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是滇池湖滨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昆明城市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滇池湖滨的面源污染问题,以昆明滇池泛亚国际城市湿地公园为例,规划设计了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人工快渗处理系统和复合湿地处理系统,分析了各项设计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水体经过人工快渗系统的深度处理后达到了景观用水水质标准,出水再由人工复合湿地处理后进一步得到净化。昆明滇池湿地公园的水系规划对高原湖泊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开展江苏省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研究。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框架为“创建天福湿地自然学校—制定自然学校发展策略—设计自然教育方案”,设计了一套“4个主题5个类型”的自然教育课程。该套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天福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其发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展示了我国高水平的自然教育形式和内容,将为全国各地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5类项目22个因子作为指标体系,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81.4分,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说明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的管理评估是推动湿地公园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成都市湿地公园管理的现状出发,按照“投入—产出”的思路,通过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构建5个评估要素和13个评估指标的湿地绩效管理评估体系。以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新津白鹤滩湿地公园的综合评分为81.5分,投入—产出比接近1:1,表明其投入和产出之间总体处在平衡状态;湿地公园管理主要存在专职人员科研人员比例偏低、社区建设有待加强以及自养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该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说明该评估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建议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和社区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公园是践行“节约型园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以苏州市虎丘湿地公园为例,系统梳理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分期建设、休养生息的建设理念,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开展虎丘湿地公园和虎丘风景区一体化区域设计和圈层渐进开发建设模式,采用低干扰的多样化生境营造、低成本维护的植物景观设计等技术,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云南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布展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宣教中心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作的亮点,是一个集中化、系统化、主体化展示公园资源特色的综合型宣教场所。阐述了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的布展设计思路和布展空间设计。围绕“一河清水纳珠江”和“万般湿地育生灵”主题,以37个故事单元为节点,采取动静结合、融合互动展示的表现形式开展宣教布展,以期突出西河湿地特色,彰显湿地文化魅力,加强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来访者的宣教作用。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国内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念,结合目前政府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界定,提出了建设和规划湿地公园的“三圈四区七层”新理念,并结合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等概念性规划实践,提出了这种理念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湿地生态恢复的相关概念,针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基址及总体规划,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恢复技术要点,以促进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同时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宣教中心是集主体化、系统化和集中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宣教场所,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作的亮点。阐述了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的布展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围绕“湖的自白”“水之密语”“鸟儿的鸣响”“鱼的呢喃”“植物悄悄话”“外来的‘朋友’不友善”“人类有话说”和“保护邛海,我们在行动”8个主题,以32个故事单元为节点,采取动静结合、互动体验的表现形式开展宣教布展,系统完整地展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布展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19涌.地处伶仃之滨,珠江口之畔.三面环海。公园有一片大面积的红树林湿地、围垦滩涂和鱼塘,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灌草丛和人工园林。林深树密,林、草、水相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登高眺望,清风吹过,林涛水波,此起彼伏。这里气候温和,林湖相依,是鸟类栖息.生活、繁衍的好地方,可谓是”百鸟乐园”、“鸟的天堂”。南沙湿地公园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三大路径之一.即东部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或越冬场所,是广州地区候鸟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湿地公园建设成效,以浙西南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湿地—松阴溪湿地公园为例,开展了湿地公园建设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结果表明:浙江松阴溪湿地公园建设前(2016年)、建设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1403.57万元和60834.59万元。湿地公园不同生态系统总价值及单位面积价值均表现为:湿地>森林>农田。湿地公园生态服务价值量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湿地公园建设以来单位面积价值增加18.3%,增幅明显。洪水调蓄、气候调节是湿地公园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也是其建设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通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Lexcimencer对中国2001—2020年湿地公园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热点以及共现关系图谱。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开始起步,聚焦规范湿地公园的概念、建设和管理;(2)2010—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蓬勃发展,以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细化建设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空间优化手段;(3)我国湿地公园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学科交互性持续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驱动;(4)在湿地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应注重提升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注重生态修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基石。阐述了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及其成因和演替过程,以及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等降水线、地表径流和干湿度地区为参考因子,讨论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密度分布相关性,计算两者重叠和互补性;通过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等指数,在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上,比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在年降水量为600~800 mm的区域,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最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趋向河流分布,湿地保护区距离河流更近;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最大,湿地公园面积都很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平均核密度为0.49×10-4个/km2和0.45×10-4个/km2,二者的分布密度不相关(r=0.31)。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都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在区域尺度上,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尼系数分别为0.93和0.98,各经济区域之间综合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有重要湿地资源的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在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湿地公园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更贴近人类生活,有效补充了湿地保护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6.
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体系是向大众展现湿地自然魅力、湿地文化底蕴、湿地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手段。天津州河国家湿地公园,秉承“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互动探索”的原则,在“四线、多点、一心”的规划结构基础上,从湿地公园特色科普宣教路线、室内外科普宣教结合和宣教活动入手,建立州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体系,以期达到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文化展示与传承、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电气设施对湿地景观的破坏,降低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达到保护、管理和技术的统一。基于湿地保护的角度,以新疆乌什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提出湿地公园电气设施的布局原则、布局设计和技术要求,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电气设施空间布局思路,为湿地公园规划管理、电气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和“认知-情感-整体”旅游形象模型,采用共现高频词组、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对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形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认知形象维度包括旅游环境、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与设施;游客对旅游环境、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的感知较好,对旅游服务与设施存在服务人员态度和门票价格方面的负面评价;(2)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3)整体形象为“生态型”和“休闲型”。研究结果验证了“认知-情感-整体”旅游形象模型,丰富了国家湿地公园和旅游形象的研究结果,对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拉活经济;另一方面又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空气净化、环境改良。依据“泛绿色设计”规划理念,提出大庆油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设计原则等,对大庆油田湿地公园从行为规划、公园景观、服务设施、防洪功能4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 升华,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之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也日渐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热点。 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湿地大国,我国 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先后制定和 出台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 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并完成了首次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