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我们国家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应该是453万公顷,也就是说是6800万亩。退耕还林几年以来,已经退掉的地是1.18亿亩。这两个数字对比说明什么呢?理论上说,可以这么来讲,我们主要部分的25度以上的耕地,已经退完了。这是一种理论值。所以从今年起,进行退耕还林结构性的任务调整,结构性调整是必然的。林业工作者长期坚持的原则是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还应该加上宜荒则荒,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退耕还林这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恐怕也是这样的,它必然在一个景观尺度上,一定要有一定的荒地,一定的沙地,一…  相似文献   

2.
对于退耕还林,我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这次我想来听一听。上午介绍了一些情况,我觉得对这些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讨论还是挺有必要的。作为国家搞这项政策,退耕还林能持续多长时间,应该持续多长时间,我觉得这是现在应该考虑的最大问题。我想咱们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在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对退耕还林的政策进行一个中期评估,提这么一个政策建议。因为我对这件事情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上午听了大家说的,搞得很好,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实际上,我也感觉到确实有一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比方说,你这么一个重大政策的出台,是否该经过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一直为退耕还林呼号呐喊。我觉得我们的思路可以不仅仅放在退耕还林的事情上,我现在想讲讲我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想法,一些思考。我很赞成发展是硬道理这样一个意见。但是发展,如果不是科学的发展,不是合理的发展,发展也可能带来危机。我们前些年,中央要把这个GDP的增长率百分比降下来,我觉得是很明智的。我们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的灾难,所要花费的治理的费用可能要用掉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指标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人说单纯的生态效益是没有经济效益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生态环境是有效益的,我们不需要花钱去治理它,这…  相似文献   

4.
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我感觉很受启发,而且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下面我用简短的时间谈谈感受。第一点是关于这个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使退耕还林的效益最大化,并保持可持续性。我觉得这个会议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有助于统一社会各界的观点。还有一个是向中央反映有关这项工程的一些情况。我听了以后,感觉有些东西是非常值得反映的。所以我认为这个会非常重要。我们研究室有一个直通车,叫《思想理论内参》,可以直接向中央反映情况。我们这个渠道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中性的。党校和退耕还林这个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反映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公正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对于退耕还林,这里重点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谈一些基本看法。2003年我们在四川一个县进行了退耕还林案例研究,主要内容是100户农户的跟踪调查,因为在2001年初,我们曾经在这个县做过225户农户退耕还林的问卷调查,3年之后,我们想实地观察退耕还林项目区农户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这是一个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持续性的关键问题。应当强调说明的是,四川与西北地区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的案例调查可能不一定有很大的代表性,但是在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仍然可以引发我们对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做出一些有益的思考。我们实…  相似文献   

6.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以及2000年京津地区的沙尘暴,使得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更加重视。为了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就需要恢复植被,一些耕地就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哪些耕地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这些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如何?为此,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耕地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包括4个步骤。首先,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指数、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其次,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并在GIS的支持下,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最后,利用降雨数据进一步分别确定退耕还林或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看待退耕还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谢孙鸿烈院长、曲格平主任,还有在座的院士、专家以及社会各界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支持、关注。我看到在座的还有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地方领导,他们都是来自第一线,非常辛苦。特别要提到的是延安宝塔区的王建军区长,1999年8月朱总理在延安山头上提出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时候,他当时就在身边。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见到他们,我非常高兴。他们既是退耕还林亲历者,也应该是见证人,应该说他们最有发言权。退耕还林工程目前是国家最大的一个生态建设工程。1999年10月份开始启动,到今年年底已经实施近6年了。工程进展的态势非常好,现在已经退耕地还林1.18亿…  相似文献   

8.
对于退耕还林,现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认识。有人传说退耕还林的政策变了。我想借这个机会纠正这个错误的说法,退耕还林的政策没有变。退耕还林工作下一步要抓的是: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就是2004年退  相似文献   

