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川西南乡城——得荣地区的两种混杂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之孟  金蒙 《地质科学》1979,14(3):205-214
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过描述和讨论。但是,直到板块构造提出之前,混杂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就目前所知,我国台湾、祁连山、西秦岭、喜马拉雅山等地都有混杂岩分布。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在金沙江沿岸的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证实,四川乡城、得荣一带是混杂岩分布的又一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和发展,混杂地质体愈来愈引起构造地质学者的浓厚兴趣,因为它是古俯冲带或缝合带的主要标志之一。最早研究混杂地质体的当推Griesbash、Diener 和Middlemiss(1883),Kaufmann(1886)在描述阿尔卑斯复理石中的杂乱堆积物时,启用了“野复理石”(Wildflysch),Greenly(1919)首次将“melange”一词引入混杂地质体的研究中,Flores(1955)提出了滑混堆积(Olistostrome)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后,许靖华(1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混杂堆积”及构造发展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地学工作者对板块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人还对隐生宙的板块活动进行了探讨。混杂堆积(Mélange)作为板块构造的重要记录,在滨太平洋及特堤斯构造带极为发育。如美国西部的佛兰西斯堪混杂堆积,我国台湾东部的利吉层混杂堆积,土耳其东  相似文献   

4.
混杂堆积是板块构造的重要遗迹之一。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是实际存在的。自七十年代初,尹赞勋、傅承义、李春昱教授将板块理论介绍到我国以来,在喜马拉雅山、祁连、西秦岭、东昆仑、金沙江、桂西等地,相继发现了混杂堆积及板块结合带,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就混杂堆积而言,据笔者所知,在我国目前以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5.
一、节要介绍《美国地质学会会刊》1984年第3期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ZH·M·Chang,J·G·Lion和R·G·Colcman的文章《中国板块构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根据正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使用了包括蛇绿混杂体和滑混堆积在内的混杂带、双变质带、钙碱性火山—岩浆弧、海沟型沉积以及某些地区的地震震中与其它地球物理资料等来划分古代和现代活动的板块边界,这是在时空上重建中国板块构造并阐述与构造岩石有关的构造作用的理论依据与地质、地球物理准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涉及的范围:西起桐柏经信阳东至光山,长二百余公里,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十多年来,我队先后在本区开展超基性岩铬铁矿普查及1∶5万区调工作。本区地处华南与华北两古陆交替部位,地质构造错综复杂,长期以来对一些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分岐颇大。长期难以解释的一些地质现象,试按板块构造理论似乎可以解释。本文以我队1∶5万地质成果为基础,结合有关地质资料,从横向方面试就古蛇绿岩带及混杂堆积提出初步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7.
化石混杂是混杂堆积中所特有的地质现象.在国内外已知的混杂堆积中都不乏其例,如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弗兰西斯科混杂堆积,土耳其东托罗斯山脉的构造混杂堆积,我国台湾的利吉层混杂堆积,川西南乡城—德荣一带的混杂堆积以及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的混杂堆积等都有化石混杂现象.西秦岭混杂堆积也不例外,尤其是甘南地区更为突出,研究化石混杂现象可以确定混杂堆积中外来岩块的时代、其原始沉积环境和可能的来源区;对混杂堆积基质中化石时代及生态特征的研究,可以确定混杂堆积生成的时代和古沉积环境特征.从而为混杂堆积的成因和古板块活动方式提供有力的佐证.本文试图通过西秦岭混杂堆积中化石混杂现象的剖析,对上述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内蒙古北部地槽区内,现已查明的蛇绿岩带、双变质带、混杂堆积等板块构造遗迹的区域分布、地质产状、岩石及矿物特征,作了概略描述。并进一步阐述了西伯利亚和中朝二大板块,由晚元古代至晚古生代期间,板块构造发育过程——洋壳消减和陆壳增生,直到早二叠世末期两大板块碰合形成统一大陆。对其形成与演化中的主要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等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毕孔彰 《地质论评》1980,26(2):181-182
以美国加里福尼亚理工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系C.艾伦教授为团长、纽约州大学地质科学和环境研究系吴大铭教授为副团长的、由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板块构造代表团一行十人,于1979年10月5日—11月2日在我国先后访问了北京、成都、拉萨、昆明、广州,到实地考察了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日喀则冲堆蛇绿岩剖面、中贝混杂岩堆积剖面和拉萨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对扬子板块西北缘包括碧口群在内的板块构造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资料和看法。对陕西宁强阳平关到四川青川白水街一带沿大断裂零星断续出露的白云岩,初步提出属于与板块构造缝合带有关的混杂堆积。它的北部,东段为南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对比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地质演化与板块构造过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板块构造理论为 2 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如何在新世纪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大陆动力学研究成为新的挑战。世界古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花岗岩绿岩带、高级变质区 ,新太古代造山作用 ,早期大洋地质记录与古板块构造 ,以及超级大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此全球构造背景下 ,华北早期地质演化的相关重大问题包括 :新太古代典型造山带地质演化、碰撞过程及其盆山耦合作用。围绕新太古代蛇绿岩的研究 ,特别是豆荚状铬铁矿及地幔岩 ,将提供早期大洋岩石圈性质、扩张运移过程的重要线索 ,并提出早期板块边界划分标志及其洋陆作用过程。华北中部造山带及蛇绿岩混杂带的洲际对比 ,对认识华北与最古老超级大陆聚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岭及祁连山构造发展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中国地质,在南方与北方有显著的区别,这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这个划分以何处为界,和以什么地质条件作为划分的主导因素,则至今尚无使人满意的解答。作者等分析了我国解放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所取得的丰富地质资料,并于1973-1975年组成研究组分别对秦岭东西段及祁连山北部进行了考察研究,肯定了兰片岩和混杂堆积在秦岭和祁连山的存在,结合蛇纹岩带等,试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构造发  相似文献   

