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材魁梧却和蔼可亲,学识渊博且诲人不倦,这是他给人的共同印象。童颜鹤发的他,如今依然行走在恋恋不舍的八闽大地上,寻找开启地下宝藏大门的金钥匙;年近八旬的他,青春依旧,矢志不渝,决心为祖国的煤田地质事业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个执着而坚毅的身影,60年来始终将承载着一颗赤诚与智慧的身心献给了祖国的煤田地质事业。从英俊青年到耄耋老者,至今虽是84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每天坚持上网查阅资料,关注煤田地质领域新进展,关注有机岩石学新变化,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技术创新。他就是我国有机岩石学奠基人、著名煤田地质学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金奎励教授。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地质》2011,(5):73-74
当今在全国煤田地质勘查一线的众多地质队里,始终从事地质勘探的女性佼佼者已不多,尤其在众多诱惑的经济社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无怨无悔地守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下的一座座煤田,毫不吝啬地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祖国煤田地质事业。正因如此,她赢得人们的敬佩、赞许与信赖,让地质事业选择了她,于14年后评聘她为地质高级工程师,翌年晋升为地质队总工程师,成为全队科技工程的组织者、指挥员。  相似文献   

4.
“天当帐蓬地当床,喝口山泉就干粮。”如此光荣却又艰苦的地质行业曾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福建省121地质大队地质勘查院的高级工程师邱荣生与地质事业结缘29年,从未后悔过。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用执着的奉献谱写对所从事事业的忠诚。正因如此,去年他荣获了福建省第四届地质科学技术“银锤奖”,回赠他29年地质找矿生涯的一份荣光。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和《古地理学报》编委韩德馨先生90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66周年的日子。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他怀着对祖国和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为煤田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福建省50多年来承担煤田勘查的队伍演化、煤田地质勘查发展历程、五大煤炭基地勘查简介、煤田地质勘查及研究主要成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了福建煤田地质勘查的基本经验和体会,对今后煤田地质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他出生于煤海之乡,上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原山西矿业学院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即刻到煤炭地质勘探队.立志把理想定位在尚待勘查的煤海。如今,他与煤炭地质相伴23载,无论工作角色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不断地转换着,他都能在每个岗位游刃有余、发光发热、勇当尖兵,为山西省煤炭及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和矿山救援抢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就是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新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地质》2009,(3):F0002-F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成立于1956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专门从事煤田地质勘查的专业队伍。下设有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综合地质勘查队、煤炭科学研究所、煤炭综合勘查院、煤田地质信息中心、综合实验室、煤层气研发中心、局机关服务中心等九个县级地质勘查和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9.
1煤田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煤炭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煤炭总量过剩 ,煤炭市场疲弱 ,特别是小煤矿资源浪费达到惊人的地步。凡此种种 ,说明煤炭工业扭亏增盈、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转变机制均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煤田地质工作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煤田地质工作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18个省(区)煤田地质局下放属地管理 ,国家正在致力于加大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 ,除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骨干力量 ,将其余地质勘查单位逐步改组成按照市场规…  相似文献   

10.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东北煤田地质局副总工程师、物探测量队队长兼党委书记张群,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这一荣誉的取得是与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忘我工作在地勘一线分不开的.因为他自投身煤田地质事业以来,即始终以其为人生使命,与伙伴一起或带领职工南征北战、风餐露宿,探寻了一个又一个荒无人烟的地下构造,为地勘事业的发展奉献了美好年华和聪明才智,书写了一幕幕瑰丽的物探人生事故.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在煤田地勘单位贯彻ISO 9001:2000标准7.5.2条款中对需确认的过程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从“过程确认”的概念入手,并结合煤田地质勘查组织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及其特点,提出了煤田地质勘查单位需确认的过程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述了我国各大煤炭基地,特别是首批国家规划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专业发展趋势。文章指出,“西部水荒,东部水害”构成了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两大课题,新时期,煤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地质找矿论丛》2010,(4):F0002-F0002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始建于1994年10月。15年来,地勘院人团结奋进。锐意改革,栉风沐雨,拼搏奉献,努力打造一流的地质勘查队伍.地勘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已形成管理完善、专业齐全、装备精良、技术配套、内外兼营的地勘科研队伍。现拥有职工2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工程师41人。  相似文献   

15.
陈美英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2):82-83,85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报告,是煤炭工业规划,布局的可靠基础,是煤矿建设的地质依据,并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地质报告或专业资料的质量,决定着煤矿规划和建设的可靠程度。由此,提交合格的地质报告,为矿区建设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源勘查成果有偿使用已步及法制化的轨道,煤田地质资料档案有偿使用已成为煤田地质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论述了煤田地质资料档案实行有偿使用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刊"地质人生"栏目至今已开办三年整,三年里除"增刊"和个别"专刊"外,都坚持每期编发一篇"地质人生"文章,以飨广大读者。实践表明,本刊"地质人生"栏目开办以来,不仅受到本刊编委会顾问与编委们的赞许支持,刊登有关他们的"地质人生"文章,而且博得包括本刊理事会有关领导在内的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广大地质工作者以及高等学府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的关注赞同,积极协助刊登他们中一些人的文章,都产生了很大反响。本期"地质人生"栏目刊登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周义平,就是本刊编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深教授、博导任德贻推荐的。为此,任教授于今年10月27日亲笔手书致信给赵克荣主编、孙常长副主编及各位编辑。他在信中说:"《中国煤炭地质》杂志在‘地质人生’栏目登过丁文江等老前辈及当代的一些生产一线的杰出的组织者、学者等事迹,给予读者不少教益和启示";"(据我知)原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的地质负责人周义平高工,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一线煤田地质工作者。他善于把在野外所考察发现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等问题分析总结,在许多方面不仅应用在地质工作实践上,而且还能创新理论著书立说,有的还在国际有关学术杂志上发表。此外,他还与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合作(有些在退休后),研究解决地质实践和学术理论问题"。对此,任德贻教授非常上心、执著,他在信中写道:"不知贵刊有没有登过他(周义平)事迹,如尚未登过,建议可请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张名泉院长撰写一文。当否?请酌"本刊编辑部收到任德贻教授这封书信后,很快与张名泉院长联系,由他组织撰写了这篇文章,现刊登在这期"地质人生"栏目里,敬请广大读者抽暇一阅。由此可想,在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以及相关高等学府与科研单位都有一批杰出的新老专家学者等煤地质工作者,他们的事迹都是本刊"地质人生"栏目今后亟需宣传报道的。因此,我们衷心企盼宛如本刊编委任德贻教授一样,涌跃为本刊编辑部推荐、组织或撰写这方面的文章佳作,促使"地质人生"栏目星光灿烂,精彩夺目。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煤田地质勘查监理的必要性和作用,介绍了勘查监理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监理步骤与要求。煤田勘查监理的重点应为:在作好监理规划基础上,把好设计关,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交合格勘查报告。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