9.
1999年提出退耕还林,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过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是把退耕还林放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条来总结。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低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怎样增加农村的收入,中央想了很多办法,通过退耕还林进行补贴,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就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几年这方面的作用应该来说是明显的,同时也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说退耕还林是一个“双赢”工程。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又有了新的举…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是我国从生态环境破坏向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林业从砍伐木材为主,向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重要转变。退耕还林投资数量之大,涵盖地域之广,为世界所罕见。我们正在做着一个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创举。这几年来,我曾到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对退耕还林做过一些调查。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群众和干部对退耕还林工程是非常欢迎的;有很多没能被列入到这个工程中的地区,群众迫切要求希望能够加入进去,因为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而且群众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在充分肯定这项利国利民工程的同时,我们又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宏伟…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 利国利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曾经主持讨论过一些重大课题,我参加过多项,像《全国首次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理论研讨会》、《中国怎样养活养好中国人战略研讨会》、《中国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及由他们组织开展的“全国中小学生保护资源教育与实践活动”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看出来,研究会确实能够抓住时代当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且能够抓出比较好的成果,向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很值得称赞。今天的论坛是研讨退耕还林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一件重要事情。我国从1998年洪灾开始,在全国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  相似文献   

12.
我经常发明人们早已发明过的事情。对这,我倒有一点自知之明。我是一个“时者也”之“圣”,注意赶上时代。我关心“前沿问题”,但是自己孤陋寡闻。很容易发明别人早于我发明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但是我做这一点事情的时候,我还是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的。不过发明别人已经发明了的事情,总不能说是创新。对做这样的事情我起了一个新字眼“创旧”。是创造但这种创造没有创造出前人不知道的东西。我在2002年8月4日《今日国土》创刊座谈会的发言,提出要重视城市地下开发,自认为是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当然我并不是说完全是我的创造,因为我的这个思…  相似文献   

13.
潘希  李晨 《中国测绘》2008,(1):86-87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已经跳出了大学和科研单位,从科学研究走到了政府非常重视的层次。而且这不仅是在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因为这项技术带来的变革是很多技术达不到的。在全球范围内,这个热潮越来越高涨。”近日,在第十六届全国遥感技术交流大会上,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提出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4.
张家荣 《地图》2007,(2):18-19
对一个山里孩子来说,街子太过于生动了.它是我童年生活中所有教科书的总和. "街(音gai)子"就是集市,在云南,它就是这么念的.我喜欢这个叫法,不单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而且因为它有着多样的现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Pasla.  J 冯可君 《地图》1990,(2):19-22
分级统计图分级的确定问题已有大量的文献讨论过。奇怪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提出一个分级选择的一般概念。七年前,I.S.EVANS曾写道:“分级间隔的选择,强烈地影响着由地图产生的视觉印象,但是现在还完全是制图中的一个混乱的分支。”看来,这个问题还需要一些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适当的定向研究。在地图制图学手册中,可以区分出两种分级确  相似文献   

16.
测绘事业部门的财务工作是国家财政工作的组成部份,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测绘部门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彻底地全面地贯彻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财政金融方针、政策和制度,坚决执行国家预算,促进测绘事业不断发展。因为党和国家的财政金融方针、政策和制度,是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又要求有正确的统一的财政方针政策和严格的制度与纪律,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又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就我们测绘部门来说,也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因而必须本着全局观点,把党和国家的财政金融的方针政策同测绘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名人名言     
李国豪 《测绘科学》2006,31(2):135-135
怎么选择题目,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开始做科学研究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常常感到不知做什么好。我觉得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二个原则来确定。从“需要”方向讲,有国家建设与生产上的需要,有教学上的需要,有科学理论上的需要。……从“可能”方面说,应该考虑下列几方  相似文献   

18.
判断经济复苏的四个指标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因为从第一季度的情况讲,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以后的几个月会陆续好一点。但是这样的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退耕还林,可以做出三个基本判断。其一,这是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其二,这项工程已经并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三,这项工程实施六年多了,也到了其发展的关键期。退耕还林工程,成绩是巨大的。但同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该退的没退与不该退的退了,这种现象是并存的。不该退的却退了,可能主要存在于平原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这个问题我不去多说。在这里主要谈谈该退没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较多,在强侵蚀地区、老区、贫困地区和水源区还大量存在,其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当然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1 新千年:复兴之时? 我认为读者不喜欢看到对新千年还会有别的提法,但是,我还是认为,虽然新千年看起来好象是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的一个自然时间,然而它实际上仅仅是一个里程碑。这个带有三个零的里程碑并没有任何内在的特殊性。任何一条道路实际上可能都没有差别。并没有法律说明那条道路必定更陡峭、更平缓、更平直或更为崎岖不平。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