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82-1290
西秦岭近年来在新区发现新矿床和新类型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金矿成矿受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许多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与岩浆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密切;分析认为金矿主成矿时间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区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一致;金矿主要有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微细浸染型三种类型。矿石矿物元素组合显示由北而南成矿深度变浅、剥蚀程度较低;根据金、汞、锑矿床点和金、砷、锑、银元素分布特征,认为在北带岩体旁侧应注意寻找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金矿,中、南矿带在已知矿床深部注意寻找热液脉型金矿,有锑、汞矿点的区域注意深部及外围金矿的找矿;通过分析,最后圈定18处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2.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3.
争光岩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分布在闪长岩、闪长玢岩及接触带附近,北北东、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为储矿构造.在论述了金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总结了本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北淮阳构造带老湾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淮阳构造带内老湾金矿区构造变形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流体变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初步研究,提出老湾金矿是一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在龟山—梅山断裂带的韧性推覆、右行走滑、脆性变形3阶段过程中,金元素随差应力和流体变化存在不同的变化。在韧性变形阶段,水/岩比值相对较低的变质热液作用使金元素发生初步富集;在脆性变形阶段,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水 岩相互作用使金元素富集成矿。因此老湾金矿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低水/岩比值)和晚期脆性变形(伴随岩浆活动、高水/岩比值)两阶段金元素富集的成矿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尹家坪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缘,矿体赋存于海西—印支期侵入的闪长岩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分析了尹家坪金矿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认为地层岩性及火山喷发、断裂构造、岩浆岩作用三位一体控制着尹家坪金矿金的富集与成矿,特别是F2断裂破碎带是成矿的关键构造条件;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中-晚期闪长岩,源自地壳深部,热液来源有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尹家坪金矿为浅层中低温热液活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宁陕—镇安地区太平沟一带首次发现与印支晚期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蚀变小岩体平面形态呈椭圆状展布,出露面积0.12km2。在蚀变岩体内外接触带圈定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带3条,带内初步圈定铜(金)矿(化)体13条,矿床围岩蚀变具典型中心面型蚀变特征。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并结合岩相学、矿相学对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太平沟铜(金)矿具斑岩型铜(金)矿成矿特征,其形成与南秦岭中生代印支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宁陕县丰富金矿产于南秦岭构造带东江口岩体内,为一中型规模金矿床,赋矿围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床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秦岭造山过程中由碰撞向伸展构造体制转变的后碰撞构造环境,成矿时代限定为200Ma左右的燕山早期,矿床类型为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的赋存状态有包裹金、裂隙金及晶隙金三种,以裂隙金和晶隙金为主,具有多期成矿特征。围绕主岩浆期后超浅成-浅成侵入的中基性岩脉、岩枝、岩株呈环状展布的缓倾斜断裂是主要的控矿和赋矿构造,成矿作用与主岩浆期后火山-次火山作用或隐蔽爆破作用引发的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闫红圃 《地质与勘探》2015,51(3):579-586
Chelsea East金矿床位于津巴布韦北东部Dindi绿岩带之上,该区域是津巴布韦重要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聚集区之一,其金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矿床共圈定3个金矿体和8个贫金矿体,矿体一般呈似层状、脉状或透镜体状产出,主要位于新太古代Bulawayo群Ar3Yum组中,主要控矿构造为北西西—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和脆性断层,矿体主要由含金构造蚀变岩组成,其次为石英脉等。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该矿床的形成至少表现为两阶段成矿,即早期的区域动力变质变形阶段和后期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主要矿床组合及其成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文渊 《地球学报》2004,25(3):313-320
祁连山早古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构造上划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和南祁连3个构造单元;成矿区划上一般分为北祁连成矿亚带和南祁连成矿亚带,后者由中祁连和南祁连2个构造单元组成。总体上北祁连由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向北洋-洋俯冲的沟-弧-盆相和残留的大陆裂谷相火山岩系组成为特点,成矿主要表现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西段为洋-陆碰撞的岩浆弧相的构造环境,有夕卡岩型的钨矿床发现;南祁连主要为大陆裂谷或陆间裂谷构造环境的复理石相、火山碎屑岩相和中祁连的古老基底组成,有岩浆铜镍矿床、铬铁矿矿床和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发现。祁连  相似文献   

10.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1.
西藏林周县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矿带.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严格受地层一构造一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成矿温度在423℃~290℃之间,成矿热液在接触带附近与碳酸盐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生成夕卡岩型铁矿床,并经东西向断裂远距离运移至碳酸盐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13.
