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波是地震图上的重要现象,它蕴含着有关震源和介质的重要信息。本文根据Aki的单次回弹散射模式,绘制了DD-1短周期地震仪的尾波包络理论量板,订制了综合尾波包络曲线的观测方法,测定了江苏地区的地壳介质的平均品质因子Q。观测表明,尾波包络曲线明显地由两个以上的分支组成,可能分别反映不同深度内地壳介质的平均状态,根据各台测定的Q值作了Q值分布的尝试。结果发现,其中的第一个分支,Q值较低,主要成份可能是面波,其Q_1分布与江苏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江苏地震大多发生在Q_1值较大的地区。第二个分支的Q_2值,与由通常地震波Ig衰减求得的Q值相接近,主要成份可能是面波和体波,其分布与地震活动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由于观测条件的限制,没有进一步观测第三、四个支,但其Q值可能更高。本文的观测方法,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结果的解释尚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2.
程德利  张裕中 《地震学报》1985,7(4):398-407
本文依据K.Aki的单次回弹散射模式绘制了DD-1短周期地震仪的尾波包络理论量板,制定了尾波包络的综合观测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地壳内介质的平均品质因子Q。观测表明,尾波包络曲线明显地由两个以上的分支组成。由其中一个分支得到的Q值分布与江苏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尾波观测与Q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K.Aki的单次回弹散射模式绘制了DD-1短周期地震仪的尾波包络理论量板,制定了尾波包络的综合观测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地壳内介质的平均品质因子Q。观测表明,尾波包络曲线明显地由两个以上的分支组成。由其中一个分支得到的Q值分布与江苏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根据Heumann的方法计算了不同类型短周期地震仪器的尾波优势频率理论曲线。用云南区域台网的东川、昆明、楚雄等10个台站的短周期地震仪VGK、62型和DD—Ⅰ三种仪器记录的65个禄劝地震余震序列资料,震级绝大多数在3.0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的尾波衰减特征和Qc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才中  葛焕称 《地震学报》1995,17(2):196-202
根据中国东部地区短周期近震记录尾波地动振幅A随时间的经验衰减关系lgA=G 2.235lg,利用对震中距作校正的尾波单次散射理论,得出尾波校正振幅Ac(r,t)曲线族,并计算出不同尾波时段的/2Qc值,并由此导出相应于各平均观测频率和采样深度的Qc(f,h)值.该结果与云南、北京和中亚地区的Qc观测值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一种多种前兆观测项目综合预报的方法。其思路是确定出n种前兆观测项目某同一时间段t~*的数据作为分析预报的数列X_1,X_2,……X_n ,将不同震级地震发震前的n种前兆观测项目某一时间段的数据,分别视为相应震级的有震点数列组A_1组,A_2组,……A_n组。找出n种前兆观测项目的正常变化年份,将各观测项目同一时间段t~*的数据作为无震点数列B_1,B_2,……B_n,运用“图象识别”计算出有震数列组与无震数列组的最佳分界线(或n维空间的超平面)_0 _1X_1 _2X_2 …… _nX_n……(1),将所要预报的数列X_1,X_2,……X_n代入方程(1),以确定此数列是属于有震点数列组还是无震点数列组,从而达到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的尾波衰减特征和Qc值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东部地区短周期近震记录尾波地动振幅A随时间τ的经验衰减关系lgA=G-2.2351gτ,利用对震中距作校正的尾波单次散射理论,得出尾波校正振幅Ac(r,t)曲线族,并计算出不同尾波时段的ω/2Qc值,并由此导出相应于各平均观测频率和采样深度的Qc(f,h)值。该结果与云南、北京和中亚地区的Qc观测值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地方震尾波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Aki(1969)一次回弹散射理论基础上,用超声岩石模型模拟地方震,对地方震尾波进行了初步观测和讨论。观测结果得出见波波形、功率谱、持续时间相对于不同震中距是稳定的;并且尾波震相不可以追踪。这就支持了关于尾波的散射理论,同时也为地方震震级、地震矩和Q值等的研究以及地震图资料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梁劳  林美 《地震学报》1988,10(2):124-136
本文根据AKi单次逆向散射的尾波理论,应用Herrmann等人推广了的尾波理论模式,并假设Q与频率相关,计算了58-1,63-B和DSL-1三种短周期地震仪的尾波优势频率、尾波形状和尾波斜率作为t*函数的理论曲线,并利用库区四个台58-1仪器记录的新丰江库区的地震资料,用S-t*和C-t*两种方法,估算了新丰江水库区频率约为1.0Hz短周期波的地壳Q0值,得到Q0值在170——300之间,平均为23038;频率相关系数为0.0——0.2。Q0的平面分布表明,近坝峡谷区具有最低的Q0值。与其他地区对比后认为,库区属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 文中还对尾波Q值的估测方法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用S.J.Duda所导出的吸收特征时间t~*与震中距离△的关系,由地震台网观测的地震波振幅A和周期T,求得观测的t_0~*,及t_0~*~△的关系函数,用以拟合不同周期范围地震波品质因数Q 值随深度的分布Q(h),从而计算理论的t~*,再由t~*的残差δt~*与δQ 的关系参照A.M.Dzjewonskj 拟合地幔地震波速度三维分布的方法运用球谐函数的关系拟合地幔地震波品质因数Q 值的三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粤西地区的地震尾波Q值和尾波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劳  林美 《华南地震》1989,9(2):1-13
根据Aki的尾波理论,利用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用两种方法估测了粤西地区的尾波Q值,得到了如下结果;Q_0值为260—370,频率相关系数η值为0.0—0.2。阳江地区的Q_0值较低,其它地区大致相同.Q_0值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研究了粤西地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得到尾波衰减率K为1.88—3.18,K值与Q值的分布彼此有较好的对应性。以上结果可为地震烈度衰减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记录的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的尾波Q_C值以及M_S6.4地震序列的尾波Q_C值,分析并讨论了上述2个台站尾波Q_C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强余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八盘水磨台、西克尔台和伽师M_S6.4地震震源区的拟合平均尾波Q_0值分别为269.8、272.5和267.2;平均η值分别为0.75、0.72和0.74。