13.
关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较广泛分布的“混杂堆积”,已经有不少地学专家进行了研究和报道,不同研究者还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有的称之为“构造混杂体”,有的则谓之“滑塌堆积”等。尽管名称各异,但都一致认为是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和碰撞的结果,并以此作为雅鲁藏布板块缝合带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从而引起世界地学界的瞩目。作者通过实地调查所取得的一系列资料表明,所谓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混杂堆积”,或“构造混杂体”、“滑塌堆积”等,它们的形成似乎与所提出的板块构造俯冲和碰撞没有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庐山及我国东部某些地区广泛发育的“混杂堆积物” (Diamicton)的成因间题, 一直是我国地貌、第四纪地质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其成因过程, 必须逐步建立起区别各类混杂堆积的判别标志。研究现代冰债物、泥石流堆积物和洪积物的沉积相特征及判别标志的工作, 近几年来已逐步开展起来,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就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地学前缘》2017,(5):207-217
木嘎岗日岩群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单元,其内部构造变形复杂,很难作为连续的沉积层序进行分析,因而其板块构造背景有待进一步解释。本文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西藏改则地区木嘎岗日岩群地质特征取得了如下认识:(1)木嘎岗日岩群由有序地层和混杂岩组成,有序地层可以分解为4个非正式地层分段,各自具有不同的沉积学、岩性和物源特征,且具有较为稳定的走向延伸,有作为填图地质单元的可能,这为解体和细分木嘎岗日岩群提供一种可行方案;(2)混杂岩以构造接触关系伏于有序地层之下,且混杂岩内部物质成分具有分层特征,上部富"原地"砂岩块体,下部富"外来"洋壳块体,这表明在混杂岩形成过程中洋壳位于混杂岩之下;(3)木嘎岗日岩群内部发育北倾南冲的逆冲推覆体系,叠瓦式发育的逆断层可能在深部汇入由构造混杂岩组成的主滑脱断层。组合的地质特征表明木嘎岗日岩群是羌塘南缘增生楔杂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背景下的羌塘南缘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四川木里混杂堆积带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攀西裂谷西部边界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在木里地区发现了宽数十公里的混杂堆积带。这条混杂堆积带位于扬子古台块之西,向西与理塘晚古生代火山弧的弧前消减杂岩相接,位于一个大地构造上十分重要的部位。本文将对主要的观察事实做一报道,并对其地质意义作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浙西北晚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海 《地质论评》1991,37(3):203-213
本文以浙西北前震旦纪岩石的地质研究为基础,运用板块构造学的原理和方法,划分了该区的主要岩石大地构造单元。根据本区晚元古代的岛弧火山岩和花岗岩类、变质混杂岩,可能的刚性基底,以及前陆磨拉石建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本区陆-弧-陆的晚元古代早期的碰撞造山带模式,并认为这是在本区发生区域性晋宁运动所致。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塘地区中部混杂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杂堆积(Mélange)②不是孤立的地质现象,它是一种在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特定地质条件下的特殊地质体。它的分布范围与陆间海盆和板块缝合带密切相关,形成时期与缝合带附近的俯冲活动(包括海下俯冲在内)有关。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有过关于它的诸多报道,但羌塘地区中部发现混杂堆积(图1)尚属首次。它的发现对确定羌塘中部地区冈瓦纳与欧亚古陆的界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疆区域地质调查阶段性成果与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北疆沿国境线1∶25万区调修测项目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获得的地质事实与进展,结合区域性路线地质考查资料,对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阿尔曼太(扎河坝)蛇绿构造混杂带和准西部玛依勒山蛇绿岩带成因和构造背景提出新认识,初步认为阿尔曼太(扎河坝)蛇绿构造混杂带是华力西—印支期由南向北高角度逆冲推覆断裂铲起了早古生代(额尔其斯-卡拉麦里断裂间)增生杂岩楔(蛇绿岩块)推覆构造带;玛依勒山蛇绿岩带是具准洋壳特征的超基性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硅质岩组合地层体,弱变形面状的分布,不具板块构造界线属性,表明其可能为哈萨克板块东南部陆缘裂谷中产物.  相似文献   

20.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是阿尔金北部早古生代重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带内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形迹发育,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开展板块俯冲边界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构造格架再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场所。北阿尔金安南坝一带1:5万地质调查工作对红柳沟-拉配泉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构造-岩性填图,全面揭示了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结合典型构造剖面及构造变形研究,对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过程及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为全面认识构造混杂岩带的结构、构造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