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正>煤是一种具有还原障和吸附障性能的有机岩,在成岩与成煤作用中能够富集Ga、Ge和稀土等有益元素和Hg、As等有害元素,因此,煤和含煤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直是煤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代世峰等[1]研究发现重庆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广泛分布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矸,其原始物质绝大部分是同沉积的酸性、中酸性火山灰,有个别基性火山灰的报道。前人研究认为受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矸的影响,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强烈富集Ga、Nb、Ta、Zr、Hf和稀土元素等。郁江煤矿位于重庆东南地区彭水县,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调查了中国西南部晚二叠世煤田中的夹矸的分布范围和地层分布,其面积超过几十万平方公里。我们研究了夹矸分布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矿物和岩石学数据基础上,我们确定这些夹矸来源于空中散落下来的火山灰,随着聚集在泥炭沼泽中,在酸性条件下,原先为玻璃质和石质的组分发生交替作用,导致高岭石的形成。 在岩石的、矿物的和化学的分析数据基础上,我们判定对夹矸矿物和地球化学指标的应用,可能对有关煤层方面和预测煤质及恢复有关的古沉积环境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井田夹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HG-AFS)、发射光谱法(ES)等方法对杜儿坪井田2号、3号和8号煤层夹矸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发现2号、3号和8号煤层夹矸中矿物以高岭石、石英为主;与华北上地壳相比,杜儿坪夹矸中富集有害微量元素Cd、Se、Mo、Pb、Be、Cu、Th和U,山西组夹矸中有害元素含量大于太原组(除Mo、Pb和U);所有夹矸样品中Li、Ga的含量超过了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山西组夹矸稀土元素总含量高于太原组夹矸,所有夹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反映其与陆源碎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得到该区夹矸形成期间的陆源碎屑主要来自北部的花岗岩;太原组夹矸形成过程受海水影响;稀土元素与Al和Si等造岩矿物的聚类分析表明,夹矸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资源、安全、环保”多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韩城矿区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先导区之一,区内煤层气井中煤粉等固相微粒产出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查明韩城矿区煤层结构特征及其对微粒生成的影响作用,分析了煤层气开发主力煤层的煤层结构复杂程度,讨论了3、5和11号煤层中夹矸发育规律,表征了物理模拟实验条件下煤中夹矸与微粒生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主力煤层由早至晚发育顺序,其煤层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夹矸发育层数减小、夹矸总厚降低。3号煤层中夹矸主要发育在桑树坪、下峪口及王峰井田。5号煤层中夹矸发育在矿区南部,夹矸总厚高值区集中在象山、薛峰和龙亭一带。11号煤层中夹矸分布遍及全区,具东部边缘发育程度高、西部发育程度低的特征。在物理破坏、水岩反应和层间压差作用下,煤中夹矸会成为微粒生成层位。泥质夹矸对微粒的生成数量、运移距离及相应的储层渗透性伤害影响尤甚。加强煤层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查明煤中夹矸岩性变化及分布特征,进而为有效防治微粒生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渭北煤田面积约10万km2。分布于太原组顶部5#煤层中的粘土岩夹矸,上部层位分为两上分层,上分层夹矸厚度薄,下分层夹矸厚约02m,俗称“200矸”;下部层位夹矸厚度变化较大。该文详细论述了粘土岩夹矸的岩矿特征。根据“200矸”中含有副象β-石英、高透长石、锆石、磁铁矿等高温矿物组合,特有的粒序层理和岩性在全煤田十分稳定等特点,表明其原始物质来源于降落火山灰。根据TiO2/Al2O3比值的明显变化,探讨了陆源组分的加入对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化学成分的影响。以“200矸”为等时标志层,解决了5#煤层在区域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煤层"后生夹层"是指在煤层形成以后,由于地质构造作用而形成的夹矸,根据其发育部位、形态特征、产出状态,可将其划分出4种主要类型:刺状夹矸,包卷夹矸,板状夹矸和泥皮夹矸,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种夹矸的特征并阐述了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层含铵云母粘土岩夹矸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含铵云母粘土岩夹矸被广泛分布于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太原组及山西组煤层中,其可划分为6种类型。文章详细描述了岩石的特片和铵云母在粘土岩夹矸中的赋存特点,测试结果表明铵云母均为1M型铵云母,它们是由成煤植物和有机质降解形成的NH^+4离子,促使煤层粘土岩夹矸中的高岭石,伊利石在约120℃的酸性条件下转化成的。这种铵云母可以作为煤成气生成和储集的指示矿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粘土岩夹矸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岩夹矸的变种伊利石粘土岩夹矸(Illite-tonstein)在沉积盆地空间上成片分布,且与晚期成岩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粘土岩夹矸中粘土矿物构成与煤阶大体对应的关系,揭示了同沉积火山凝灰蚀变产物的后期变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化学成分特征这一角度,对山东新汶、肥城煤田太原组高岭石粘土岩夹矸进行了主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不仅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区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确由火山灰降落于泥炭沼泽或泥炭坪环境后经蚀变而成,而且通过对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研究,提出该层夹矸的形成可能受到不同期次及不同性质的火山物质影响的新见解,为含煤岩系中火山事件沉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8,19(3):32-36
产于河北井陉矿区2号煤层中的中层矸以层位稳定,单层分布广泛为特征.分析表明,夹矸主要由高岭石和I/S混层矿物组成.高岭石主要分布于夹矸上、下部,而中部以I/S为主.I/S主要为IS有序,混层比为26%~38%S.由TiO2/Al2O3值所反映的是一种酸性火山灰物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火成岩中钼及与其伴生的金属元素的分布得以查明,在岩浆作用发展过程中,在每个构造-岩浆旋回范围内,钼和铀聚集于晚期的酸性岩浆分异物中,铜则集中在早期的基性岩浆岩内.许多情况下,弱减性的晚期分异物中钼、铜、铀的含量增高.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由于沉积岩(如富含有机物和硫化物硫的页岩、粘土和生物灰岩)富含钼、铀和铜而使岩浆岩也富含这些元素.计算地壳中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岩钼、铀、铜的克拉克值,分别得出:钼-  相似文献   

