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区域概况皮拉勒地处喀什三角洲农区,是新疆商品肉用羊生产基地县之一,在该县农业区划中,被区划为冲积平原综合农业区第二亚区,称之为:盖孜河中游及山前冲积平原扇缘稻麦薪炭林、养牛羊区。本区海拔1180-1400米,总面积271平方公里,坡降千分之四。区内耕地13.9万亩,荒地8.1万亩,现在播种面积为10.3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1982年,该区粮食面积占全县粮食面积的40.5%,粮食产量占全县39.2%;棉花面积占全县棉花面积的44.7%,棉花总产占全县34.7%;人工造林占全县人工造林的40%;人口仅仅占全县总人口  相似文献   

2.
程潞  吴永兴 《地理研究》1986,5(2):104-104
上海郊区在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结构下,农产品产需矛盾越来越大.减少棉花种植,扩大粮田生产,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将有助于促进郊区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促进多层次复合式大农业生产的发展. 棉田减少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必须贯彻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各类地区分工各有侧重以利于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原则.在缩减棉花生产规模的同时,必须合理调整棉田布局.首先应在八十年代逐步缩减近郊粮、棉、菜三夹种地区.第二步在九十年代逐步缩减或甚至于取消近郊各县的棉花种植.今后,棉花种植应相应集中在南汇、奉贤及金山县南部沿海地区,棉田占耕地比例可在30-40%;崇明东部和北部地区,棉田比例宜在30%左右.近郊环城地区应以蔬菜专业化生产为主;其他地区应以动物性副食品生产为主,自给性粮食生产为辅,适当发展多品种经济作物;西部地区应以稻谷生产为主,积极发展淡水养殖和畜牧生产,适当发展水生蔬菜和水生经济作物;海岸带滩地资源的开发则以淡、海水养殖和奶牛为主体的畜牧生产为主,适当发展饲料和多品种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粮食生产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南北格局发生变化,"北移"特征明显。1980年南方省区粮食产量占比60%,北方省区占比40%,到2015年北方省区占比56%,南方省区下降为44%;二是东中西部粮食生产呈现"东缩中扩"特征,东部沿海省区粮食生产明显萎缩,中部粮食生产呈扩大态势。1980年东中西部粮食占比分别为38%、36%和26%,到2015年则为27%、46%和27%;三是粮食生产空间集中度增大。1980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总产量占比为69.27%,到2015年达到76.18%,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力增强。城市化快速发展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东中部和南北方粮食播种面积此消彼长,增减幅度在7%–8%之间。膳食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格局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粮食消费总量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从1980年的82%下降为2015年的68%;另一方面,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人口直接消费的粮食减少,动物消费的饲料粮扩大。表现为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占比下降,饲料粮(主要是玉米)种植面积占比从1980年代的20%增大到36%。未来随着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立,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将合理回归,饲料粮需求持续增加但生产扩大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4.
张敬业 《中国沙漠》1987,7(2):55-56
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干草原地区,小老树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据调查,内蒙古地区截止1980年,造林保存面积约146.7万公顷,其中杨树保存面积有93.3万公顷,占63.6%。小叶杨(Populus simii Carr.)小老树面积为37.3万公顷,约占总造林保存面积的25.2%。其中比较严重的是赤峰市翁牛特旗原鸭鸡山林场,造林近6.7万公顷,现已形成小老树的有4.7万公顷。敖汉旗原三义井国营林场从1958年以来,造林面积3.3万余公顷,据1980年统计,形成小老树达2.3万余公顷,占保存面积的69.7%,该场小老树20多年每公顷蓄积量只有3立方米,每年平均生产量只有0.15立方米,相当于速生丰产林年生长量的1/100。  相似文献   

5.
甜菜糖工业是我国制糖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产量约占我国制糖工业总产量的1/5左右。为实现我国食糖自给,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甜菜糖工业的迅速发展。1981年全国甜菜糖产量已达到64万吨,比1980年增长73%,相当于建国初期(1949年)的60多倍。甜菜糖工业的布局也有很大的变化。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研  相似文献   

6.
中国棉花种植空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1980、1990、2000年中国县域棉花生产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棉花种植空间分布差异地图并对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0~1990年,中国棉花种植空间迅速缩减地区是鄂南、鄂中、湘北、陕西中部、晋西棉区、冀西南棉区以及江苏东部部分地区,种植空间迅速扩展的地区是鲁西北、鲁西南、冀东南和豫南等地区;同时,新疆棉区以巴楚县为核心的南疆等地区种植面积增长迅速;1990~2000年,变异的最大特点是新疆棉花生产的崛起和山东、河北棉花生产的萎缩。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政策、技术及自然以等因素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渔业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来,渔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1995年渔业总产量达到2300万t,与1949年的44万t相比,增长了50多倍。平均年递增率达8.6%,高于世界同期年增长3.9%的速度,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20%以上。在我国的渔业生产结构中,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超过了捕捞产量,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占2/3,海水养殖产量占1/3。  相似文献   

