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台山区五台晚期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内,为区内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区域性构造。总体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于五台岩群与花岗质片麻岩的接触带上或变质地层的接触带上,延伸长达200km以上。受吕粱期褶皱叠加改造呈“之”字型展布,是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南北向两个巨型岩片的分界构造;变形以花岗质岩石强烈片理化、糜棱岩化、绿泥石化为特征,发育糜棱岩、糜棱片岩、角砾状糜棱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为五台岩群及北台片麻岩,王家会岩体,并被吕梁期褶皱叠加,说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地体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变形岩石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岩石类型划分、形成机制与剪切方向判别、岩石成份变化、变质作用物化环境等作了系统描述和分析,揭示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岩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区古吕梁期构造变形,是继五台运动之后较强烈的一次构造变形,它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早期在伸展机制作用下产生了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太古宙克拉通上形成陆内裂谷,接受滹沱群沉积;晚期在收缩机制下形成一系列的北东向褶皱及冲断构造,叠加在五台山花岗绿岩带之上,记录了吕梁造山运动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冲断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4.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五台山花岗岩-绿岩地体与阜平高级变质地体的接触部位,它不仅改造了“阜平群”而且也改造了“五台群”宏观构造,显微组构和矿物组合研究表明,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变形作用,早期发生于恒山古陆块-车厂弧地质体-阜平古陆块碰撞过程中,形成低角度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使地壳显著增厚,晚期发生于增厚同的纵向伸展过程中,使地壳得以均衡发展,形成低角度伸展型韧性剪切带,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反映  相似文献   

5.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岩化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砾石成分为强烈塑性变形的五台岩群不同层位的滚圆度好、分选性差的复杂成分陆源物及构造、热液成因的假砾石。研究确认,在这套变质砾岩层的两侧分别存在以五台岩群不同层位为底界、以该砾岩为底砾岩的甘泉不整合和宽滩不整合,变质砾岩层分别切割所谓五台岩群下亚群和中亚群的地层。因此,甘泉变质砾岩为叠置于五台岩群之上的地层单元,不能作为五台岩群中、下亚群的界限标志,甘泉变质砾岩应从五台岩群剔除,归属于滹沱群四集庄组。  相似文献   

6.
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中部带的性质是近年来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文中根据古元古代韧性剪切带重新划分了中部带北段构造格架,即由近EW向朱家坊韧性剪切带、NEE向王家会韧性剪切带和NE向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分割恒山、繁峙、五台和阜平地块。这些地块基底具有不同的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组成、构造变形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一般都具多期变质变形叠加的特征。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北段在古元古代末发生3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繁峙地块由SW向NE方向的构造挤入,挤入过程中导致五台地块变形并向南东方向逆冲(D1);以阜平地块为核部的大规模伸展抬升,阜平变质杂岩抬升至近地表,阜平地块与五台地块之间形成一系列低角度伸展型韧性剪切带(D2);最后一次构造事件是NE向拉伸导致的大量NW向基性岩墙群侵位(D3)。  相似文献   

7.
康家沟金矿属绿岩带型金矿。矿床(体)产于韧性剪切带中。NEE向构造为储矿(导矿)构造。矿床(体)由含金石英脉与其间蚀变岩组成。品位高低决定于含金石英脉的数量。含铁石英岩及其周围糜棱岩化带为近矿围岩。  相似文献   

8.
怀安地区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该区基底变质岩系构造形迹进行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位素年龄数据,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序列划分为4期: 新太古代阜平晚期(D1),桑干岩群韧性变形,形成片麻理、无根褶皱和韧性剪切带; 新太古代五台晚期(D2),在新太古代TTG/花岗岩中形成区域性片麻理和条带状构造,并在桑干岩群中形成近EW向的复式背形和向形构造; 古元古代吕梁中期(D3),集宁岩群沙渠村岩组形成区域性片麻理,并形成与片麻理一致的NE向韧性剪切带,在新太古代地质体中叠加近SN向的开阔复式背形和向形构造; 古元古代吕梁晚期(D4),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形成片理和片麻理,尚义—平泉断裂形成。建立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陆壳增生阶段和古元古代碰撞造山阶段,对理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态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变形带。围岩至少经历了三期区域变形和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研究认为:五台运动末期,阜平古陆与恒山古陆发生的碰撞,造成了深部走滑作用和活动带中地层(五台群)褶皱,为岩浆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构造环境,并为其定位提供了空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花岗绿岩带中花岗岩定位的新机制──深部地壳块体间走滑作用控制花岗岩体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1.
山西五台县东腰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腰庄金矿为五台山区典型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群成带顺层展布于鸿门岩组中下部,具明显的层控特征.金矿化严格受台怀-李家庄同斜倒转复式向斜与李家庄-大草坪韧性剪切带控制,故其又是一个较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床.东腰庄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机制和多期性.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火山-沉积-区域动力变形变质-褶皱转折端扩容成矿-韧性剪切带扩容成矿-改造叠加富集成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五台中期,并严格受该期形成的李家庄-大草坪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控矿因素是矿源层、热动力和构造,其中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变质热动力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12.
杨主恩  邓晋福 《岩石学报》1995,11(3):279-291
太行-五台山区存在一巨型的北东向韧性剪切系统,由三条大型的韧性剪切带束构成。每条带束又由互相平行或小角度交接的一系列小规模韧性剪切带组成。其主要构造岩类为变糜校岩、糜棱岩、S-C糜棱岩等。该韧性剪切系统发生于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的五台运动期间,经历过两期次韧性剪切作用,早期的差异应力约为12MPa,晚期的差异应力约为30MPa。应变速率分别为1.36×10(-14)/s和7.36×10(-14)/s,并指出巨型韧性剪切系统的发生将造成大规模的地壳流动,以此可以解释本区中地壳的大型低速体成因。  相似文献   

