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跨图幅要素物理无缝拼接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劳动实现跨图幅要素物理无缝拼接的自动化为目标。通过分析图幅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图幅编号与要素的相关属性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跨图幅要素的自动搜索,最终做到将跨图幅的要素自动拼接在一起。开发的软件,实现了跨图幅要素拼接的自动化目标,并用于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实现能够成倍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基于线要素的图幅自动接边的基本算法,主要分3步完成:待拼接数据链的提取,属性匹配和图形拼接,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并应用某区的地貌数据进行了实际检验.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了交通信息管理中图幅之间道路要素的拓扑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GIS系统海量数据分幅存储与管理造成的地理要素在图幅边缘产生的缝隙问题,结合拼接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兼顾空间位置关系和属性特征的拼接方法,并基于ArcGIS Engine 10以及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的开发环境实现了该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数字地图的逻辑拼接。  相似文献   

4.
数字海洋地图无缝拼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数字海洋地图的现状出发,针对数字海洋地图由分幅存储方式带来的叠幅(图幅间存在重叠区域)和缝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缝拼接的算法。算法可去除图幅之间的重叠区域,并且可以有效去除由分幅导致的缝隙,将多个图幅的图层要素拼接为物理无缝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GIS 系统海量数据分幅存储与管理造成的地理要素在图幅边缘产生的缝隙问题,结合拼接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兼顾空间位置关系和属性特征的拼接方法,并基于ArcGIS Engine 10 以及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的开发环境实现了该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数字地图的逻辑拼接.  相似文献   

6.
影像图幅的拼接与裁切是影像地图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获得一幅完整的表示某一制图范围的基础影像底图。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自动拼接与裁切方法,该方法能方便地处理任意多幅源影像的拼接与裁切问题,有效地提高拼接与裁切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我国数字化测图生产中数字地图的相邻图幅自动接边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微机的数字地图的接边方法——要素分类接边法。该方法分三步完成接边:(1)提取接边要素对;(2)接边要素对自动分类接边;(3)分幅剪辑与拼接。生产试验说明,这种接边方法可适用于各种大小比例尺的数字地图接边,可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接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ArcObjects在地理数据建库中的若干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山  樊红 《测绘通报》2006,(11):49-51
结合石家庄房地产数据建库项目,介绍ArcObjects组件技术在地理数据建库中的应用,包括入库前后地理数据的检查与自动修改、图幅拼接以及线要素的构面。  相似文献   

9.
分幅等高线拼接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分幅等高线智能化拼接的约束条件和基础算法,并基于ArcObjects控件对算法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专题多边形图幅的自动拼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题多边形图幅的自动拼接是计算机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或土地信息系统)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对现有的链式结构编码进行改进,提出相邻图幅拼接、跨图幅多边形顺序数据自动组织的原理和算法。运用本文提出的算法,在VAX3100工作站上实现了晋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拼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建筑平面图为数据源,提出了一种自动生成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方法。首先,结合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需求分析了建筑平面图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墙段、邻接节点和相邻墙段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动生成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基本流程。然后,根据与柱子相交墙线的相邻关系,建立了与柱子关联墙体连通性的恢复方法;结合渐进扩张与图形推理判断门窗两侧墙体符号局部特征的类型,通过修正门窗外接矩形,建立了与门窗关联墙体连通性的恢复方法和将门窗转换为室内地图点状要素的方法。最后,基于相邻墙段中心线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墙体中线的提取算法。以某展览馆的建筑平面图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针对多种复杂情况均有较好的适用性,有效实现了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基础地图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文君  李永树  王卫红 《测绘科学》2006,31(2):70-71,76
城市各测绘部门作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生产者,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地形图数据,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管理、查询与检索地形图数据以方便日常工作的开展,成为这些部门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系统目标,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设计等。通过系统开发和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PGIS的地图数字化与地图接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图是GIS主要数据源,地图数字化是GIS数据输入的主要手段。分幅数字化常导致数据在接边处不匹配,地图接边是实现数字匹配的重要手段。文中详细了MAPGIS地图数字化输入方法,通过MAPGIS图形变换功能,总结了9幅分幅数字化地图拼接过程,通过MAPGIS图幅接边功能介绍了交互式,全自动,半自动图幅接边操作及如何实现数字接边。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宗地四至提取方法,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使用C#编程语言实现了宗地四至的自动化提取。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节省大量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1980西安高斯平面坐标系向2000国家高斯平面坐标系转换的两种常用方法:改正量插值法、二维七参数法。其次,在广西测区内,以1∶10000比例尺图幅为单元,选取16个(2组,每组8个)图幅为试验区域,选取3×3块兴趣点数据,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坐标转换,以从自然资源部获取的2000坐标为真值,分析两种转换成果。结果表明,两种成果均能满足1∶10000平面精度要求,改正量插值法较二维七参数法精度更高,且各图幅精度较均匀。改正量插值法最大点位误差为0.057 m,二维七参数法最大点位误差为0.679 m,出现在北海市。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过程中,需要利用已有的地块四至信息对界址线类别进行赋值,但大多数数据入库软件是通过人工判读界址线类别,然后手动输入到界址线属性表当中的,不仅工作量巨大,且不可避免会造成输入错误。本文利用FME WorkBench2015软件,首先提取了每宗地块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权属线,然后分析了权属线与地块界址线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以便对界址线类别进行批量赋值;通过在实际生产项目中的应用,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实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VirtuoZo AAT采用PATB软件进行空三平差,是目前国内使用广泛的空三软件。生成的文件内容尽管十分详尽,但没有一目了然地表达控制点、检查点、外业点及接边情况,无法满足后续航测生产对空三成果的要求。故本文通过加密生成对文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提取,将其重新整合,输出成新的空三成果文件,很好地满足了后续航测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other ancillary data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is useful to delineate groundwater potential zonation map of Ken–Betwa river linking area of Bundelkhand. Various theme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geomorphology, land use/land cover, lineament extracted from digital processing of Landsat (ETM+) satellite data of the year 2005 and drainage map were extracted from survey of India topographic sheets, and elevation, slope data were generated fro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These themes were overlaid to generate groundwater potential zonation (GWPZ) map of the area. The final map of the area shows different zones of groundwater prospects, viz., good (5.22% of the area), moderate (65.83% of the area) poor (15.31% of the area) and very poor (13.64% of area).  相似文献   

19.
Deforestation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onents in LULCC and global changes scenario. It is imperative to assess its trend and the rate at which it is occurring. The changes will have long-lasting impact on regional climate and in turn on biodiversity. Present study was taken up in Kanakapura and surrounding areas located on the fringes of Western Ghats biodiversity hot-spots. Temporal satellite data from Landsat was classified into forest cover maps. Drivers of forest cover changes such as roads and settlements were used in order to create predicted map of the region using GEOMOD tool in Idrisi Andes. The predicted map was then validated using actual land cover map of same year prepared from Landsat data. The validated map was found to be 84.26 % accurate. The validation was also tested using ROC approach which was found to be 0.614. The model was then further extended to predict forest cover losses for year 2015. The results highlight ongoing deforestation in the areas adjoining Western Ghats. It also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ool and the validation methods which can be used in predictive modeling related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