8.
一、伊犁地区牧业生产概况伊掣地区有悠久的养畜历史,是新疆的主要牧业基地,牲畜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疆首位。畜牧业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牧业产值由1949年的2.909万元,增长到1980年的12.251万元,增长3.2倍。同年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30%,其中特克斯的牧业产值占该地区农业总产值的66.5%,尼勒克占60.5%,昭苏占52.8%。近两年牧业产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新疆棉花生产统计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ArcView制作新疆历年棉花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分布图 ,并以 1 980、1 985、1 990和 1 995年为例对新疆棉花生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同时还分析了 1 997年棉花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和总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分布。进入 90年代后新疆棉花生产发展迅速 ,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有大幅度增加 ,1 995年总产达到 30× 1 0 5t以上的县有莎车、阿克苏、沙雅、阿瓦提、麦盖提、巴楚 6县 ,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库尔勒 -阿克苏 -莎车和北疆的昌吉 -博乐沿线各县 ,1 997年已有 1 4个县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率大于 5 0 %。新疆棉花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宜在稳定中求发展 ,注意防止规划和管理不善可能造成的土地退化 ,以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分布数据,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棉花产量、面积及单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重心迁移轨迹,在此基础上量化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 1950—2015年间,中国棉花产量和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521.44万t,单产增加1381.83 kg/hm2,面积经历剧烈波动、平稳发展及3次起落5个时期后,与1950年基本持平;② 棉花产量和面积区域性差距较大,但总体呈增加趋势,单产变化趋势稳定,其中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年际波动最大;③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种植区域中近87%的地区产量增加,约63%的地区棉花面积减少,70%以上地区棉花单产增加。三大棉区产量和单产增加,但增长速率不断减小,西北内陆棉区缩减幅度最小,亦是中国棉花面积增长的主力棉区;④ 中国棉花生产形成“东南—西北”的格局,主产区由黄河流域棉区转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和面积重心均向西北方向移动,总移动距离分别为1947 km、1398 km,2010—2015年移动速度最大,分别达到159 km/a、140 km/a;西北内陆棉区生产重心由和田迁至阿克苏,长江流域棉区由六安迁至黄冈,黄河流域棉区则由邯郸迁至聊城;⑤ 全国棉花产量贡献由单产主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从棉区来看,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亦由单产主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西北内陆棉区则一直为面积主导。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棉花种植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棉花种植面积和其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联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自1949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三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变化特点各异,其中南疆棉区起主导作用。按绿洲划分,以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和西北沿边绿洲棉区变化明显。②棉花种植面积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都较强,其中,棉花种植面积与棉花单产的关联度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其弹性为0.883。③运用以上关联分析结果,将南疆棉区划分为最宜棉区、适宜棉区、不宜棉区3种区域,其中适宜棉区占50%以上,表明目前南疆棉花种植业发展基本合理,但处于不宜棉区的部分县市应该减少棉花种植或退棉,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2.
王晶  肖海峰 《干旱区地理》2018,41(4):833-843
利用2000-2015年农业生产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生产贡献度和PSR模型,分析新疆棉花生产格局变化及增产贡献因素,根据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测算各县市棉花种植调减面积,结论表明:2000年以来,棉花生产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天山南北坡两个主产区,“南增北减”趋势增强,单产高值区由点及面向天山南北两侧扩张,形成多个集中连片高产中心;棉花生产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性,高值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南疆区域;棉花增产主要归因于播种面积的持续扩大;耕地生态安全为临界安全或较不安全状态并呈集中连片分布;新疆棉花种植调减重点集中于南疆区域。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综合考虑水资源和土地管理制度约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替代作物选择等问题,科学有序调减棉花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集聚分析等方法,从种植结构类型和种植比例变化趋势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县域种植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 近30年来中国前10位的种植结构类型有16种,2002年后多元种植结构逐步替代单一型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占优的单一种植结构类型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1980年全国82.7%的县级农业种植结构是水稻、小麦、玉米及其组合种植类型,2002年后的果蔬类型增加改变了种植结构格局。② 全国种植县中有47%的水稻、61%的小麦和29.6%的玉米的种植比例显著减少,其他作物呈现增加趋势。粮食作物由以水稻为主的格局调整为水稻、小麦和玉米共存格局,其中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在空间上变化最为显著,在中国形成北东—西南向的“玉米减少带”。种植结构调整热点的城市地区,城市化对种植结构变化影响显著,水果和蔬菜类种植比例在城市化地区快速增加。③ 种植结构变化趋势在1300个县形成空间集聚效应,水稻的高高聚集占全国县数的2.86%、小麦占5.64%、玉米占6.11%、大豆为4.53%、麻类为1.62%、棉花占7.77%、蔬菜占8.24%、薯类占12%、水果占10%、糖料占1.41%、油料占9.35%,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新疆和沿海的城市化地区。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0-2015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山东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以耕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例,探讨了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序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总集约度呈上升趋势,由919.73 Yuan hm~(–2)上升到3285.06 Yuan hm~(–2),其中经济作物多年平均集约度高于粮食作物;主要农作物的人工成本和物质成本均呈增加趋势,粮食作物的物质投入远高于人工投入,而经济作物的人工投入远高于物质投入。(2)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劳动集约度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501.75 d hm~(-2)下降到2015年的161.93 d hm~(–2),粮食作物相对于经济作物劳动集约度水平低且下降速率大;而资本集约度水平不断上升,由1980年的518.33Yuanhm~(–2)上升到2015年的1159.95 Yuan hm~(–2),其中种子、农家肥、化肥、农药和排灌等增产性投入比重逐渐下降,而农业机械等省工性投入比重增长显著。(3)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与农业劳动力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最主要的直接驱动因素是农作物单位成本纯收益,不过在时间响应上滞后1~3年;最主要的间接驱动因素是农业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保健食品是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我国保健食品始于1980年,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也迅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当年具有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 474种。本文对保健食品的功能、区域、产品原料、所有制、产品剂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从产品功能看,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功能、调节血脂、抗疲劳的产品,这3类产品共占全部保健食品市场的61.7%;从区域特征看,半数以上的企业仍集中在沿海地区;从保健食品原料分类看,以中草药原料为主,占44.5%;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企业为主,已占全部保健食品企业的17.9%;从产品剂型结构看,胶囊剂(软/硬)是主打剂型,占56.4%;科技投入占当年产品销售收人的2.3%;全国仅有13.1%企业通过GMP和ISO体系认证。最后分别从中老年、中青年和青少年3个消费群提出了今后保健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现状及其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总产占全国的7.7%,棉花总产占全国的3.4%,苹果总产占全国的40.6%。尽管粮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然而,黄河流域的农业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流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生产水平低、农业结构单一、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该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据预测,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2000~2020年本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将为3.9%,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下降11.0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上升1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VEST模型探索了广东省1980-2010年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及城市扩张对碳储量的影响,并借助元胞自动机模型(CA)模拟了广东省2040年城市用地的分布,评估未来城市增长对碳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980-2010年,引起碳储量减少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城市扩张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从1980-1990年的28.11%增长到2000-2010年的46.13%,表明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不断加剧。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扩张导致的碳储量减少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进一步结合CA模拟结果发现,2010-2040年城市扩张导致的碳储减少量比1980-2010年有所增加。其中,新增城市用地面积的来源以高碳密度的林地为主,由此导致的碳储减少量占总量比重为55.07%,比1980-2010年增长了近一倍。模拟结果也表明未来珠江三角洲仍然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区域,其减少量占全省的70.27%。  相似文献   