12.
自1961年首次在云南东部宜威组煤层中发现高岭石粘土岩夹矸(tonsteins)以来(戴恒贵),近20年间,对粘土岩夹矸相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1981年,自滇东粘土岩夹矸中成功地分离、鉴定了组合比较单一的若干高温矿物(主要有β石英、锆英石、独居石、磷灰石等),并用SEM研究了这些矿物的形态学特征。通过与国外同类岩石比较,确认其为中、酸性火山灰同期沉积蚀变的产物。粘土岩夹矸独特的成因及其在大范围内的稳定性、可比性,引起了国内有关方面的关注,促进了其他地区对tonsteins的发现和应用.本文拟就近5年来所获得的新资料作一初步概括和介绍。一、区域地质概况及采样点分布本区包括四川少东南部、云南省东部及贵州省大部地区,总面积10万平方千米以上。区  相似文献   

13.
槽波地震勘探是常用的井下物探技术,为达到预测煤层夹矸结构的目的,依据弹性波理论,推导了含夹矸煤层的勒夫型槽波频散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夹矸的结构和物性变化对槽波频散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槽波频散特性受夹矸厚度、位置以及速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夹矸厚度越大,夹矸距离煤层中心位置越近,夹矸速度越大,勒夫型槽波的速度就越大,埃里相特征也就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伊利石对煤化作用和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以华北地区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夹矸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和X射线荧光方法(XRF)分别测定煤层夹矸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夹矸中伊利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夹矸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和石英组成,其中,伊利石质量分数平均为62.92%。将XRD数据和XRF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到伊利石平均化学式为(K0.37(NH40.03)Al2(Si3.60Al0.40O10)(OH)2。京西煤田煤层夹矸中伊利石主要由高岭石转化而来,伊利石的NH4+占层间阳离子的比例具有随沉积古盐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n(Si)/n(Al)Ⅳ具有随煤化程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夹矸中的伊利石矿物学特征对沉积环境和煤化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西南地区矿井薄互煤层中透射槽波探测断层的可行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攀枝花煤业集团某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地质资料建立不含夹矸、含3层夹矸、含3层夹矸和断层的3个薄互煤层的地质模型,通过三维弹性波正演模拟分析槽波的波场特征和频散特征,总结振幅衰减系数成像在薄互煤层中槽波探测断层发育位置及延展方向的有效性;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了透射槽波在薄互煤层中的传播速度及频散特征,以及断层、夹矸对槽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薄互煤层中透射槽波探测,断层在影响薄互煤层槽波传播中占主导作用;0.5 m以下夹矸对槽波的发育和能量成像影响不大;在煤厚相同的情况下,含夹矸层状模型相比不含夹矸层状模型的槽波主频低,槽波对煤厚2 m、夹矸厚度0.5 m以下的薄互煤层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探测。透射槽波可在薄互煤层中探测断距大于1/2煤厚的断层位置、走向及延展长度,可为西南地区薄互煤层中构造探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西铜川石炭纪煤系地层中高岑石粘土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陕西铜川地区石炭纪5号煤,是主要可采煤层,在此煤层上部,含夹矸一层。一九七六年,铜川矿务局苟永煜和西安矿业学院梁绍逻等同志,曾对此夹矸作过镜下鉴定,认为它为高岭石;而且结晶颗粒较大。此层夹矸在煤层中层位稳定,厚0.2—0.4米,分布广泛,东西延长数十里。某些陶瓷厂收购此层夹矸,作为陶瓷原料。  相似文献   

17.
霍林河矿区17号煤层夹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贾希荣 《中国煤田地质》1991,3(1):27-29,T002
本文用透射电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霍林河矿区17号煤层夹矸做了系统的观察,在 0.l~10μm的数量级上分析研究了夹矸的矿物形成、结构及演化,总结了一组能说明夹矸成因、指导夹矸用途的电子显微学特征。以此为依据,推测该夹矸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火山灰,可定名为“tonstcin”。  相似文献   

18.
石咀山矿区石炭二叠纪煤层中广泛分布着高岭岩夹矸,其层位稳定,矿物岩石学特征独特,是煤层对比的理想标志层。文章阐述了各夹矸的层位和覃度变化、岩石类型和特征、化学成分和矿物学特点,分析了夹矸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随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矿作用为一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熔蚀作用并存,沉淀作用和溶解作用交替,实质上是岩浆体系的分异作用或自然组织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营城组发育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其具有高硅、铝,富碱和低镁、铁的特征,不同类型火山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分异严重的特征。其中:酸性流纹岩表现为富集Pb、U、Th、Ta、Hf和Zr等元素,亏损Sr、Ba、Eu等元素;中性安山岩、粗安岩和基性玄武岩则亏损不明显;中酸性英安岩介于两者之间。地化特征分析表明,营城组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是地幔底侵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并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酸性岩喷出前经历了较强的岩浆分异作用。构造判别图解指示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具有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发育于活动陆缘或岛弧的火山岩类似的演化特征。结合中国东部构造环境演化特征,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北北西方向高速俯冲导致地壳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