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地震史料的发掘和地震现场考察,学术界对明代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地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着重史考并试图对琼山地震的类型、震害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还将估算其宏观基本参数。 一、震群型的琼山地震 明《万历实录》中记载:“万历三十三九月辛丑(十三日)礼部言:比年灾异,地震独多,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京师地震,至今未三年也,其间南北两直隶以至闽、蜀、山、陕、宣府、辽东无处不震。今年则湖广武昌等处,山东宁海等处,而广东琼、雷等郡,广西桂平等郡,至有陷城沉地水涌(山)裂,屋宇尽倾,官民半死者,其为变异亦匪细矣。”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4月18—22日在海口市主持召开了“1605年琼山地震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54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气氛热烈,代表们通过学术报告、野外实地考察和史料分析,深入地讨论了三百余年前这次大地震的有关问题,对琼山地震取得了如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1605年7月13 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在海南琼山发生了一次71/2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Ⅹ度.地震在琼州海峡两岸,特别是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前人的研究,该震已有极震区不同方向的3个等震线,一是Ⅹ和Ⅸ度等震线为近东西向(1995年中国强震目录);一是陈恩民(1979)给出的Ⅺ、Ⅹ、Ⅸ度的等震线呈近东西和北北西相交的丁字形分布;另一个是丁原章给出北北西向的极震区.关于1605年地震的上述3个等震线,哪一个更能反映该地震震源破裂方向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4月18日—22日在海口市召开了“1605年琼山地震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共54人。先后有二十位专家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会上对这次地震的几个基本问题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提高了对这次地震的认识,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同时也为正确评价海南岛的地震危险和总结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强震构造的特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4月18—22日在广东省海口市召开了“1605年琼山地震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共54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丁国瑜主持。海南行政区政府负责人雷宇和陈英豪分别与会议代表会晤和参加了会议。在这次讨论会上,先后有20位专家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会同志深入地讨论了琼山大地震的有关问题,并进行了野外考察。这次会议认真地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地交换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通过讨论,对有关这次地震的几个基本问题取  相似文献   

6.
武烈 《山西地震》1993,(3):30-34
通过对1614年平遥榆社间6(1/2)级地震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前人确定这次地震时所用的史料疑点较多,所确定的基本参数也问题较大.得出是两次地震事件的结论:一次是1614年10月15日(万历四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地点武乡,震级约为5(1/2)级;一次是1614年10月23日(万历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地点榆社,震级约5(3/4)级.  相似文献   

7.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即明万历年间,广东地震活动显示出一个高潮期。作为其重要标志的有1600年9月29日南澳9度7级地震和1605年7月13日琼山10度71/2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1605年琼山地震是数百年来海南岛北部及其邻区发生过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据广东地震局丁原章等的最新研究结果,这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东寨港附近(东经110.5°,北纬20.0°),震中烈度为十度,震级为7 1/2级;史料明确记载发震时间是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夜亥时。近一、两年来,广东省地震局重新收集、整理、订正了这次地震的有关史料,写出了一本丰富的史料汇编。本文正是以这些史料中的房屋破坏资料为基础,用正态模糊集贴近度方法,对这次大地震的六度以上烈度区进行了模糊评定。这是我们单独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来近似划定历史大地震的烈度分区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1995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将1605年琼山大地震余震震中位置较以往版本作了大幅度变更.根据该震的历史资料,1966~1976年我国大陆发生的9次强震余震间距,东南沿海地震带6级以上强震的主震与余震位置关系,琼山大地震的发震构造等,我们认为变更琼山大地震余震位置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天气特冷的现象,在17世纪华龙氏所著的震兆六端中就有论述。公元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发生7.5级地震前也记到天冷似晚秋的气温状态,本文介绍1982年5月4日海南岛一次3.1级地震前的特低温现象,以供今后在研究地震预报指标时作参考。1.3.1级地震简介1982年5月4日17时12分31秒在海南岛文昌县蓬莱圩东边的琼山—文昌交界处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1605年琼山大地震深部构造和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605年琼山地震区已有的浅部地质、物探和钻井等资料,采用空间域三维重力正反演计算,消除了地壳浅部影响,依次得到由浅到深的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值。然后由基底剩余重力异常值反演得到莫霍界面深度及起伏形态。分析上述结果可知:1605年的琼山大地震是一个以垂直向差异运动为主的地震,位于琼北莫霍面隆起区东北部、隆起向外凸出部位的陡坡上;北东东向的马袅-铺前断裂(中东段)呈反扭(左旋)状态,而北西向的铺前-清澜断裂(北段)呈顺扭(右旋)状态;云龙地区地下地幔物质上涌,造成云龙地块的上隆;如果1605年地震区出现NE30°左右的主压应力场作用和云龙地块异常上隆时,应考虑地震的复发问题。另外,分析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还可以判定地质学给出的各断裂构造展布和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   