18.
偃师县是豫西主要产棉县之一。1952—1964年棉花平均种植面积15.3万亩,占洛阳专区同期棉田面积的9%。棉花年产量平均500多万斤(皮棉,下同),占洛阳专区平均年产量的10.3%。 本县南北两坡地势高亢,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种植棉花比较适宜。因此,植棉历史悠久,技术基础也比较雄厚。近年来,由于贯彻执行以粮为纲、粮棉并举的方针,本县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以来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会义 《地理研究》2013,32(4):744-754
1980年以来中国棉花生产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空间上逐步向新疆集中,这一变化不仅促进了新疆地区耕地的扩张,也强化了新疆地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域功能,同时还加速了该地区的荒漠化进程。目前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区域尺度,关注棉花生产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区域棉花产业的优势与发展战略,对生产格局变化的成因还缺乏清晰认识。本文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比较全国主要植棉省市棉花生产中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的差异,来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对于判断中国棉花生产格局变化的未来趋势以及其他农产品生产格局变化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偃师县是豫西主要产棉县之一。1952—1964年棉花平均种植面积15.3万亩,占洛阳专区同期棉田面积的9%。棉花年产量平均500多万斤(皮棉,下同),占洛阳专区平均年产量的10.3%。 本县南北两坡地势高亢,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种植棉花比较适宜。因此,植棉历史悠久,技术基础也比较雄厚。近年来,由于贯彻执行以粮为纲、粮棉并举的方针,本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