13.
<正>五台绿岩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国内最为典型的绿岩带,主要由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花岗侵入体和变质火山沉积岩组成。该绿岩带以五台群地层为主体,依据岩相学和变质级别可将五台群大致划分为三个亚群:石咀亚群,台怀亚群和高凡亚群。王家庄条带状铁建造赋存于该绿岩带的西部,产于石咀亚群的金刚库组中。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东部吕梁期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东部石咀—口泉一带,发育着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分隔成叠瓦状的构造片体。断裂破碎带岩石在先存的五台期角闪岩相交质岩之上,叠加了绿片岩相动力退变质作用,普遍出现绿泥石、直闪石、绢云母、堇青石等新生的变质矿物。许多运动学指向标志指示上盘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推覆,从而使滹沱群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次级倒转向斜,并在大甘河以西与滹沱复向斜贯通。该逆冲推覆构造出现于吕梁运动的晚期,记录着五台山东部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5.
吕梁山区晚期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在收缩构造体制下形成一系列线状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推覆型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并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近周营—罗家岔一带的吕梁群两侧边界上,为区内规模大、影响广的区域性构造。由北至南,主剪切带走向由近南北向过渡为向东西向延伸,剪切带内构造岩石类型主要有变余糜棱岩、构造片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下盘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及与周围构造的相互关系确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由新太古代大陆地壳垂向增生到古元古代侧向增生的转换。华北中部构造带的构造性质是近年来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构造带中段出露恒山、五台和阜平等多个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其中发育多条大型韧性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的主期活动时代均为1. 85~1. 80Ga。本文以这些剪切带为构造边界将变质杂岩划分为恒山地块、繁峙地块、五台地块和阜平地块,并在早期研究中解析了繁峙地块构造挤入事件和阜平地块西部的伸展构造事件,表明这些前寒武纪地块的构造位置在古元古代末前后可能有所不同。结合前人资料,本文对这些地块的岩石组成、形成时代、变质作用以及典型构造样式等特征进行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恒山地块、阜平地块和五台地块共同组成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高级区-绿岩带"的典型壳层结构,而繁峙地块与其他地块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外来地块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金矿床:构造蚀变岩型、中基性岩浆热液型和绿岩型。它们分别受控于不同地质条件:构造蚀变岩型主要受控于韧性剪切带或断裂带构造,中基性岩浆热液型主要受控于中基性幔源的埃达克岩-赞岐状岩-富Nb辉长岩,绿岩型金矿主要受二道洼群地层控制。然而,这些矿床成因复杂,往往受控于多个成矿因素,当上述两个以上成矿条件同时存在时,成矿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如绿岩型金矿主要受控于二道洼地层,但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或断裂构造的叠加部位控制。因此,在本区寻找以上三种类型的金矿床,特别注意在二道洼群地层、中基性幔源埃达克岩-赞岐状岩-富Nb辉长岩附近和韧性剪切带或断裂构造叠加部位。另外,由于与中基性岩有关的矿床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注意寻找该类型矿床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早元古代变质砾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台山早元古代沉积盆地分布于五台-花岗绿岩带穹隆南翼,沉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系,同位素年龄2306Ma(U-Pb),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在该区寻找金-铀砾岩型金矿。随着五台花岗-绿岩带金矿找矿工作的不断进展,砾岩型金矿的寻找也有重大发现,已相继发现十余处矿床、矿(化)点。该类型金矿产在滹沱群的下部,即盆地较陡侧的冲积扇中部或底部,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砾变质砂岩为金矿的容矿岩石,自然金均为中粗粒,可能存在古砂矿,属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剥蚀搬运产物。金矿床受褶皱倒转和与之相关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构造作用的变质热液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结果,脆-韧性剪切带是其容矿构造。本文初步建立了砾岩型金矿的成矿构造模式。这种砾岩型金矿的新发现对我国早元古代砾岩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鲁造山带南缘岩石—地层格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潘明宝  陈火根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48-854
系统总结了苏鲁造山带南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将东海杂岩分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东海岩群和变质侵入岩。东海岩群由毛北岩组、演马场岩组、武强山岩组、虎山岩组和摩天岭岩组构成;变质花岗质侵入岩分为早期面状侵入体和晚期点状侵入体,超基性岩包体分为北西许沟岩带和南东蒋庄-岗尚岩带,变质杂岩呈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岩块分布,超高压变质岩块划分为4个岩片,密集发育晋宁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后期普遍为印支期滑脱韧性剪切带叠加,形成复杂的韧性剪切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绿岩带东腰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五台山绿岩带中的东腰庄金矿,发责问分容矿绢云母石英(片)岩实为变质基性岩(变质辉绿岩-辉绿玢岩或安山玢岩)岩床在五台期构造作用下发生强烈的剪切变形和变质热液蚀变的产物。说明以绢云母石英(片)岩作为容矿围岩的东腰庄金矿,确有部分为变质基性岩在含金剪切带中发生热液蚀变的后生成因。矿床的形成和矿质的富集受剪切变形机制控制明显,并与区域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