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陕西石泉井水位多次出现的阶降变化,从观测仪器、井孔装置、周边地下水开采、区域降雨、井区河流及水库水位变化、地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泉井区附近的石泉水库放水和汉江水位升降会造成石泉井水位的突升-突降变化,但石泉井水位出现的系列阶降变化与仪器故障、地下水开采、井管漏水、远场大震同震效应、区域应力变化以及附近河流水库水位变化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看图识字法、相关分析、日极差法对平凉C11井水位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震、降雨、气压、泾河水位是影响C11井水位观测资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降雨对汤坑群井水位动态影响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金子  黄鹏飞 《地震研究》1994,17(3):273-280
本文详细调查汤坑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6口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年、月、日动态及其与相应时段的雨特征的关系,提出了该区深井承压水的水动力系统与水动态类型的多样性、井区降雨对不同频带的井水位动态影响的差异性与对不同井的水位动态影响的复杂性及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影响是以水压力传导为主的认识与观点。  相似文献   

4.
周洋  吴艳霞  罗棋  李查玮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460-467,528
为研究三峡井网表层岩土渗透对井水位降雨的影响,采取井区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测试方法试验,测得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降雨渗入补给分析。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三峡井网8口井水位、气象三要素的对比观测资料对井水位日动态、月动态、年动态的影响进行精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这种影响的特征是相当复杂的,同一个降雨过程在不同井上产生的影响特征不同,这一方面可能与各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还与各井点的降雨过程的差异也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凤楼  李春城 《地震》1992,(3):66-69
引言 井孔水位对降雨荷载的反映,在国内20多口观测井中已记录到,一些同志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其形成机制、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等尚有不同的认识。为了对井孔水位雨荷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对地下水微动态的分析能力,白城地区地震办公室特在白城ZK6井的北侧0.7m处打了一眼浅井。目  相似文献   

6.
甘18井水位观测结果与景泰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18井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崖大滩,于1982年起投入地震监测。本文介绍了该井1985-1993年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了M2波潮汐因子和水位月均值的动态特征,讨论了黄河水位、降雨和气压对该井水位的可能影响。基于水位月均值残差曲线讨论了该井水位对景泰地震的前兆响应。  相似文献   

7.
太平庄观测井地下流体动态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平庄观测井是一口有十几年观测资料并有几次较好震例的综合观测井。近年来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 ,使得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观测井周围地热的开采 ,对太平庄观测井的正常动态影响较大。文中结合往年较正常的动态特征和地质构造等 ,分析了太平庄观测井的水位、水温、逸出气和断层气等的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水位、水温的变化规律受观测井水位补给区降雨量的影响 ,水温还受当地降雨量的影响 ,特别是太平庄观测井周围新井的抽水对水温、水位、逸出气均有一定影响。由于观测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太平庄观测井的观测资料不能按往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在排除了降雨和人为的干扰因素外 ,太平庄观测井的资料动态趋势还可用于首都圈的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8.
大暴雨引起深、浅井水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楼  李翠萍  刘国明 《地震》2001,21(3):105-108
1998年8月10日在吉林省白城市一场特大暴雨引起白城ZK6(深)井与ZK6-1(浅)井水位异常变化,从所记录到的结果表明: 这场降雨在某种意义上讲,即是一次比较成功的降雨荷载实验,也是一次浅井大面积注水实验。由此进一步说明了降雨对深、浅井水位的影响机理是绝然不同的。就浅井而言,是降雨渗透作用,而对深井而言,是降雨荷载作用。这对井水观测进一步排除降雨干扰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兆水位观测中降雨影响的排除一直是困扰前兆流体观测的一个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水位长时间断续升高和短时间单调升高两种情况统计了降雨参数与水位升高幅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两种情况下降雨影响水位升高幅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从而为信宜井水位数据的日常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回归统计的定量排除降雨干扰的方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苍梧地震前从2015年开始信宜井水位升高的幅度就偏高,震后偏低,这可能和地震前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巢湖皖14井两年多数字化水温资料异常进行了分析,采用1套同型号的仪器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信息量丰富,不仅有降雨、气压的扰动,还有大震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对比观测期间,两套放置在不同深度的水温仪均记录到井区附近Ms3.5地震前显著的短临突变异常,而同井的水位观测异常的信息量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空前,太湖总磷浓度却于2015、2016年重回升势,蓝藻大面积暴发情况也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从2015和2016年环太湖河道的进出太湖水量、总磷负荷量计算入手,结合雨情、水情、太湖调蓄以及人为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分别开展水量和总磷负荷质量的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20102017年环太湖河流多年平均进出太湖总磷负荷量对比,分析太湖总磷的外源、内源变化趋势及来源,探讨2015和2016年太湖总磷升高的原因及控制重点方向.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为太湖流域丰水年,尤其是2016年发生特大洪水,太湖年内最高水位达4.87 m,仅次于1999年的4.97 m的历史最高水位.2015和2016年大量外源总磷负荷进入太湖,其中环太湖河道带入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66.8%和74.2%,成为进入太湖的总磷负荷的主要外源;加之,2015年太湖水生植物收割造成当年沉水植物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88.7%,水生植物骤减导致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下降,滞留在湖体中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21.5%和27.5%,成为影响太湖水体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太湖总磷浓度升高又为太湖蓝藻暴发进一步提供了营养盐基础,亟需强化太湖总磷源头的控制、减少总磷入湖总量.  相似文献   

