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阳能量(或动量)是地壳运动的力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贯一 《地球科学》1999,24(6):601-606
目前多数地球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是由地球内部因素决定的,地球外部因素是次要的,地球虽是庞大并具确定边界的星体,但从银河系看来,地球不能作为单独的星体存在,它必须依附太阳系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研究太阳活动、太阳能量的向地球的输送及太阳与地球间能量(包括运量和质量)相耦 的物理机制,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具体途径,应用地壳“轧展”效应理论,对地壳运动的成因及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马晓min 《贵州地质》1989,6(3):261-267
全地幔对流因地球自转而具十二个规律性分布的旋涡单元,全球岩石圈因此表现出明显的旋涡构造特征。地球的演化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规律有关,周期性的银河天体撞击使规律性的全球旋涡构造受到银河年周期的撞击破坏。地球的构造发展表现为:旋涡运动—撞击破坏—旋涡恢复,周而复始,逐步演进。运用这个新假说,本文将全球海沟划分为五种成因四种类型,将全球大陆地台的活化也分成了五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3.
宇宙地球厅     
《新疆地质》2004,22(2):i001-i001
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银河系类星系组成。银河系是由成千上万颗恒星和行星组成,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充满了未知的迷,最令人感兴趣的,那就是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演化的?宇宙地球厅将为您解开这个迷。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携带地球)围绕银河系银心依椭圆形轨道公转.旋行1周,地球与银心之间有两次处于近距离,两次处于远距离.在靠近时两者之间引力增大,导致地仅柔流物质发生涨潮,远离时引力减小,地幔潮落.地幔的潮汐作用势必引起其上的固体地壳发生破裂、变形、运移和碰撞,即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太阳公转具有200Ma年的周期性,故而地壳运动同样也具有与此相一致的周期性和等时性.因而说地幔的潮汐是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大地构造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宇宙星球中只有地球发育花岗质岩石及广义的花岗岩,它是大陆最主要的组成。因此,花岗岩在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作者提出花岗岩大地构造,其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三大方面。文章在已有的初步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以下若干研究方面的进展、问题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岩石组合及其构造背景与环境厘定;花岗岩演化及其构造环境与演化(构造过程);花岗岩变形、壳内流变及构造动力学意义;花岗岩深部物源填图与造山带及地壳生长。花岗岩大地构造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丰富大地构造研究内容,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研究构造体系发展史是使地质力学不断完善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崔盛芹教授和杨振升副教授曾对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作过研究,这是对构造体系演化研究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魏春海总工程师等也曾对祁连山的古构造体系进行过筛分,这又是一项令人感兴趣的探索。笔者吸取上述成果的经验,继续从形成与形变辩证统一关系研究入手,而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各项资料综合分析、模验实验和数学地质来追溯祁连山扭动构造体系的兴衰过程,为认识应力场的演化,进而认识地壳运动规律创造条件。但是,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地域广,要求应用地质学各项基础知识面宽,完成任务的时间短(16个月),而探索性课题又决非短暂的研究能够把全部理论性问题都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7.
构造乃地壳运动的物质反映。构造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说明了地壳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地区表现为上升与下降,一些地方表现为褶曲揉缩,另一些地方又表现为断层或破裂。地壳运动决定了沉积区与侵蚀区的位置和特性,决定了层、相、建造的形成和特征,决定了相及层的厚度随时间不同在空间上的变化,决定了地形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了构造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通过地壳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研究区的古地理及古构造的特征与发展历史,进而阐明含在各种地层中的有用  相似文献   

8.
古地理学研究和探讨的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环境,是构造—环境(气候)—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传统的古地理学及相应的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学等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大陆重建、油气勘探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地球演化的深入研究,在多层圈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古气候、古环境等研究基础上,需要有机地把地表环境和构造环境相结合,并且综合考虑深层及浅层地质过程对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的制约。在传统的古地理学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学科——年代古地理学,用以研究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过程。该学科是精细的同位素年代格架下的不同动力学—运动学—物质迁移—环境变迁形成古地理的研究,或者物质—力学—环境(气候)相互作用下的古地理格局的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地表过程,亦即形成地表环境的过程,强调同一时间的多元性、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尺度的穿时性。文中以近年来研究的台湾、扬子及华北克拉通等地区的精细时间尺度下的古地理环境为例,进一步剖析年代古地理学对于重新理解和认识古构造格局演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古地理学研究和探讨的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环境,是构造—环境(气候)—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传统的古地理学及相应的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学等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大陆重建、油气勘探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地球演化的深入研究,在多层圈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古气候、古环境等研究基础上,需要有机地把地表环境和构造环境相结合,并且综合考虑深层及浅层地质过程对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的制约。在传统的古地理学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学科——年代古地理学,用以研究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过程。该学科是精细的同位素年代格架下的不同动力学—运动学—物质迁移—环境变迁形成古地理的研究,或者物质—力学—环境(气候)相互作用下的古地理格局的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地表过程,亦即形成地表环境的过程,强调同一时间的多元性、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尺度的穿时性。文中以近年来研究的台湾、扬子及华北克拉通等地区的精细时间尺度下的古地理环境为例,进一步剖析年代古地理学对于重新理解和认识古构造格局演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各种地层接触面、判断地壳运动中的渐变和突变关系、划分地壳运动和地层沉积的先后、决定构造及沉积的繼承作用和新生作用二者的相互关系、观察古地理和古构造方向的演变等問题,可以用的地買方法很多,这里所談到的“地层不整合面的观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法,并非全靠这个解决一切問題。  相似文献   

11.