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特征显示2020年2月21日M_S5.1余震前,尾波Q_C值出现"低值-高值-发震"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为后续该区M_S6.0地震的强余震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9—2018年江苏省射阳地震台200 km范围内M_L≥2.0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该区域S波尾波Q_c值,并探求其时间变化特征。采用相同方法计算盐城、灌云地震台地震波形资料尾波Q_c值,并将3个地震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射阳地区是江苏省尾波Q_0低值区域,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33.7±3.4f ~(1.16±0.04);在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L )4.8地震前,射阳地区尾波Q_c值有增大现象,Q_c值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发震;盐城、射阳、灌云地震台所记录地震的尾波Q_c值在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to模型研究了汶川 M_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的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 Q_C值特征. 结果表明,库区 Q_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4个台站的平均 Q_C=21.6 f~(1.211),尾波 Q_0值较小,平均为21.6. 离震群最近的MZP台 Q_0最大,为29.0,离震群最远的BAJ台 Q_0最小,为13.9. 这种尾波 Q_0值的差别可能与尾波 Q 值所反映的介质深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较小的流逝时间可能是这里η值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近震尾波估算昆明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和地震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应用推广了的Aki尾波理论模式,忽略震源频谱含量的影响,考虑到仪器系统和地球Q-滤波器对尾波频散的影响,计算了fp-t*和k-t*独立的两套尾波响应理论量板。在假定Q与频率有Q(f)=Q0(f/f0n关系的基础上,用云南区域台网短周期地震仪器记录的小震尾波资料,估算了昆明周围地区频率约1.0Hz的短周期波的地壳Q0值。结果表明,该区的Q0值在150-220之间,平均为191;频率相关值η不是常数,多数为0.2-0.3。这些结果与用尾波估算川滇交界地区的结果接近,表明云南地区的地壳Q0值与美国西部地区类似,是属于低Q0值地区。 此外,用尾波与地震矩建立的关系,提出用尾波估算地震矩的一种可能方法,讨论了该区震级与地震矩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明芝 《地震学报》1992,14(1):62-70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方震尾波测定地壳介质相关长度和 Q 值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全面考虑了震源谱、介质散射特性和仪器响应诸因素对尾波优势频率的影响,得到公式t*=2/[1/f(1+12f2+1/f(1+22f2-1/f+1/2 d/df In I(f)] 其中t*=t/Q,f 为尾波优势频率,1,2分别为由介质相关长度和震源拐角频率确定的参数,I(f)为仪器响应.当给定震源参数(2)时,可通过对已测尾波 f-t 曲线反演计算求解相关长度和Q 值,应用这一方法,我们处理了灵武地区1982至1989年期间40余次地震的尾波资料.测定了相关长度和 Q 值,并对中强地震前后介质相关长度的时间变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震前介质相关长度表现出减小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f)值。测量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文山地区的尾波Q值在52~155之间,平均值为91,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f)在0.013~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4;测量得到该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62f^“0.87;尾波波源因子A0与震级ML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02ML-0.73。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文山断裂带,地震波受到破碎带强烈的非弹性吸收,尾波Qc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了南天山西段10个台站周围60km范围内M_S≥2.0的397次地震事件计算并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Qc值。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尾波Q_0值平均值在140~390之间,其中喀什台和乌恰台Q_0值最低;频率相关系数η的平均值在0.62~1.00之间,拟合平均Q值与对应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为Q=261.2±110.8f~(0.80±0.28),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_0高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区域性台网记录测定了任邱油田注水诱发地震的震源应力场和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地壳上层有很大水平应力,断层面解受注水井附近局部原生断层影响与华北现代应力场的优势破裂方向和错动方式有差别。地震应力降分布范围为0.2—3.0巴。平均尾波Q_0值为75,属于地壳上部沉积岩层的正常情况,发现在时间上表现出与注水量增减有关的波动。在空间上表现出震群密集区Q_0值较外围区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Allegre的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和根据该理论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方法的可能性. 作为震例研究了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特征. 结果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在震前都呈增长趋势,用幂次率关系拟合了这两种参数的上升变化形态. 这为利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值的监测资料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和找到预测指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