12.
前言     
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山发生7.5级强震,造成东寨港一带陆陷成海,72个村庄被海水淹没,万顷良田变沧海,各类建筑物倒毁殆尽,3300余人死亡。此次地震震中烈度Ⅹ度强,是迄今为止华南地区毁坏性最大的地震,留下了中国唯一陆陷成海的古地震遗址,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规模“海底村庄”景观。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了亚洲和非洲至少10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万人死亡,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和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震灾害对社会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琼北地区是我国华南少数几个高烈度区之一。据历史地震记载,曾在1605年发生过7.5级的琼山大地震,但近300年来只有几次5级地震的记录,现代仪器记录的地震也很少。过去在这个地区进行的工作较少,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使1977年编制的该区地震烈度区划图,也受到了很大限制。琼北地震烈度复核工作是国家地震局应海  相似文献   

14.
曾于1979—1980年在我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的日本地震学者,现任日本气象厅地震火山部地震预知情报课调查官的石川有三先生,因研制成功了人机对话地震活动分析系统(SEIS-PC),以及在推进地震火山监测体制和预报研究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于1990年6月1日——日本气象纪念日,接受了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美国地震学家艾伦(CLARENCE R.ALLEN)教授,开雷·赛(KFRRY SIEH)付教授,基莱斯帕(ALAN GILLESPIE)先生一行三人于1981年2月12日至3月19日来云南与我地震科研人员十六人,沿红河断裂进行为期三十四天的野外地质考察。同时参观了昆明、楚雄、洱源、弥渡、通海等地震台站,还考察了1925年大理地震、1951年剑川地震、以及1970年通海大震白岭山断裂遗迹。双方学者还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从活动构造角度讨论1605年大震的"余震"地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磁场、断裂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地震影响场、发震机制等多方面分析,认为1605年琼山大震的几个6级左右"余震"置于雷州半岛东侧是与活动构造带吻合的,基本上合理,赞成1995年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所确定的地点.但认为这些"余震"属"地震迁移"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17.
2019年6月17日宜宾双河发生M6.0级地震,造成了距离震中仅5km的双河文庙建筑东北侧上檐翼角损坏和西侧局部斜撑脱落等局部损坏。双河文庙是典型的木结构文保历史建筑,开展相关震害和抗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近期在周边建立的场地-建筑强震反应融合监测台站获取的强震记录作为类比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木结构的整体刚度偏小,易发生扭转破坏,在7度中震和大震作用时,结构扭转效效极易引发挑檐处榫卯节点破坏,与实际震害情况吻合,该类结构宜适度补强纵向抗侧刚度,增强整体抗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读卖新闻》1977年6月8日刊登该报发自大阪的题为《准确的中国地震预报》的消息:在发生了唐山地震以后,第一个访问了中国的日本科学家代表团——日本地震学会派遣的地震学者访华团(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铃木次郎为团长)一行八人,于6月7日下午回到日本。该团副团长表俊  相似文献   

19.
徐起浩 《华南地震》2006,26(1):17-27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2级强地震导致琼州海峡东南侧与琼北陆地相连的海底及与海相连的琼北东部一些沿岸陆地大面积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为陆地的东寨港、北创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区大面积陆陷成海。这是一次生源地在与海相连的海岸带的同震海岸下沉。推断了这次地震海啸;比较了这次陆陷成海地震海啸与生源地在近海和大洋海底的地震海啸的异同;也与北美西海岸生源地在太平洋板块斜插在北美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消减带的海岸同震下沉及海啸比较了异同。最后还提出,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灾害应从根本上区别通常所说的震陷灾害。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震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苏联学者于1977年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新编苏联强震目录》。日、美、英、印、菲等国的学者在历史地震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83年召开的欧洲历史地震活动性专题讨论会,提出了从发掘史料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一套处理宏观地震资料的方法的建议。我国的地震史料在质和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195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50年代后期,在李善邦教授主持下,编出了《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和1983年又经两次修订。1976年唐山地震后,组织有关领域一千余人编纂更为详备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五卷,从1983年至1987年陆续出版。近年,我国学者正在大力开展地震史料的地震学分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