地壳运动起因新观点—地幔圈变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壳如何运动和为什么运动,一直是地学领域激烈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观点很多,分歧也很大.作者1985年以来先后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若于关于这个问题的短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基本论点.在上述短文中,笔者明确指出:地幔圈形状反复的周期性变化,孕育并导致了地壳运动;地慢圈形状的周期性变化,是受到了太阳系运行和银河系结构的制约.因此,本文是以前短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舒见闻 《湖南地质》1991,10(2):171-176
根据地洼学说关于地壳演化的新理论,将地球置于银河系各级引力场研究,发现银河年与地球绕日运行周期(年)有许多相似之处,后者控制了地球上短期的生物兴衰和四季交替,前者是引起地球上长期冷热变化,导致全球的生物质变进化、冰川活动及海侵海退等循银河年周期发生的根本原因。银河年是建立理想地质年代表的基础,每一个银河年就是一个代。依目前天文观测及全球生物质变进化和冰期资料来看,银河年时距以260 Ma为宜。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表。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地壳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系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海南岛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进行分析.可将其地壳演化划分为前地槽、地槽、烛台、地洼四个发展阶段;采用动力分析法把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成分归为一起。作者认为海南岛存在着古北东,古东西、北北东、南北构造系和环状构造系:用历史和动力综合分析法全面探讨海南岛地壳演化与构造格局变迁特点。可得出结论:其前地槽发展阶段受北东古构造系控制,于地槽发展阶段叠加了东西古构造系:地洼初动期北北东构造系又疊加在东西古构造系之上并产生复合;地洼激烈期北北东向构造系与东西构造系产生联合环状构造系:地洼余动期的东西构造系和南北构造系又先后叠加在环状构造系之上.海南岛地壳在长期复杂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中,曾几经左,右旋交替的剪切作用,最终导致形成海南岛环形块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数学上划分了对流与结构,然后论述了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中的对流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壳运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动规律的新认识,为中国地壳运动理论补充了现今构造应力场资料,同时也为国民经济规划、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科内容和发展简史 地热学是地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以研究岩石圈温度场和壳幔物质的热传导性能为主要内容,其理论研究成果可阐明一系列温度相关或热相关的深部构造演化过程及地球物理场,进而可发展为理论地热学分支。另一方面,它的相当一批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地热能利用、油气资源预测、矿山热害防治及其它经济建设部门,并相应地发展为应用地热学分支。可见,地热学既瞩目于解决地球热演化、热历史、热状态等地学基础理论问题,又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应用信息和依据,因此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7.
钱祥麟 《地质论评》1982,28(6):567-573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也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主要基础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固体地球的基础地质理论,而且在应用地质学中起着重大作用。它探索地球物质组分和运动状态的空间分布、演化和富集有用矿产的控制因素,研究防治地质灾害、环境保护、大型工程建设等宏观的地质作用背景,因而得到了很大发展。在自然资源需求迫切的今天,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更是成为预测和寻找各类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应用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构造地质学将随现代科技和地质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尕龙格玛铜锌多金属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分布广泛,其展布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作用明显。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对尕龙格玛铜锌多金属矿区火山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岩石化学成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区的火山机构及其岩相构造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该区英安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矿区在三叠纪时期处于岛弧的大地构造背景;英安岩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引起幔源物质与深海沉积岩共同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不断分异演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地体的构造学研究经历着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历史。最初是构造地质学,它在十九世纪已发展为地质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浅表裸露岩层和岩体的各种构造形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学的观念早有论述,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当地槽地台学说开始问世之后,它才具有较明确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扩展到以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为基底的整个陆壳上部,描述和推论它们的构造形态及其演化历史,在理论思考上它已触及全球陆壳与洋壳以及壳下物质的运动,但它研究的直接对象仍主要局限于陆壳上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构造学迅速发展起来,它的研究对象已扩展到全球包括陆壳和洋壳在内的整个岩石圈。全球构造学,在理论上,目前是以板块构造学说为主导的。从大地构造学到全球构造学的发展,思维观念的变化虽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地体构造学的研究领域获得了真实的进展。当前地球科学的构造观念是建立在全球岩石圈的构造研究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在进入70年代以来,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解决,无不依靠全球大陆及海洋资料,地下深部及地外行星资料,由此建立起来的全球构造演化模式较为合理的解决了显生宙以来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的研究,无论从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上,还是从它的经济意义上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早已为大家所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