间地区、不同年代时间趋势产量的变化各异。而影响作物时间趋势产量的各种因素都具有阶段性,且多为非线性的过程。例如某一项农业技术管理措施的推广应用、品种的更新,都有一个逐步推广、然后达到稳定的阶段性过程。笔者近几年来通过对本地、县早、晚稻产量时间序列的研究和对影响趋势产量的各种因素分析得知,在一般情况下,趋势产量的变化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具有阶段性迭加的、在一定范围内其总的趋势是一个波动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变化及对贵州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为了探讨干旱和水稻产量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采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西南地区348个站气象数据,计算了西南地区干旱的变化趋势,并利用2000—2011年贵州省县级水稻产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对水稻单产的影响,探讨了干旱、水资源灌溉以及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西南地区降水量平均减少16.9 mm/10 a,特别是8—10月降水量明显减少。同时,西南地区干旱日数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加3.3 d/10 a。对比水稻产量发现,当累计干旱日数少于40 d时,干旱对水稻产量一般不会造成影响;当累计干旱日数超过86 d时,干旱造成水稻减产20%~73%,这意味着当累计干旱日数超过3个月时,江河塘库蓄水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灌溉,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当累计干旱日数为40~86 d时,水稻减产一般少于20%,但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滨湖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开发,是省市科委1987年交给我区的“七五”重点攻关研究项目。自开发试验以来,产量由低到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指导理论不断提高。为了探索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充分利用本区的农业气候资源,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987年—1989年我们选用不同的水稻品种,用传统的栽培方式与新的栽培技术进行对比实验。现结合本区气象条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及气候要素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49—2010年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气候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年际变化呈增一减一增趋势;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1970一1993年气候产量多为正值,1993年后负值年份明显增多;水稻生育期间7月日照、8月降水、5月温度、7月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5月降水、8月日照为正效应。5—9月的旱、涝程度与气候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旱、涝程度越重.产量减产越严重。增温对汉中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因此气候变暖使水稻呈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贵州粮食作物中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产也最高的作物。建国以来,贵州水稻生产发展较快,总产量由1950年的211.1万吨增至1991年的428.7万吨,增长1倍多,但年际间的产量不稳定。产量波动主要受天气候条件尤以气象灾害影响最大。为此,必须掌握水稻栽培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才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水稻的影响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对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1气象灾吝对水稻的影响1.1干旱1.1.旦春旱主要影响水稻…  相似文献   

15.
合理施用氮肥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氮肥施用中,目前普通存在着施用量过多或过少,施用时间不合理,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米质的改善,而且还污染了环境,降低了氮肥的使用效益。自80年代开始,模拟优化技术引入作物(水稻)生产系统后,已研制出了许多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如“双季杂交稻高产栽培模式”、“双季稻—冬作高产栽培模式”等。这些模式对水稻的施氮量和施氮方法虽有所改进,并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但均为经验模式,未突破传统的施肥概念。近年来,以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施氮技术模拟优化软件MANAGE-N,充分考虑了不同品种(作物参数)、不同气候条件(光、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不同土壤条件(土壤参数)等影响水稻生产发育的各种因素,因而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是昌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65—70万亩,占全县总粮田面积的55%左右。小麦产量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分析产量波动的原因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差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选择对产量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建立前期和后期产量预报方程,为昌邑县小麦生产提供确切的农业气象依据和进行产量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关中棉区多年来产量较低,且年际变化较大。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资料表明,关中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不仅受栽培措施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与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探讨和研究影响本地棉花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及其关键时期,对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棉花生产,是十分必要的。现以泾阳县1955—1981年的气候和产量资料为例,略谈棉花生产中几个不利的农业气象问题,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水稻产量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对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断增长,全省水稻平均亩产,五十年代为384斤,六十年代上升到450斤,七十年代上升到545斤。水稻最大可能产量能达到多少?这是农业生产规划中想要了解的问题。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从各个方而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大小和能量转换模式,提出估算江苏省各种类型水稻光合潜力经验公式并对全省水稻光能资源、光合潜力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近十年水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水稻生育期的分布及变化,发现水稻生育关键为出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各生育关键期气象影响指标共17个。为气象对农业的影响评价,为水稻产量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物产量预报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四强 《气象》1985,11(3):25-27
日本的作物产量预报分为研究和业务两个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林水产省所属的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和农业试验场以及部分综合大学农学系;业务属于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下面分别就研究和业务情况及今后设想作一简要介绍。 一、研究方面 1 气象统计模式:在日本最常见到的是多元回归分析,通常将产量序列视为时间的函数,用曲线回归式拟合实际产量与预测产量的差,即把回归残差(y-)作为因变量;模式的因子可以概括为作物生育期间的光、温、水条件。由于各地气象、气候条件的差异,引起产量变动的因子也不相同。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东北地区(本州东北部),由于亲潮寒流的影响,从太平洋上吹来的冷风常常造成夏季的作物低温冷害而导致减产,所以这一地区决定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是6—8月的月平均温度。例如青森县预测水稻产量,用水稻生育期间的月平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