祈子堂金矿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构造亚带秦岭地体东段,其构造体系属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南支,四棵树大背斜南西翼,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的北东侧。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特征及围岩蚀变综合分析,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阶段及成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确定了找矿标志,探讨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祈子堂矿区金矿体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大理岩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中东部有少量花岗岩脉,显示了区内有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判断其岩浆源应在深部,推断金的矿化作用与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区岩浆仅提供热动力条件,它的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围岩,围岩是秦岭群雁岭沟组白云石大理岩,围岩金丰度值低,有可能是经过渗滤、萃取作用而使Au元素进入含矿热流体,岩浆活动仅提供热动力,热液沿着区域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构造上升,萃取围岩成矿物质后在有利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所有这些均显示了祈子堂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该区已知金矿床、矿点分布稳定,延续成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矿田是强调时间、空间、建造和构造成因上相紧密联系的一组矿床。矿田建造、构造和成矿作用标志及成矿动力学过程相关的综合研究是矿田地质研究的核心。前人对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的研究较少。岩浆热应力构造是指受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或控制,与成矿期岩浆侵入或火山喷发活动有时空联系,形成于岩浆岩体中或围岩地层中或远程热力作用影响区的一系列与成矿有关的热力和热应力构造类型。文章在矿田地质学指导下,划分出五类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力图建立以岩浆热力构造为基础的构造研究、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新方法。以近年实际调研工作为基础,选择青海祁漫塔格矿带景忍—虎头崖多金属矿田为例,建立印支期岩浆侵入成矿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在矿田建造与构造调研及构造岩相填图基础上,填制了该矿田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以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夕卡岩带、大理岩带、古生代和新元古代碳酸盐岩有利岩性岩相层位和侵入接触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构造发育地段为标志,圈定了该区成矿富集中心。研究剖析了该区花岗斑岩和夕卡岩型两类矿床特征,认为不同方向断裂控矿特征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与各时代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了岩浆热液交代型矿田。目前海拔高度以夕卡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为主。中深部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此对该带矿田地质研究与找矿突破有引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浙江龙游溪口大型硫铁矿田位于江山—绍兴拼合带南东侧,余姚—丽水深大断裂北西侧,由牛角湾、溪口、灵山等数个大中型矿床组成,是浙江省岩浆热液型硫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赋存在沐尘岩体(石英二长岩)内外接触带中,呈密集脉状产出,受北北东向、北东向及帚状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部分来自八都岩群堑头岩组变质岩,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在系统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运用矿床综合模型地质信息预测法圈定最小预测区,并用地质体积法估算溪口地区潜在资源量。定量预测结果表明,矿床外围及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藏南查拉普岩金矿床特征、发现及时代约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拉普岩金矿床是藏南著名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新发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岩金矿床, 是西藏境内迄今为止报道的首个卡林型金矿床.但它的发现只是藏南岩金找矿突破的前奏, 随着勘查研究工作的深入, 北喜马拉雅构造带在岩金或以岩金为主的金锑找矿方面将会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系统介绍查拉普岩金矿床成矿环境、成矿特征的同时, 对其成矿时代提出约束, 得出该类型金矿最终成矿作用与藏南大规模拆离系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 也显示北喜马拉雅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在晚新生代成矿方面具有某种成因联系, 为该区进一步的岩金找矿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2,16(4):224-228
广西鹰扬关—张公岭位于博白—岑溪—鹰扬关深断裂带的北东端。区内银、金矿的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热液 (或变质热液 )活动控制。主要矿床类型有破碎带硫化物型、破碎带黄铁绢英岩型、石英脉型。地球化学异常反映了该区的成矿特点。通过对银、金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及银、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提出了区内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舟曲县老沟位于扬子板块北西段、中朝板块南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以东的三角区内,属于秦岭褶皱带西段南亚带的白龙江复背斜。地层、构造及物、化环境,对金成矿十分有利;综合区内及邻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老沟金矿是受地层、构造和岩脉复合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毛景文  韩春明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58-868
概要介绍了中亚南天山大型金矿带的构造环境、地质特征和分布特点。中亚南天山是世界重要的金成矿带,其中发育有一系列世界级矿床。在该带中,除了剪切带型(造山型)金矿外,还有夕卡岩型、细网脉型以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围岩是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浅变质岩系,成矿与二叠纪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富CO2为特征,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强烈发育,通常以Au,Ag,Sb,Te,As,W和Bi元素组合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田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体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林 《地质学报》2019,93(1):179-196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三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本文通过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金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矿化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成矿作用的温度为195~319℃,成矿物质具有壳源为主,部分幔源混合特征,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矿物组合以微细黄铁矿、微细针状毒砂和不可见金为特征。同时通过地质体与矿床的空间关系、地质体与矿床物质成分的相关性、地质体形成时代与矿床形成时代及其时间差的对比研究,确认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是五龙沟金矿田成矿地质体,也是金元素重要提供者。岩体含有大量被拉长的闪长岩包体,矿物发生明显的韧性变形,具有壳源为主的壳幔同熔作用形成、在定向应力作用下同构造侵位的特点,成岩年龄239~244Ma。壳幔同熔作用过程中幔源物质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金元素,定向应力作用下同构造侵位使金元素更容易活化迁移,进入成矿作用过程。金矿床主成矿期为印支早期,成矿年龄237Ma左右;后期被210Ma含浸染状黄铁矿的中酸性杂岩体侵位吞噬破坏。金矿床受成矿地质体和NWW向构造破碎带联合控制,矿化主要发育于距成矿地质体1.0~3.0km范围内的NWW向构造破碎带中;如果在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内,没有NWW向构造破碎带,金矿体就没有赋存空间;而虽有NWW向构造破碎带,但离开成矿地质体的影响范围,金矿化则迅速减弱。进一步找矿方向是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之内有NWW向偏脆性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部位,或者是有隐伏成矿地质体的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