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南省濮阳地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对处于同水层的地震观测井—豫01井水位观测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影响。豫01井水位自1996年9月出现下降变化以来,其水位动态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十几年来,地震界专家学者对有可能影响该井水位动态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追踪研究。认为豫01井自1996年9月至今水位变化与中原油田抽水、注水、采油无关;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豫01井39年井水位动态趋势变化分析,结合对周边观测环境调查、01井含水层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情况调查与分析,得出引起2006年以来豫01井水位急剧趋势性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大量开采使用,其次为煤炭开采排水,排除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河南范县豫01井水位自1996年9月份以来持续下降的原因,对有可能影响该井水位动态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认为范县豫01井自1996年9月至今的水位下降与中原油田抽水、注水、采油无关;而当地降雨降荷载效应外没有短期渗流反映;山西长治一带降雨量变化与豫01井的水位变化基本无关;山东梁册县97井水位动态与豫01井水位动太县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山东梁山是豫01井地下水的补级源,指出该井1996年9月至今的水位趋势下降主要是1997年干旱、降雨量减少,地下水不能充分地补给所致,亦可能与近年来范地区地壳应力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鲁豫交界地区深井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鲁豫交界地区豫01、11井和鲁27井等3口地震观测深井的水位于2006年后出现了准同步的异常下降变化,下降幅度3 ~12m不等.经调查落实,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地热开采活动日益增强,开采量逐年增大,并且开采层与异常井水位观测层同属于奥陶系热储层.为此,本文依据聊城-兰考断裂带附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基于周边地热开采量数据和相关含水层参数,运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地热开采所引起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并分析了水位下降异常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聊城-兰考断裂带附近区域自1995年开始地热开采活动以来,其逐年增加的地热开采量与地震观测井水位的下降幅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鲁豫交界地区3口深井水位的准同步异常下降与周边地热开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井对多震的方式,选取山东省地下流体观测井网中同震响应较好的6口观测井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水位变化形态和幅度对比分析2011年日本MW9.0地震、2012年苏门答腊MW8.6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变化特征,探讨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水位同震变化形态以振荡为主;通过定量分析认为聊古一井井水位的阶升是由含水层渗透系数增大所致;位于同一断裂带上的聊古一井和鲁27井井水位在同一地震中所表现的变化形态不同,可能与两个观测井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背景不同有关;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会影响栖霞鲁07井的水位同震变化形态;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井震距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取决于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量。   相似文献   

6.
刘凯  陈其峰  张军  孙豪  宋磊 《内陆地震》2023,(2):210-216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和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引起栖霞鲁07井、枣庄鲁15井和菏泽鲁27井水位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基于秒数据,对比分析3口井水位同震变化形态、幅度与分钟值记录的差异,并从含水层渗透性变化、地震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同震响应机理探讨。结果表明,井水位秒数据能够更加完整地记录水震波信息,更加精确展现水位同震变化形态、幅度;井水位对于远场大震的震荡形态主要受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在正常应力背景下,远场大震引起枣庄鲁15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能量密度阈值大约是1.54×10-4 J·m-3。  相似文献   

7.
调和分析方法求得水位较重力固体潮的时间滞后△t,兖州、豫49、北京塔院及鲁14井分别为18.2、8.4、9.2和22分钟左右,这对研究地下水和地壳应力应变的关系及消除固体潮对水位的影响将起重要作用。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兖州、塔院井近一个月的时值水位,较好地消除了诸因素对水位的影响,求出的残差△(t)曲线呈随机波动。剩佘标准差S分别为6.80和6.56毫米,在无区域应力引起水位变化的情况下,落在2S范围之外的点仅占2.6-3.4%。对逐步回归方法在深井水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各自变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作了较严格的精度和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栾城王家庄井水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8月栾城王家庄井水位短时间内多次出现快速、大幅下降变化,调研发现,下降异常由距离该井约860 m的新井抽水引起.利用抽水试验模型,定量模拟抽水对王家庄井水位的变化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变化量相当,进一步确定该井水位下降异常为抽水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鲁15井及附近的矿井塌陷地震概况,利用鲁15井水位对矿井塌陷地震响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鲁15井水位的塌陷地震前兆.指出大塌陷前的∑△H-t和No-△t曲线都有异常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出现在大塌陷前一个月左右,因此有可能利用鲁15井的塌陷地震前兆对较大塌陷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昭栋  陈学忠 《地震学报》1997,19(2):174-180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震前响应率和响应比都有增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豫01井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统计映震情况,发现该井地震响应比较灵敏。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今后对范县豫01井流体异常的识别,并增强对冀鲁豫交界区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监测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泽5井水位趋势下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泽5井水位1997年以来呈趋势下降动态,至2002年底下降幅度达970mm。为解释该趋势下降的原因,首先对深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热开采点的空间分布及地下热水开采量进行了详细调查,而后对华北油田采油和注水情况进行了了解。经调查研究表明,新泽5井1997年以来,水位的趋势下降,水位动态年变规律的改变,是井区及附近地区大量开采地下热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既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信息,也有可能是某种环境干扰所引起的,如何及时识别并排除环境干扰,对于成功判定地震前兆异常至关重要。马鞍山皖27井水位自2012年10月以来反复出现下降型异常,下降程度超正常年份最低值,最大降幅达70cm。为了准确客观地判定该异常的成因,本文利用水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皖27井地下水动态变化成因及开采干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气降水在皖27井水补给源中占了一定的份额,除此之外,还存在深部补给来源;深井抽水活动影响着皖27井水位的变化,但不能将皖27井本次异常变化完全归因于深井抽水,区域构造活动是引起本次水位异常的主要原因。本文所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为今后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前兆判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井—含水层系统潮汐理论为基础,利用Baytap-G潮汐分析程序计算鲁14井数字化水位的潮汐响应特征参数,提取井水位潮汐因子和相位差,分析远场大震前后井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固体潮和气压影响量进行分离,以期深入了解井水位微动态变化特征,为该井水位观测资料的动态评价和效能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鲁14井潮汐地下水流类型以径向流为主,潮汐因子和相位差变化相对稳定,但受远场大震影响显著,其含水层渗透性随潮汐参数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地震波作用可使含水层渗透性发生变化,但并非导致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选取山东省临沂地区的JUN与JUX台站数据资料,运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计算了2009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利用移动窗互谱法计算相对速度变化,并分析其与莒县气象观测站记录的降水和莒南鲁14号井记录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降水呈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地下水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初夏季水位较低,随后水位值逐渐增加,初冬季水位较高,随后水位值逐渐减少;地下介质速度变化亦具有季节性特征,变化幅度约为±0.2%,与水位变化呈一定的负相关趋势,即夏季水位增加、相对速度变化降低,冬季水位减少、相对速度变化升高。  相似文献   

16.
云南姚安井2009年10月后水位下降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小龙  刘耀炜  晏锐 《地震学报》2013,35(3):410-420
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既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也有可能是某种环境干扰所引起, 如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等. 如何及时识别并排除环境干扰, 对于成功判定地震前兆异常至关重要. 云南姚安井水位于2009年10月后出现了下降趋势的异常变化, 截止2011年底, 最大下降幅度达3 m. 为分析该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形成原因, 依据姚安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 建立了相关的数学物理模型, 定量分析了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对该井水位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姚安井2009年后出现的水位大幅下降可能与区域降水量减小导致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增强有一定的相关性. 文中所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 对今后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前兆信息判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