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在又—个收获的季节到来的时候,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来到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考察了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核心区。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国土资源》2011,(1):F0003-F0003
2010年12月14日至20日,我省先后召开《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专家评审会、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2010年度项目初步设计与预算专家评审会、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调整项目专家评审会,  相似文献   

3.
历时4天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2009年度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编制专家评审会2009年12月11日在哈尔滨市结束。土地、水利、道桥、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对2009年计划投资9.95亿元、建设规模85.07万亩、新增耕地8.27万亩的三江平原东部地区的23个土地整理重大项目进行了论证,其中的21个项目通过评审。这标志着该省“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开始实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顶勋参加了最后一天的评审会议。  相似文献   

4.
一、我省土地生态环境现状 1.耕地生态环境 我省耕地面积1187.07万ha,土质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全省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3%。  相似文献   

5.
一、抓好全省土地整治的五大布局 1.三江平原以防洪除涝和发展水田为重点的工程布局 三江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土地整治应以防洪除涝为主,充分利用已有防洪排水骨干工程,搞好田间防洪除涝工程配套,提高田间除涝标准。同时利用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优势,结合“两江一湖”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搞好田间配套,大力发展水田,通过旱改水和搞好灌区配套等,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国土资源》2002,(3):34-39
从不同的角度对日韩两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法律、土地政策、地产交易、地价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考察。首先是两国的土地管理机构、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征地的法律依据;其次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农地)保护措施;第三是土地所有权主体交易概况和地价动态;第四是详细介绍了日本主要的土地政策及其发展方向以及日韩两国的土地估价和公示制度。通过考察、形成了4点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笔者随国土资源郭土地整理系统学习考察团赴比利时学习考察土地整理工作。历时19天的学习考察,笔者对比利时的土地整理成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受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城市理性增长国家中心的邀请,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培训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周的实地考察和学习,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在马里兰大学和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聆听了当地资深专家的精彩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几个土地管理的经典案例,对美国的土地政策的整体框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深切体会到了美国在土地政策上的先进性和优势效应。经过几天的短暂培训和考察,虽然了解的只是“皮毛”,但感受颇深,美国相对完善的土地政策以及管理经验在很多地方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佳妍 《黑龙江国土资源》2013,(8):F0004-F0004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地评估工作的统一部署,7月29至8月1日,由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巡视员宋静波带队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地评估检查组一行7人抵达黑龙江省,对黑龙江三江东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进行实地评估。厅助理巡视员贾东力全程陪同评估组一行听取了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查看内业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西隰县为例,基于实际调研和考察,并运用多年土地数据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率较低、零星可调整地类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效益差等问题。定量化研究了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土地整理潜力,划分了土地整治的4个重点区域:耕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复垦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开发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最后提出了土地整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随浙江省土地学会考察团赴巴西、阿根廷、智利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术考察。通过考察了解了南美洲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经验,并对科学处理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省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以来,农垦建三江分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和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机遇,站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经济区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发挥农场组织化程度高、机械化力量强、土地整理见效快的优势,在国家、省和农垦总局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超前谋划,抢抓机遇争取项目,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土地产权是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土地使用为目标,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有流动的使用制度。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在农村和城市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在农村,实行的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城市,实行的是土地国家所有制。 一 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在明确土地的国家所有基础上,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即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权利的分割,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所有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部分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分离出来,仅保留部分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组成土地所有者权利束…  相似文献   

14.
土地登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用途、面积、等级等情况登记在专门的簿册上,同时向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领发土地权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土地估价与地价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土地估价沿袭民国时期中国土地估价的历史,并借鉴日本的土地估价经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完善,目前.对各类土地估价方法及其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应用都研究得比较深入.中国大陆土地估价只有十几年的历史,面对人世和土地市场的国际化,如何科学地进行土地估价和地价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作者等在在2001年末对台湾在土地估价和地价管理方面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考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建立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一、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代替原来实行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严格限制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的角度对日韩两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法律、土地政策、地产交易、地价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考察.首先是两国的土地管理机构、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征地的法律依据;其次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农地)保护措施 ;第三是土地所有权主体交易概况和地价动态;第四是详细介绍了日本主要的土地政策及其发展方向以及日韩两国的土地估价和公示制度.通过考察,形成了4点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上地有三种所有制形式:私人土地、州政府土地和联邦政府上地。美国的上地登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美国公共土地登记的步骤、种类、内容等略作阐述。为了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土地登记的,先介绍一下美国公地管理局(BLM)的概况。BLM概况美国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所辖只有13个州。1785年颁布了《土地法》,1787年颁布了《西北法令》,SLM的历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土地制度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的土地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整,法律和政策具有延续性。对英国土地制度中的土地产权及其登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与保护、土地征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土地管理实践和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1土地管理体系英国在中央一级没有统一的土地管理机构,而是由各机构分别执行相应土地管理职能,分类管理。英国涉及土地管理的机构主要有:副首相办公室(ODPM)(2006年5月起改组为社区和地方政府事务部)、环境、食品和农村事业部(DEFRA)、林业委员会以及司法部等。副首相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的政府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城市发…  相似文献   

20.
谈土地纠纷     
土地纠纷是因土地而引起的争论、争议和争执.产生于双方或三方当事人之间因土地权益归属引发的冲突和争执.是产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土地纠纷大体上可分为土地权属纠纷(即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纠纷及其相关的土地承包纠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土地相邻权纠纷和行政区域土地权属界限争议等.在这些纠纷中,主要是对土地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物权的争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