12.
从宁波水文地质监测井网中遴选了北仑井和慈溪井进行水位和水温试验性观测,分析计算水位的气压效率、降雨载荷效应和潮汐因子,并与同处于宁波盆地映震效果较好的庄市井的相应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口水井的水位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水位异常动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很好的成因上的关联;(2)慈溪井的降雨载荷系数比庄市井和北仑井的大约小一个量级,这可能与慈溪井位于1960年代围海造田的滩涂地有关;(3)水井网均位于含有多个含水层的宁波盆地,为在同一构造中开展不同含水层观测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能,可以从井网中遴选出合格的地震前兆监测井,用于建设宁波盆地地震前兆流体台阵。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小菁  刘序俨  韦永祥  陈莹 《地震》2008,28(4):91-102
基岩裂隙地下水的井水位变化是一个受综合因素影响的观测量。 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分析了福建晋江青阳基岩裂隙水观测井2007年3~8月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并分别与降水当天值和降水累加值进行了对比研究, 讨论了两种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认为, 基岩裂隙水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对当天降水值的响应不显著, 主成分分析中的第一综合量主要为水位本身的得分, 而第二种情况得到的结果则分别反映了3~8月份逐月降水累加值对水位的影响, 说明降水对水位的影响具有累加效应, 并对5~8月份造成这种累加效应不明显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逐月水位与降水累加值的逐月第一与第二综合量曲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降雨量、降雨方式等对尚志井水位年、季、日动态的影响,指出了降雨是该井水位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了这种影响的特征。此外,还提出了东北地区深井水位早春回升的“冻层底部消融”补给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9年1月以来会理川-31井水位及降雨观测数据,定量分析多年来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与雨季累计降雨量、月降雨量、集中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依据川-31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建立相关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该井降雨量与水位变化幅度的相关性特征;井孔水化学组分及稳定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井地下水循环深度较浅,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  相似文献   

16.
分时段研究降雨、钻孔水位、工程施工等因素对青岛地震台体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水位反映区域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补给,降雨下渗改变地下水状态,并影响体应变观测;青岛体应变与钻孔水位的相关性及其周期特性均在2015年前后出现变化,可能与2015—2016年降雨偏少及工程施工有关;2018年1月17日台站钻孔施工很可能改变了体应变周围岩石孔隙环境,并扩大孔隙压力作用系数,可解释2018年3月以来水位小幅上升引起的体应变显著压性上升现象,受钻孔施工的影响,体应变与钻孔水位相关性的滞后特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杨从杰  冯志生  范小平 《华南地震》2004,24(3):M018-M024
根据苏05井水位受降雨影响具有滞后“记忆”效应的特点,利用褶积滤波方法,对苏05井水位的雨荷效应进行处理和改正。处理结果表明,井水位与固体潮理论值的相关系数由处理前的0.24l上升为改正后的0.65l,达到未受降雨影响的水平,因此对于受降雨影响严重的井孔水位进行降雨量的改正是有效而又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蚌埠监测中心井2017—2020年水位10次明显的长时间持续升高为研究对象,选取10次水位升高前后不同时段的降雨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2017—2020年水位10次明显的长时间持续升高主要与上升期间降雨量关系显著,与其他降雨参数关系不显著。结合蚌埠周边ML2.5以上地震目录分析结果认为,水位长时间持续升高的规律与地震频次发生规律相对应,说明降雨和区域应力场变化共同影响了蚌埠监测中心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7—2014年抚松井水位、气压、降雨等数据及该井周边抽水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归纳总结相关干扰因素对水位动态变化影响特点及规律。分析表明,该井水位微动态变化与气压呈负相关系,水位年变主要受远程径流补给调制。工业及民用抽水及周边环境改变对水位影响关系复杂,对近年来抚松井水位趋势下降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3次降雨对于易县台站的体积应变观测的干扰。以降雨量为因变量计算出的干扰系数并不恒定,但是井水水位对于体积应变的干扰量却是一个定值。这对于降雨干扰的排除,有效识别应变观测资料中的短临前兆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